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作品必须具备的要素

2020-11-14 17:16金慧新
剧影月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观赏性思想性包拯

■金慧新

苏州评弹源远流长,作为一门传统的说唱艺术,其在苏州、上海、无锡等地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在旧社会,人们的精神食粮非常匮乏,无非就是看戏听书,而评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故事性强,故而进入茶馆听书,成为当时百姓消磨时光的一种最佳娱乐方式。苏州评弹从古到今,在这个科学发展巨大,电影、电视、网络各种娱乐迅猛腾飞的新时代,经过无数次的洗礼,还是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并长盛不衰。

陈云老首长曾说:“出人、出书、走正路。”出人就是培养优秀的评弹艺术人才,而出书就是写出优秀的评弹作品。这个评弹作品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二个部分。事实上,传统的优秀评弹作品有很多,例如《玉蜻蜓》《珍珠塔》《岳飞传》《三国》等等,同时,我们也创作了许多现代的优秀评弹作品,如《焦裕禄》《看今朝》等等。这些作品很成功,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评弹作品也就是书目,它的篇幅有长有短,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短篇书目,一般用半个小时左右讲完一个故事。二是中篇书目,大多用二小时左右说完一个故事。三是长篇书目,至少用三十个小时讲完一个故事。长篇书目是评弹艺术的根本,现在书场表演的书目都是长篇,演出时间每天二个小时,需要连续半个月才能完成。

一部优秀的、成功的评弹艺术作品,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想要被社会认可,被广大听众热爱,它离不开三个必须具备的要素,这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观赏性。不管是从前、现在、还是将来,如果缺少了这三个要素,这个评弹作品必定是失败的。

一、思想性。苏州评弹是一种地方曲艺,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众多花卉中的一朵绚丽夺目的花朵。中央早就提出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文艺作品。在中央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中就提到思想精深,也就是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评弹作品作为文艺作品这棵参天大树中的一枝树枝,思想性也十分重要。评弹作品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如果缺少了思想性就好比是一个人被抽去了脊梁骨,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岳飞传》,岳飞曾题词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这词写的壮志凌云、气盖山河,读来使人热血沸腾。岳飞这种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思想,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之心,感染了中华英雄儿女的胸怀。《三国》中的诸葛亮也是如此。诸葛亮一生呕心沥血,为了天下的统一,朝着目标不断前进,虽然最后壮志未酬,但他胸怀大志,忠君报国的爱国思想,不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吗?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令人动容,震撼人心。记得从前朱镕基总理在他的就职宣誓中就讲到这一句话,全国人民也闻之动容,感动潸然。

同样,现代评弹作品的思想性也要正确精深。例如中篇弹词《焦裕禄》。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时,以身作则带领县委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最后积劳成疾,以身殉职。总书记曾经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中篇弹词《焦裕禄》公演以后,感动了无数人,“焦裕禄精神”永远长存。再如评弹作品《看今朝》,这个作品就是讴歌我们伟大祖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看今朝》曾参加了中央和国务院的团拜会,享誉全国,成为了评弹艺术的一个精品力作。

二、艺术性。艺术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艺术形象,就是把生活中的人物、事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真实的表现出来。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不同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除了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还要给人一些思考和启示。例如曹禺的话剧《雷雨》,曾被改编成中篇弹词。《雷雨》这个故事其实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反映的问题令人深思。我们在看话剧或听评弹的时候,既给了我们一种精神上的艺术享受,又给了我们一些有关人性的思考,这就是它的艺术性。评弹艺术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评弹是语言文字艺术和表演艺术。评弹也要讲究艺术性。就是要把书中人物的形象提升,把人物的情感升华,使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栩栩如生的真实感。苏州评弹是一种说唱艺术,它不同于影视艺术。影视艺术是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把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而评弹艺术是评弹演员通过说表、弹唱把故事及人物描述出来,评弹艺术听众主要是用耳朵听的,用心去感受的,它的画面感是虚拟的。但即使如此,通过评弹演员高超的技艺,也能给你一种真实感,也能给你完美的艺术享受。

