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对中医证候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1-14 05:24赵小虎
关键词:甘汤证候疗效

赵小虎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中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眩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临床症状,人体对空间的感知以及对身体平衡的控制与前听神经系统有很大关系,当然,造成患者出现眩晕症状的原因非常复杂,时至今日我们对于眩晕症患者的具体机理情况仍不明确,很多眩晕症患者具体病因难以得到明确,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缺少具体的方向性,因此在治疗上也存在较大困难,目前对于眩晕症的治疗主要以对症缓解症状为主,治疗过程中主要以缓解患者眩晕症状,降低其日常生活中眩晕症状出现的次数,提升生活质量为主。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是用于偏头痛预防及治疗的药物,该药物对椎基地底动脉供血不全在内的中枢性眩晕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眩晕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因此常用于治疗眩晕症患者[1]。由于西药对于眩晕患者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所以治疗效果一般,且西比灵对一部分眩晕症患者疗效不佳,尤其是前庭性眩晕患者,由于其眩晕原因主要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所以以改善供血为主的西比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能起到良好得治疗效果,因此目前单纯以西药西比灵来对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帮助有限。目前中医对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引起广泛关注,中药方剂加味苓桂术甘汤是目前中医治疗眩晕症的主要选择,针对中医治疗眩晕症的整体疗效本文将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患者中筛选40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实验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平均年龄(40.75±4.57)岁。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平均年龄(40.66±4.61)岁。所有患者均排除颅脑肿瘤、内耳疾病以及其他基础疾病严重者。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悉知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对分析(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进行治疗,用药方法如下:药品规格:15 mg/片,1次/d,每次15 mg。连续用药两个疗程(14 d)。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加味苓桂术甘汤:茯苓24 g,钩藤、荆芥、白术、丹参15 g,炙甘草、桂枝每味9 g。所有药物入水煎煮,取药渣,饮用药汤,取药汤200 ml,1次/d,连续服用两个疗程(14 d)。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根据中医证候疗效指标对患者证候积分疗效指数显效来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当患者眩晕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且眼震及头痛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证候积分疗效指数>75%时为显效。患者眩晕症状有所改善,且头痛、眼震等症状有减轻、患者证候积分疗效指数>30%时为有效。患者眩晕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且头痛、眼震等症状没有减轻、患者证候积分疗效指数<30%时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从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4 数据统计

本组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数据表示为[n%,(±s)]采用t,x2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

表2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

组别 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 总体健康实验组(n=20) 7.68±0.68 24.01±2.77 19.65±2.18对照组(n=20) 5.44±0.49 17.91±1.45 13.77±1.78 t 11.9519 8.7252 9.3434 P<0.05

3 讨 论

眩晕是一种病因相对比较复杂的疾病症状,存在眩晕情况的患者在一定情况下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恶心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病情相对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晕倒。眩晕症患者在出现症状后会存在未执行或者空间性错觉,不论睁开双眼还是闭眼都会感觉天旋地转,身体无法保持基本平衡,有摔倒等风险。目前来看眩晕患者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病因,第一是中枢神经性眩晕,也就是说患者病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上,此类患者一般小脑、脑干或者前庭系统存在问题,而以上几个器官对人体平衡和运动姿态均有控制和调节作用,一旦其出现问题那么患者就会出现眩晕的情况,而且中枢神经性眩晕患者一般眩晕持续时间长,症状相对比较严重,有些患者还会因中枢神经系统病症而出现肢体麻木,口齿不清,偏身无力等症状,病情相对会较严重。而另一类则属于周围性眩晕,这类患者会通常由于外耳某些部位出现问题进而导致眩晕,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多以单纯性眩晕为主,有些患者由于眩晕感比较强烈可能会出现恶心的感觉,这些症状多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眩晕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致使其无法正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大幅下降[2]。西医针对眩晕症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目前常用药物为西比灵,该药物为偏头痛临床治疗常用药,也用于治疗由于前庭功能紊乱所致的眩晕症,从临床治疗效果上来看,该药物短时间内对患者眩晕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眩晕症患者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且西比灵长期用药容易造成肝肾负担增加,在用药后应动态观察治疗效果,该药物应用于眩晕症患者治疗时初次用药疗程不应大于两个月,治疗效果不佳的应该停药。目前中医对于眩晕的辩证治疗依托历代中医名家对眩晕患者的证候解读以及施药方针,并根据当前中医学术理论提出了眩晕是由于患者自身肝阳上亢、肾气亏损、气血亏虚等引起。因此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是常用治疗方式,该药方能够起温阳化气、补肾气、降肝火、健脾利水之功效,通过本文数据分析可知,加味苓桂术甘汤在治疗眩晕患者时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

猜你喜欢
甘汤证候疗效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