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活动对其感统训练的实践研究

2020-11-13 02:48陈阳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感统前庭触觉

陈 湘,陈阳阳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对于幼儿感统协调上的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幼儿阶段是人体感觉刺激发展的好时期,在幼儿这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感统训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幼儿的感统出现相应的失调后,就不能够对身体进行一定的控制,难以进行协调性发展,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发展以及学习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现象都会引起幼儿感觉统合不足,进而引发幼儿在学习、生活、活动上障碍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通过不断加入感统方面的训练,将感统训练和幼儿的身体训练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丰富幼儿的教学生活,强化感统训练的效果,也能改善幼儿存在的感统失调的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1 幼儿的感统训练和关于幼儿体育的阐述

1.1 针对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国外的学者首先提出的,感觉统合就是大脑整合人体的各部分组织的感觉信息,感受身体内外的知觉,同时作出一系列的反应。当人体发生感统失调的现象时,就会出现不正常的生理状态行为。感觉统合能力主要包括前庭感、触觉感、本体感以及学习能力等内容,对于幼儿而言,拥有正常的感觉统合能力,对幼儿其他学习能力的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幼儿阶段开始进行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阶段的体育活动中加入感觉统合训练,合理的选择相应的对感觉进行刺激的训练活动,有效结合幼儿的身体素养,在幼儿的未来发展中,能够创造良好的生理基础。

1.1.1 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通过进行大量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在幼儿群体中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比较突出,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感觉统合失调经常表现为幼儿在进行身体活动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情绪波动比较大;幼儿对于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不能有力保持身体的平衡性;在学习比较困难的动作时,身体的协调性不太容易把握,对于连贯性的身体操作练习表现也很差;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差,不善于与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有时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严重时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触觉、本体感以及前庭感等方面。

1.1.2 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分析

对于先天性生理原因,其主要是在母体妊娠阶段和生产期间形成。这个时间段母体的营养十分充足会使得胎儿发育迅速,这就容易造成幼儿体型过大,母体不得不选择剖腹产来进行生产,胎儿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出生,对触觉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胎位不正也会对平衡感的掌控造成影响。

对于后天的环境原因,主要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爬行对于婴儿前庭的平衡感训练特别重要,但许多孩子在这方面的锻炼确很少,加上父母因素的影响,幼儿和大自然的身体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少,孩子在练习走路的阶段也过多地依赖学步车,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致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较少,缺乏相应的亲子活动也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

1.2 关于幼儿体育相关概述

根据相应的幼儿教育相关规定,依据幼儿园教学的原则,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更好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体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体育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生长发育并促进身体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在体育工作中,体格发育的提高是其一个基本的内容,体格发育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与幼儿相关的活动能力。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合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对幼儿体育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开展幼儿的素质教育。

2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2.1 保证训练的安全性

对幼儿进行感统训练时,需要借助相应的训练器材,这时对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幼儿阶段的孩子生理发育还不成熟,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好动的心理,对自身的能力太过高估,所以只进行感统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而且幼儿的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这就需要相关教师注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保障训练的安全性。

2.2 要注重感统训练的游戏性

对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要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来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丰富相应的训练活动。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融入幼儿体育游戏方式,创造游戏化的情境,再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训练。

2.3 注意训练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每个幼儿的身体素质情况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在年龄、体质、活动经验以及能力情况,实施不同的训练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3 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3.1 实验对象的选择以及主要内容

选取湖南省株洲市某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总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幼儿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之前的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进行相应的实验,对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状况,并将其作为调查结果,探讨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幼儿身体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利用相应的训练方法来创造有效的途径。

在幼儿园中选取80名幼儿进行相关的分组实验对比,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两者的基础数据差异不大。在80名幼儿中有感觉统合失调现象的幼儿有42人,男生有28人,女生有14人,其中具有感觉统合轻度失调的幼儿有38人,重度失调的有6人。

表1 相关实验数据

调查法是通过向幼儿园家长发放相关的调查问卷并进行收回,对幼儿的相关情况包括学习能力体现、触觉训练感、前庭平衡能力等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及训练后的情况进行了解,得到相应的调查结果。对于行动研究法,是针对幼儿的调查分析结果,通过运用适当的体育运动,来帮助幼儿改善感觉失调的情况,积累相关的经验。在本文中主要应用了调查法,利用《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根据调查的步骤开展问卷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在研究对象中抽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一半的幼儿,再进行实验对比研究,按照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和方式,采用适合幼儿体育教学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半年的实验对比训练。

