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2020-11-16 02:29郑珊珊李闽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9期
关键词:儿童发展溢出效应亲子关系

郑珊珊 李闽燕

〔摘要〕家庭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网络,父母作为家庭的核心,其关系质量对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溢出”理论指出,父母的婚姻关系质量会影响亲子关系质量,而亲子关系质量对儿童的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探讨了父母的婚姻关系是如何“溢出”到亲子关系的,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向父母提出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家庭关系;溢出效应;亲子关系;儿童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04-03

家庭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网络,包含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多重人际关系。父母作为家庭的核心,其关系质量对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溢出”理论指出,父母的婚姻关系质量会影响亲子关系质量,婚姻幸福的父母会更积极地回应自己的孩子,从而产生积极的亲子关系;而婚姻不幸的父母容易暴躁和情绪低落,无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从而产生消极的亲子关系[1]。亲子关系质量对儿童的发展影响重大,因此,了解家庭关系中的溢出效应,有利于发现亲子问题的症结,并据此加以改善,从而为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婚姻关系如何“溢出”到亲子关系

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影响。在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质量不仅影响夫妻双方的关系,还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这便是家庭关系中的溢出效应。那么父母的婚姻关系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亲子关系的呢?

(一)婚姻关系影响家庭氛围

婚姻关系质量影响家庭氛围,而家庭氛围的差异会导致亲子关系质量的不同。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等[2]的研究发现,婚姻关系良好的父母表达更多的积极情绪,比如更愿意称赞家人,积极情绪的表达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产生亲密的亲子关系;而婚姻关系不良使父母更多地表达消极情绪,对家人持否定、批判的态度,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压抑,导致亲子关系亲密度下降。

在生活中,婚姻关系良好的父母彼此相互信任、依赖,能够相互欣赏、肯定。如爸爸夸赞妈妈能够工作生活两不误,妈妈感谢爸爸工作之余帮忙做家务。这种相互的积极情绪表达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氛围,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安全感强,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能够获得来自父母的肯定与夸赞,也愿意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与崇拜,因此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反之,婚姻关系不良的父母常常有矛盾,并为此争执不休,总是批判和否定对方。如爸爸嫌弃妈妈工作能力不强,妈妈唠叨爸爸从不帮忙家务,不管教孩子。这种消极情绪的表达使家庭中总是剑拔弩张,父母随时因小事而起争执,使孩子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父母之间的爱,也不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因此难以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婚姻关系影响教养方式

婚姻关系不良导致教养方式不一致[3]。由于婚姻关系不佳,夫妻缺乏有效的沟通,所以夫妻双方在孩子的教养方式上总是产生一定的分歧。更有甚者,因为彼此怄气,故意与对方采取相反的教养模式。比如,爸爸告诉孩子玩游戏可以放松心情,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妈妈却强调要以学业为重,不能沉迷游戏,浪费时间和精力。孩子在面对父母不一致的要求时,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行动。听爸爸的话就会违背妈妈,听妈妈的话就得罪了爸爸,所以容易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婚姻关系不良容易导致严厉教养。夫妻存在婚姻问题,但无法直接解决,摆在眼前却无力解决的婚姻矛盾使夫妻彼此充满怒火。为了转移战火,他们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要么过度地关爱孩子,嘘寒问暖;要么严苛要求孩子,行峻言厉。研究发现,冲突水平高的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度低,对孩子采取更多的敌对控制,也容易体罚孩子,孩子无形中成了父母婚姻不幸的“替罪羊”[3-4]。常有父母将自己的婚姻不幸归咎于孩子,可能会对孩子说出“你要是能考好我就不会跟你爸爸(或妈妈)吵架了”“你要是能让我们少操点心,我们会总是吵架吗”等类似的话。继而对孩子采取严厉的教养方式,或是言语暴力,或是身体惩罚,通过对孩子的严厉教育去宣泄来自婚姻不幸的消极情绪。试想,如此教养方式,怎么可能产生亲密的亲子关系呢?

(三)婚姻关系为孩子提供“榜样”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来模仿他人的行为。当夫妻关系不佳时,双方易产生消极的互动模式,如较少的亲密行为、较多的言辞冲突、存在意见分歧等。孩子在生活中看到父母消极的相处模式,通过观察学习内化这种行为模式,进而表现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从而导致亲子关系质量低。

如果父母遇到矛盾时就争吵、发泄,或者大打出手,孩子会认为遇到人际矛盾理应这样处理,因为父母就是这么做的。当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或者同学、朋友产生矛盾时,也会采取与父母相似的冲突解决模式。比如模仿父母常嘮叨彼此的言行举止,说“你看看你这是什么样子”,孩子在类似的场景中会将这句话“回敬”给父母,由此容易引发亲子矛盾。

二、婚姻关系的不良“溢出”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土壤,良好的家庭环境、亲密的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父母关系不良、亲子关系不佳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其不良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孩子易产生消极情绪

父母婚姻关系不良,不利于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使孩子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如杰勒德(Gerard)[5]的研究发现,婚姻冲突水平高的父母对孩子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亲子冲突水平高,孩子的内化问题水平同样较高。这就揭示了不良婚姻关系通过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儿童青少年情绪健康的间接路径。常发生冲突的父母要么无暇顾及子女需求,要么将注意力转到孩子身上,发泄怒火。孩子面对阴晴不定的父母,时刻处于警戒状态,缺乏安全感,因此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此外,将婚姻的不幸宣泄到孩子身上,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导致了父母的冲突和矛盾,而自己又无力化解父母的冲突,这种愧疚和无力感也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

