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的运用

2020-11-11 22:36
报刊精萃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广告语陶行知创造力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接小学

一、构建民主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统一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为言论自由至关重要,小学语文地课堂氛围应当是民主开放的,像学生质疑这样的事情老师要多多鼓励,这对培养学生创造力也是十分有效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由教师把控,学生没有自由发言的权力,往往只需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回答即可,否则就会按扰乱课堂秩序对学生进行处理,这种模式导致学生不敢轻易提问,即使心中有疑惑也不问,学生的创造力会被束缚起来。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当让他们具有自由发言机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设置提问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可以师生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多数学生的想法统一在一起,对于个别学生特立独行的想法来说,教师不能直接指出学生是错误的,这容易打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记录不明白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容易选取具有创造性的问题,然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探讨答案,让学生相互交流,这个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思维擦出火花的过程,学生的创造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二、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与创造,解放学生头脑与双手

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往往会束缚学生头脑,许多教师为了成绩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授受,从而使学生思维被课本牢牢束缚,教师热衷于引导学生将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将知识细化至毫末吞咽,却不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书本为依据,然后向外发散学习,要支持学生汲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在小学一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材中,在第一篇课文前有一个《我上学了》栏目,其中有一组为《我是中国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图,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根据图片说一说这个民族的服饰特点。然后学生们就想更多地了解这个民族:“他们都吃什么,和我们一样吗?”“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能像我们一样上学吗?”等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展开,教师不要因为课堂时间、课时计划的原因打断学生联想,应顺学而教,在课后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以课文为主题的活动,要让学生们保持学习激情。课后学生们可能会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比拼,这种游戏活动;还可能会展示小手工来介绍少数民族的常用工具;有的学生还会穿民族服装来介绍服饰特点,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容易让知识牢牢印在学生脑海里,在课堂上与课堂下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孩子们能够学习到许多中华文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语文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质疑

陶行知教育理论中强调不能将教学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中,过于封闭的教学形式会容易与社会和生活脱离,无法达到良好教学效果。陶行知推崇的是开放式教学,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但是后者却高于生活,在引导学生提高创造力时,应当让学生处于生活环境,这对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举例来说,在《明天要远足》这一文章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其引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郊游之前的心情、如何在郊游时处理突发事件,比如说妈妈生病,有的学生会回答说很激动,晚上会大吃一顿,会回答为妈妈写下祝福话语;有的学生还说会定很早的闹钟,为妈妈制作祝福卡片。在这样一个问答过程中,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还能培养孝心、提高情感丰富度,学生综合素养会提升。再比如说,在学习字词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字词,让学生反复写,字词教学也应当融入到生活中去,可以让学生写出生活中见到的广告语,前提是这些广告语要与现在所学的字词有关系,这时学生就能够写出来很多,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广告语好在哪里,字词在其中发挥着怎样作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主题,让他们调动想象力来创作广告语,创作前提是要运用正在学习的字词,以环保为例,让学生写广告语、设计环保袋图案等,通过这样方式就能达到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陶行知认为,科学发明都是从提问而来,只有心中有疑惑才会主动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能形成创造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可被思维定势束缚,应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目的。举例来说,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要大力支持学生提问,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到:月光能够照到床前,这是什么季节;“床”是否有别的意思。教师可以在提问过程中看到许多创造性的问题与答案,然后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问题与答案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就会去思考,思维会更加活跃。

四、支持学生自由安排与活动,解放学生时间与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可以用“鸟笼”来比喻传统学校,学生就可比喻为“笼中鸟”。因此解放学生空间、使其真正回到“鸟的家乡”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要从学生安排与活动方面入手。

在小学一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中,进行《春夏秋冬》这一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学生安排一次课外活动,要巧妙地抓住解放学生学习空间的时机,等到春暖花开时,带着学生到校园的亭台前、花坛旁、泉水边,去听鸟的歌唱,闻花的香气,抚摸长出嫩芽的柳枝,坐在泉边听流水叮咚。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只能看到春夏的模样,但还是会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真实感情,相对于坐在教室反复念诵机械记忆来说,真实体验能够直抵孩子内心深处,这样的学习就显得十分深刻、刻骨铭心。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且放学早,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规划自由时间,可以参加社团活动、阅读书籍、同邻家小友一起游戏,还可到公园散步,要让学生发型生活中的语文,学会积累语文,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多考虑实践性的学习,充分留出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语文知识在课外实践中得以及时巩固,这对实践性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总的来说,创新对一个民族的崛起、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拿本文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陶行知所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仍然是可以借鉴的,这些思想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希望本文提出的实践活动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

猜你喜欢
广告语陶行知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三写广告语
陶行知夜归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神级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