实验的时间设置为半年,针对实验组的40名幼儿,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融入幼儿体育的方式,对照组的幼儿只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半年的实验时间可以分为3个阶段,具体的训练课程项目以及训练的频率如表2所示。

表2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项目以及频率

由上述表格可得知,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了相应的感觉统合训练,在实际训练情况中会因为研究对象个体的差异而进行稍微的改变,但不会对实验的效果造成影响。对于对照

组的幼儿,采用常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对于幼儿的前庭、本体和触觉等感觉进行刺激。在实验组的幼儿的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上融入体育游戏方式,不但能够促使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对幼儿身体运动能力身心健康发展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3.2 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实践结果分析

在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幼儿没有感觉统合失调有38人,另外42名幼儿有轻度或者重度的感觉统合失调。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幼儿感觉统合能力整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幼儿的前庭感、触觉感改善情况具有明显差异,经过相应的实验,发现在感觉统合活动中融入体育方式进行训练,对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利。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实验,对于80名参加实验的幼儿,其中没有感觉统合失调额幼儿为38人,有轻度或者重度失调的幼儿有42人,实验结果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感觉统合失调训练相关实验结果分布

通过对表3中的结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男幼儿的感觉统合失调所占的比例,比女幼儿要高,这个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成果基本一致。从感统失调的类型来看,具体的实验结果分布如表4所示。

表4 感统失调类型的结果比例

根据表4的结果出发分析其原因,幼儿前庭感在母体之中时就开始操作,前庭感觉的信息是其他感觉功能的基础,在幼儿发展阶段,其具有较为关键的作用。幼儿的体育活动受到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无法得到满足,造成没有充足的感觉刺激,导致前庭感受器官发育不成熟,在幼儿发展阶段,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前庭功能的重要性,通过采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4 结论以及建议

4.1 实验结论

在整个过程中,感统训练包括前庭功能训练、触觉功能训练两方面的训练内容。前庭功能训练的训练是针对身体平衡能力弱、灵活性不足、自信心不足以及规则意识较弱的幼儿,其训练动作包括抬头、跑、跳、摇摆和旋转等,具体训练方法为利用滑板游戏进行训练:让幼儿俯卧于滑板上,头、脚、胸抬高伸直,双手平举两侧用力向下滑;通过使用网缆游戏工具开展训练活动,让幼儿俯卧在网缆上,头部抬起并且使双脚并拢在一起,双手也要保持平举的姿势,双眼要关注一个指定点进行前后摇摆;在家庭感觉统合训练中使用卧推这种游戏形式,幼儿俯卧在地板上并面对墙壁,利用自己的双手向墙壁进行推球。

进行触觉功能训练,所针对的幼儿表现为内向、爱哭、胆小的性格,有时候会情绪化并偶尔有攻击性的行为,其训练动作包括触摸、挤、压、翻、按、揉等。具体训练方法为利用大笼球游戏训练:孩子选择俯卧或仰卧在地上,大笼球作用于孩子的身上,实施相应的训练,给幼儿一种按摩的感觉,并创造出一种快乐的氛围,幼儿触觉和知觉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平衡触觉步道游戏是指在触觉步道上,幼儿进行双脚行走,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游戏中去感受生活,这种游戏可以对幼儿脚底神经产生刺激作用,从而促进幼儿触觉刺激;在家庭训练中,训练孩子的触觉可以使用泥土类型、抓痒类型和玩橡皮泥类型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扮演相应的角色,对幼儿的触觉感进行相应的刺激。

针对 42 名感统失调的幼儿,开展相关的感觉统合训练,并对训练的效果进行前后的对照比较,可以发现幼儿的前庭、触觉的感觉均有一定的变化。在开展训练活动的前后,触觉感改善情况也较大,这说明在感觉统合训练中,通过融入幼儿体育相关的方式,幼儿的失调状况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群体中,感觉统合失调存在着较高的发生率,这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和重视。感统训练的相关理论是现代化的学科理论,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融入感统训练,不但能够创新相关的教育模式,也能够丰富幼儿的教学生活,强化感统训练的效果,改善幼儿存在的感统失调的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4.2 建议

社会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于感觉统合训练的支持度,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幼儿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融合感觉统合训练,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的运动能力。对于学校和家长而言,要加强感觉统合训练和幼儿体育活动的融合度,在学校中要将感觉统合训练的思想融入体育教学理念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训练活动,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家长也要注意幼儿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前庭觉、本体感以及触觉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感统前庭触觉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幼儿园开展户外感统游戏的思与行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感统训练课程在小学低年级的开展探究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把握感统训练黄金期
船内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