(二)孩子易形成不良行为模式

婚姻关系不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处于这种家庭中的孩子还容易产生外化问题,如违纪行为、攻击行为等。国内有学者调查发现,在那些有人格障碍,出现行为问题的儿童中,约有42.5%的人拥有家庭破裂或残缺的背景[6]。正因如此,才有所谓的“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这一说法。当父母婚姻关系不佳时,可能会出现疏于管教的情况,对孩子的生活和情感需求不敏感,孩子出现违纪行为也意识不到。甚至有违纪孩子表示,自己之所以违纪、违规,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

(三)孩子易出现学业不良

研究发现,中学生对父母的依恋水平可以预测其学习成绩,亲子沟通水平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7-8]。这表明,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父母因不良的婚姻关系形成了消极的亲子关系,会导致亲子沟通减少,亲子冲突增加。孩子在生活和学业上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有效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产生学业问题。同时如上文所述,在消极的家庭关系环境中,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消极情绪会降低学习积极性,行为问题可能伴隨着不良的同伴关系,这些均不利于孩子的学业成绩。

三、家庭关系中的溢出效应带来的教育启示

正如李玫瑾[6]所言:“家庭稳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家庭关系中的溢出效应启示我们,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环境。父母具体该怎么做呢?

(一)表达积极情绪,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恶言一句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夫妻在相处的过程中,要善用赞赏的语言和表情,多对彼此表达积极的情绪。如夸赞对方“你今天做的饭真好吃”“你最近工作干劲十足,很不错嘛”。虽说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会磨掉耐性,但夫妻双方还是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对方的优点。如果夫妻之间经常表达积极情绪,也会对孩子表达更多的积极情绪。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能够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会更有自尊、自信,有利于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同时,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会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更多地肯定和赞扬他人,有利于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达成一致的教养观念,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

有些家庭分工明确,父母双方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但现实表明,教育理念不一致的家庭容易培养出“两面派”的孩子,面对“红脸”时自由散漫,面对“白脸”时谨言慎行。因此,在养育孩子之初,父母双方就要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而且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夫妻之间的矛盾,故意与对方理念相悖,这样只能逞一时之快,却对孩子的发展留下无穷后患。

在教育理念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对孩子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研究和经验均表明,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所谓权威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能够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见,经常与孩子交流并给予指导,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在孩子心中的权威。这种养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更加自信,更有主见。如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采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教育子女,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

(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婚姻矛盾,为孩子提供沟通榜样

婚姻生活中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遇到矛盾时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有的家长会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以为关起门来吵架,孩子就觉察不到异样。其实不然,即便父母有意识地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但敏感的孩子仍然能够觉察到父母之间异常的气氛。如果孩子觉察不到父母间的异常,夫妻关系的恶化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灵创伤。试想这样两种情况:父母常常发生争吵,孩子担心父母会离婚;父母“相亲相爱”,从不争吵,有天却突然打开房门说“我们要离婚了,你跟爸爸还是妈妈”。哪种情况孩子更难以接受呢?所以,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不见得能够保护孩子,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因信息匮乏而没有安全感;或者明知父母有矛盾却还要装作家庭和睦温馨,采取自欺欺人的态度逃避问题。

婚姻冲突有破坏性冲突和建设性冲突两种。破坏性冲突更多地表达敌意和愤怒,表现为言语或身体攻击,以及退缩行为,如遇到婚姻矛盾时采取回避或者冷处理的方式。而建设性冲突的特点是,父母会努力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或者向孩子解释矛盾的原因[3]。可见,破坏性的冲突更倾向于情绪的宣泄,不利于问题解决,容易带来消极影响;建设性的冲突却能够带来一定好处。因此在冲突发生时,父母应尽量避免无意义的情绪宣泄,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从而解决问题。孩子作为旁观者,也可以学到通过沟通解决矛盾这一社交技巧。若是一味地宣泄情绪或者大打出手,孩子在遇到与他人的矛盾时,就会采取争吵和暴力的手段去解决。所以,家长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婚姻冲突,既有利于维系良好的夫妻关系,又能够为孩子树立化解矛盾的榜样,为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家长,要有充分的责任感,明白婚姻关系不仅仅影响彼此的情感,还会“溢出”到亲子关系中,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影响。家长要经营好婚姻关系,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创造温暖且坚实的港湾。

参考文献

[1] Erel O,Burman B. Interrelatedness of marital relations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a meta-analytic review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5,118(1):108-132.

[2] 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等. 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 [J]. 心理学报,2013,45(12):1355-1367.

[3] Benedetto L,Ingrassia M. What connections between marital conflict and parenting quality? evidence from parent's gender in spillover effects [J]. 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5,3(2):1-22.

[4] Gonzales N A ,Pitts S C ,Hill N E, et al. A mediational model of the impact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on child adjustment in a multiethnic,low-income sample [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0,14(3):365-379.

[5] Gerard J M. Marital conflict,parent-child relations and youth maladjustment [J].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6,27(7):951-975.

[6] 李玫瑾. 家庭在青少年人格教育和犯罪预防中的作用[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 (3):20-24.

[7] 周细兰. 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学周刊,2019,390(6):189-190.

[8] 李蓉. 学校联结、积极情绪、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留守与非留守的比较[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泰安,271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儿童发展溢出效应亲子关系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