三、观赏性。一部优秀的评弹作品,除了思想性、艺术性,还必须具备观赏性,这三点要素缺一不可。评弹作品的观赏性主要是指评弹脚(剧)本的本身。评弹书目不管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如果写得不好,哪怕演员艺术精湛,书目立意高瞻,也是枉然。评弹作品缺乏了观赏性,听来必定枯燥无味,听众是不会喜欢的。所以,我们在创作书目的时候,必须把握好五个字,“理、细、奇、趣、味”。“理”即是道理。我们常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理服人”等等。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中为人处事,都要讲道理,而评弹演出就是把生活中的事物及人物通过评弹特有的艺术手段,在书台上或舞台上表现出来虚实并用,而已。因此,如果书情发展不合清理,人物所作所为没有道理,这将失去说服力,听众是无法接受的。例如,我在演出长篇弹词《狄龙案》时,书中人物包拯即包公出场时有一段描述,原先是这样说的:“包拯是安徽合肥人,本身白面孔,但是说书讲他是黑脸孔,在京剧中称正净(黑头)大花脸。那么包拯既是白面为何称黑面呢?因为包拯和狄青是上界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在天上时,包拯是白面,狄青是黑面,有一日,包狄二人割头、抛头比试武艺,哪知玉帝突然召见,二人急把头颅归位,不料彼此错复对方之身,故下得凡间包黑狄白。”显然这样的说法不科学难以服众,我翻阅了大量书籍,把它改为:“包拯为人处事心地善良、刚正不阿,为官办案,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老百姓对清官的期盼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客观的说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把包拯塑造成一个是非分明、清正廉洁、为国为民、大公无私的人物,甚至把包拯演成或说成一个上通天神,下达鬼魂,半神半人的超人,是完全额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的。包拯在舞台或书台上黑脸的艺术形象,相较于白脸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更能赢得人们的喜爱。包拯就好比当今的孔繁森、焦裕禄,这样优秀的公仆是名垂青史的。”很明显,这样的描述,极有道理足以让人接受。“细”就是细节、细致。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可以发现,无论是楷、行、草书,运笔字行必有粗细,落笔纸上定有轻重,这样的字体才能赏心悦目。同样在创作评弹书目时也要讲究粗细、轻重之分,在讲述事物、刻画人物形象及内心活动时,根据剧情需要有些地方只要轻描淡写,而有些地方必须重笔浓墨。有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不管什么艺术作品,都要精雕细琢,如果粗制滥造必定令人失望。“奇”,这个“奇”的意思指的是出其不意。脚(剧)本在书情展开时也要注重构思巧妙奇特,也要做到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如果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也是不靠谱的。如果书情是平铺直叙也是没有吸引力的。同样的评弹演员,同样的书场和不同的书目,有时听众的上座率会相差很大,除了下雪、下雨天气因素,主要还是书目本身对听众吸引力的大小所造成的。在实际演出中可以看到,有时听众聚精会神仔细聆听,有时似听非听甚至睡觉,这就是书情的精彩或者乏味决定的。我以前非常喜欢看古龙的武侠小说,就是因为他作品文笔优美、奇思妙想、悬念迭起。还有我们在阅读英国名作家柯南道尔所著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时,也会被他的奇特构思,巧妙手法深深吸引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是“奇”的效果,评弹书目也是如此,试问,你的评弹作品一开头就能被人猜到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还能勾起听众的观赏欲望吗?“趣”就是有趣。“这个人真有趣,真幽默”,“趣”主要是在人物的身上产生的,包括肢体动作和语言。如幽默大师卓别林,他演出的电影就是靠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让人感到十分有趣,忍俊不禁。再如经典评弹书目《玉蜻蜓》,书中的人物有许多精彩有趣的对白,让人捧腹大笑。就是这个“趣”活跃了书场气氛,让人感到了愉悦。“味”就是味道。我们在形容美食时,经常说“色香味俱全”。一道菜肴光有颜色,香气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味道。评弹的“味”也是如此,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形容。评弹书目只有做到了前面四个字“理、细、奇、趣”,它才能变得有“味”,有“韵味”。

综上所述,评弹作品具备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它就一定能站得住,叫得响,传得开!只要我们充分掌握这三大要素,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评弹书目并留存于世!

猜你喜欢
观赏性思想性包拯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包拯智擒偷锅贼
卷 首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天价片酬”与“明星烂片”缘何相伴而生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高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研究
包拯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