以评价促进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究兴趣的研究

2020-11-11 22:36
报刊精萃 2020年11期
关键词:珠子科学探究

店口镇江东幼儿园

一、迷雾重重 茫然若失――“评”以何“据”?

“据”对于幼儿科学活动的评价是前提,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随意一个没有根据的评价都将会影响幼儿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而我们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就是要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所以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们的评价时机是否合适,评价内容是否明确,评价方法是否适宜,老师们也是“迷雾重重”。

案例一:

“快来看啊,这有个洞!”“这应该是个老鼠洞吧,老鼠最喜欢钻到洞里去了!”“不对,洞太小了,老鼠钻不进去的!”为了能让孩子们尽快整理队伍回教室,我直接说这就是个老鼠洞......在我说完以后,孩子们就没有再继续讨论下去,而是怏怏地跟着我回了教室......

【存在问题】评价前对幼儿探究过程的观察倾听不够充分

案例二:

在“水压井”的科学活动中,妮妮正认真地摇着摇柄,“老师,是不是我的力气大,把它摇上来了?” “不是的啊,你下面有一颗珠子,这个珠子是用来堵住入口的,因为你在摇摇柄,往下摇的时候珠子就堵住入口了,水就出不去了,你往上摇的时候珠子就被水的气压往上抽了,所以入口就打开了,水就又重新进入到罐子了。”当我解释了一通,妮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后来就再也没有与我探讨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存在问题】评价的内容没有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太枯燥乏味

案例三:

“老师,你快看,“雪”被吸住了!”语涵兴奋地向我展示她的小实验,一边摇晃着透明的一次性杯子,一边自言自语着太神奇了。面对兴奋的语涵,我拍拍手表示对她的赞扬。面对我冷淡的“评价”,语涵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存在问题】评价形式单一,简单

简单、单调的评价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还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所以,丰富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拨开迷雾 日渐清晰――“评”以“实据”

俗话说,有“据”便有“理”,在对幼儿科学活动评价中教师要有十足的“据”才能对幼儿进行评价。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观察和倾听以把握整个探究过程并快速扼要地记录下幼儿所说的话或用录像拍摄下幼儿的探究行为,从而为下一步的评价和学习做准备。

(一)“据”的收集,“评”的基础

1.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对幼儿自然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这种记录方法为评价幼儿收集了很多真实、全面的信息,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有助于教师发现对不同孩子的发展起作用的因素,使教育干预趋向合理和科学。

2.行为观察检核法

在观察幼儿之前,我们可先依据评价项目来缺少定观察的行为目标,并制成一份行为观察检核表,将要观察的行为列入表中,实际观察时,只需要对照检核表的各个项目进行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即可。但这些条目的设定必须反映评价的内容,具有代表性。方法简单方便,教师可以从几个关键的行为中获得较为准确的信息,从而可以第一时间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给出评价。

3.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谈话法,是指评价者通过直接与访谈对象交谈来获取信息的一种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一般由教师担任访谈者,在访谈中收集幼儿在科学活动的一些信息,从而可以对幼儿进行更加全面、真实的评价。

(二)“评”的跟进,“据”的提升

1.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现在的课堂评价主体单一,较多都集中为教师一统天下,幼儿处于被动地位。如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将教师和幼儿评价有机结合。让幼儿评价自己探索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果,让幼儿既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帮助了幼儿在同伴评价中学习了别人的优势来解决自己在探索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或困惑等。

2.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较多的是语言评价、物质奖励,还可以包括表情、动作行为评价。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评价,都要体现评价的激励性。教师需要全面、真实地收集和分析幼儿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正确地做到有“据”可评。有“据”可评让幼儿真正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和重视,对他们每一个幼儿探究和发现的关注、支持和鼓励。

3.评价个体的差异性

《纲要》中强调“教育内容要更多的考虑到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就感。”这便需要教师从幼儿前期能力水平的理解以及对本次活动过程的观察这两个维度进行评价。评价应根据幼儿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结合幼儿原有的能力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对幼儿的纵向评价,避免幼儿间的平行评价。

猜你喜欢
珠子科学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巧分珠子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你在写语文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纸珠子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