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8年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2020-11-11 08:38戴国琳李瑞锋
卫生软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床位数基尼系数公平性

戴国琳,李瑞锋,马 爽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在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救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中医类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主体,其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对于中医药优势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2]。从以往研究来看,我国不同区域的中医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等问题广泛存在,如何能够公平、合理地配置中医卫生资源,是当下应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3]。本研究拟运用基尼系数对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以及不同地区的配置公平性差异,为改善和优化中医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政策建议。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的分析指标包括中医类医院的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根据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中的区域分类,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3个地区。

1.2 研究方法

数据采用MATLAB R2016a软件计算基尼系数;从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两方面对全国东、中、西部各地区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

1.2.1 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

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3个指标是评价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常用指标,能够反映卫生资源配置的总体情况[4-6]。通常用年平均增长率来反映其平均增速和发展趋势[7]。本研究主要研究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故选取中医类医院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作为评价指标,以反映中医类医院卫生物力、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1.2.2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性的定量指标[8]。后来被专家引入到卫生领域,用来分析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9]。卫生资源配置的基尼系数按下面的公式计算[10]:

式中,xi指累计人口比例、yi指卫生资源拥有量的累计比重,n为省(市、州)总数,i=1、2、…n。G为基尼系数,Gini系数介于0~1,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卫生领域的基尼系数评价标准[11],因此都是借鉴经济学上的标准。一般认为,Gini系数在0.2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0.2~0.3为相对平均状态,0.3~0.4为较为合理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0.4~0.5为不公平状态,达到0.6以上则为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12]。

2 研究结果

2.1 全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2009-2018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中医类医院机构数、床位数、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均呈现东部地区资源总量明显更多的现状。总体来看,每万人口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拥有量,西部地区相对最多,且增长最快;每万平方公里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拥有量,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则与东部、中部存在较大差距,见表1、表2。

表1 2009-2018年我国每万人口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变化情况

表2 2009-2018年我国每万平方公里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变化情况

从中医类医院机构数来看,2009-2018年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每万人口和每万平方公里的机构数,相对于其他指标总体增长幅度较小。在每万人口机构数方面,不同地区的差异较小,西部相对较多;在每万平方公里机构数方面,东部地区则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

从中医类医院床位数来看,无论是每万人口床位数或是每万平方公里床位数,均呈现出较高的年均增长率,这表明与其他资源指标相比,中医类机构床位数的增长最为明显。具体来看,西部地区的每万人口、每万平方公里床位数年均增长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均明显有所增长,每万人口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拥有量在2016年以前均为东部地区最多,但在2017年、2018年西部超过了东部地区。3个地区的每万平方公里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拥有量均呈增长态势,但中部地区年均增长略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从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来看,3个地区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均呈上升趋势,总体来说西部地区的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最多,其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则相对较少且年均增速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卫生技术人员数方面,3个地区的年均增长差异较小,但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2.2 全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公平性时间序列分析

根据2009-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各省份的人口、面积和卫生资源数据,分别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2009-2018年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人口公平性基尼系数和地理公平性基尼系数,结果如下:

2.2.1 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历年中医类医院卫生物力、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都小于0.3,表明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很好,见表3。

表3 2009-2018年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

纵向分析发现:①东部地区,2009-2018年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状的微弱上升趋势,中医类医院由0.1866上升至0.2376;中医类医院床位由0.0919上升至0.1204;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由0.1042上升至0.1264;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由0.1305下降至0.1085。②中部地区,2009-2018年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状的微弱下降趋势,中医类医院由0.1853下降至0.1719;中医类医院床位由0.1044下降至0.0734,之后又上升至0.1738;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由0.1212 下降至0.0602。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在2014-2015年下降明显。③西部地区,2009-2018年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状的微弱上升趋势,中医类医院由0.2237下降至0.1862;中医类医院由0.0973上升至0.1967;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由0.0776 上升至0.094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基尼系数围绕0.1上下略微波动。

2.2.2 按地理分布配置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历年中医类医院卫生物力、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及变化趋势见表4。

