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点餐模式比N-1还N-1

2020-11-13 09:42李开周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下酒菜惜福圈子里

李开周

作文君:2020年8月11日,武汉餐饮协会发出倡议,提倡“N-1点餐”,比方说十个人吃饭,只点九个菜,不够再加,免得浪费。网友一致表示:“这倡议很好,很科学,很接地气,有助于遏制部分同胞请客吃饭时爱面子、爱虚荣的风气,有助于减少铺张浪费。”其实,早在宋朝,就有了类似的机制。

一朋友发微博,说是春秋时期,齐国大臣晏婴为了除掉三员猛将,让国君赏赐鲜桃,人多桃少,不够分,彼此争功,掐了起来,没分到桃子的气得自尽,分到桃子的羞愧自尽,后世称为“二桃杀三士”。在这个故事里,三员猛将只给两颗桃,典型的N-1,可见春秋时期就有了N-1点餐。当然,这是个段子。齐国君主请那三员猛将吃饭时,桃是主角,或者更准确地说,桃只是道具,除此之外肯定还有别的菜。

但在宋朝,皇帝饮食就很俭省,士大夫也不铺张浪费。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载,宋宁宗中年节食惜福,每次喝酒不超过三杯,下酒菜不超过五道。为了提醒自己健康饮食,宋宁宗还做了两块小屏风,一块写着“少饮酒,怕吐”,一块写着“少食生冷,怕痛”。宋宁宗在宫里散步,两个小太监背着这两块小屏风走在前面,时时刻刻给宋宁宗做提醒。

宋朝士大夫吃饭,也大多提倡俭省,极少有人铺张浪费。苏东坡说过:“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苏轼文集》卷134《节饮食说》)早上和晚上两顿正餐,只喝一杯酒,只吃一盘肉;如有贵客到访,最多增加到三杯酒和三盘肉,只能比这少,不能比这多。

当年司马光在洛阳闲居,经常请富弼、文彦博等退休官员聚餐,每次“菜肴不得过五样”(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不能超过五个菜。这种聚会被司马光称为“真率会”,真率就是率真,不客套,不虚荣,不打肿脸充胖子。参加聚会的人有多少呢?宋代文献有不同记载,有的说十三人,有的说十一人。十几个人点五个菜,比N-1还N-1,绝对体现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王安石变法时期,有个小官叫郑侠,因为反对变法,给宋神宗献《流民图》,在当时士大夫圈子里暴得大名,在历史教科书上也留下了姓名。郑侠这个人思想守旧,迂腐不化,但是生活作风很好,从不铺张浪费。陆游在《渭南文集》里写过郑侠怎样请客:“客至,必与饮,多不过五爵,蔬果之外,一肉而已。”客人来了,必定请酒,但最多只请五杯,至于下酒菜,就是蔬菜水果,荤菜只有一道。

难道宋朝就没有铺张浪费乱点菜的现象吗?当然有。我们熟知的北宋大臣寇准,以及多数朋友不太熟知的北宋词人宋祁,还有北宋末年的奸相蔡京,都喜欢举办比较奢华的宴会,请很多很多人,上很多很多菜,明烛高烧,通宵达旦,喝到酩酊大醉,吃到杯盘狼藉。

但在宋朝士大夫圈子里,像蔡京那样的人毕竟不占主流,大方向还是以俭省为主,以惜福为尚。所以在南宋灭亡以后,有一个名叫罗太无的太监,晚年住在北京,热情好客而不浪费,完全继承了宋朝士大夫的好传统。元人笔记《至正集记》第一卷用大段文字叙述罗太无的高风亮节:“遇故人至,则启关纳之,必问膳否。”老朋友到访,热烈欢迎,问是否用过饭。“酒不过三行,果脯惟见在易办者。”请人喝酒,不过三杯,下酒菜都是普普通通的时令小菜。其侄子在元朝当大官,他对侄子说:“我不可靠你,你亦不可靠势。”我不靠你养活,你也不能仗着你的权力做坏事。

时至今日,请客时仍然七碟子八碗堆滿餐桌,用奢华饮食拉关系走后门的朋友,应该稍稍反思一下,否则,您就连罗太无也不如了。

(摘自《北京青年报》2020年8月21日)

猜你喜欢
下酒菜惜福圈子里
知福与知祸
难得惜福
懂得惜福 才会幸福
良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