表4 2009-2018年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

纵向分析发现:①东部地区,2009-2018年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状的上升趋势,中医类医院由0.1831上升至0.2827;中医类医院床位在0.26上下波动,其中仅2010年为0.3466;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由0.2875上升至0.3182;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由0.2653上升至0.2766。②中部地区,2009-2018年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总体呈略微波动的平稳趋势,中医类医院在0.54上下波动;中医类医院床位在0.61上下波动;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由0.6356上升至0.6514,之后下降至0.6412;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由0.6580下降至0.6416。2009-2017年各类卫生资源基尼系数均超过警戒线,并处于高度不公平状态,其中以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最不公平。③西部地区,2009-2018年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总体基本呈平稳趋势,中医类医疗物力资源基本呈平稳趋势,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均呈微弱上升趋势,前者由0.3035上升至0.3428,后者由0.3177上升至0.3412。

3 结论与建议

3.1 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分化现象明显

2009-2018年,我国中医类医院的各类卫生资源总量均呈增长趋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分化现象明显。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中医类医院医疗卫生资源明显不足,尤其是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和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差距明显。对比东、中、西部地区发现,每万人口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分布密度为西部地区较东、中部地区大。而就地理面积来看,每万平方公里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分布密度与人口数的分布情况相反,表现为西部地区较东、中部地区相对缺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相对较少;而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卫生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这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应引起足够重视[13]。

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在欠发达地区或偏远落后地区发展中医医疗卫生事业[14,15]。2009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强调了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卫生事业[16]。社会办医作为一项平衡我国各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差异的重要政策途径,近几年在全国范围迅速发展。而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随着社会办医的发展,也得到了有效补充,政府应进一步鼓励地方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17]。运用政府计划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各地区的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除此之外,应当加大中医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优化调整的力度,提高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中医类医疗技术人员,以缩小总体差距[18]。

3.2 中医类医院卫生物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优于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

2009-2018年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按地理面积配置的中医类医院卫生物力资源的配置公平性优于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平性。横向对比发现,历年中医类医院人力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大于物力资源,这表明相比于物力资源,中医类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平性较差,特别是西部地区中医类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公平程度很高。这可能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密切相关,中医药人力资源更倾向于选择经济相对发达、资源相对丰富的东部地区,导致大部分中医卫生人力资源都聚集在东部地区,而中部、西部的中医类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缺乏。这与向媛薇、付春静得到的我国中医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欠佳的研究结论一致[19,20]。

根据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应当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21]。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一方面需要不断促进中医类医院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加强现有中医类医院的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以此来改变目前偏远地区的中医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较少、中医服务能力薄弱的现状。我国应继续加大相关政策的倾斜力度,培养和稳定中、西部边远地区的中医卫生技术人员队伍[22,23]。并通过完善中医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中医人才培训制度等措施实现中医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中医人力资源在东、中、西部地区合理配置。

3.3 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

在本研究选取的中医类医院数量、床位数、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四项指标中,2009-2018年,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下,资源公平性总体很好。而各项指标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均较大,特别是中部地区各类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按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在0.5以上,处于不公平状态,说明我国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较优,这与吴小华、孙健的研究结论一致[24,25]。这可能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均是按人口配置,以每千人口卫生资源拥有量为考核指标,较少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医疗资源服务半径和地理可及性等因素,资源配置的地理因素和空间分布被忽略。

事实上,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公平会影响到居民享有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26],因此政府和各级卫生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中医类医院的卫生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统筹兼顾多种因素。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规划时,除了要考虑人口因素、经济因素[27]以外,还需适当考虑地理面积因素,要重视中医卫生资源利用的地域可及性,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公平性[28]。结合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合理布局,统筹经济发达和不发达省市,建立科学的中医医疗资源配置标准体系[29],使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综合配置的公平性程度进一步扩大。

猜你喜欢
床位数基尼系数公平性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语言测试公平性检验框架及其应用*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基尼系数的局限性研究
云环境下能耗感知的公平性提升资源调度策略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7万行业协会2020年完成脱钩
什么是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