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重构以小博大 创设情境渗透素养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中国革命道路”为例

2020-11-17 00:54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化重构

高三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全面、系统的复习,而二轮专题复习需要整合、重构知识体系,注重逻辑思维和学科素养的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高三二轮复习中的重点、难点、高频考点,史事庞杂且理论性极强。近几年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愈发凸显学科育人功能,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此,笔者依据新、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对新、旧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并通过多维度创设历史情境,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中国革命道路”专题复习为例进行阐述与说明。

一、整合教材内容,重构知识体系

表1 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的对比

依据表1可以看出,新、旧《课程标准》都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事按时序排列,大体划分为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并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串联这些史事的“魂”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毛泽东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再依据《考试大纲》的考点可以确定专题复习的重点及难点,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机联系。但是,若在复习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学生将会面对繁杂的史事和枯燥的理论,复习效果会大大下降。

表2

依据表2,笔者尝试以小博大,将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史事浓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两个阶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向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轴,按时空顺序将相关史事和毛泽东的相关著作进行有机联系,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利用两个版本教材的相关子目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引导学生根据表2归纳、整理两个版本教材的相关史事,并按照理论和实践进行分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重构专题知识体系。

图重构的知识体系

依据上图可以看出,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开辟与成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缩影。对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大特点和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原则可以看出,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再联系具体实践中的史事,即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表明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并使农民阶级成为工人阶级坚强的同盟军、革命的主力军。统编教材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子目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中提到的第二条战线也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原则的具体体现,这些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和重构知识体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审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最容易理解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着眼,逐步深入,认识到中华民族从沉沦到独立再到复兴的伟大历程。

二、合理创设情境,渗透学科素养

在整合、重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合理创设历史情境,并设置问题进行实战演练,巩固、强化并拓展本专题复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情境创设一:品尝真理的味道

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两个现象。一是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 —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二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摘编自2019年全国卷Ⅰ第29题题干和全国卷Ⅲ第30题题干

材料二在(中共)一大召开两个月前,中华书局出版了李达翻译的荷兰人郭泰所写的《唯物史观解说》,李达在附录中撮要翻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重要论述。《唯物史观解说》在当时的流行程度,或许令今天的读者难以想象,此书在十五年间印行了十四次。在(中共)一大上,李达当选宣传主任,两个月后,人民出版社成立,出版计划包括“马克思全书”15种、“列宁全书”14种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丛书形式译介与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

——摘编自《党史文苑》2018年10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向前可追述以往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尝试的相继失败(太平天国、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向后可追述新文化运动后期,尤其是十月革命及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等知识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革命道路。总之,中国人民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和实践性而选择它。

(二)情境创设二:真理与谬误的缠斗

材料三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在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摘编自2018北京卷第17题题干和2013年全国卷Ⅰ第30题题干

材料四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赣州寻乌县做了一项社会调查,在此期间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一篇重要的文献。文章开篇即揭示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真理。同一年,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第一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的战略思想”,但真理的发现与壮大,总是离不开与谬误的激烈缠斗。

——摘编自《党史文苑》2018年10期

(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当时苏共领导人和中共中央坚持的革命道路,并说明毛泽东通过哪些著作创造了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的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土地革命时期真理与谬误激烈缠斗的具体表现。

苏俄革命成功是因为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行了城市中心革命道路。但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受到苏联和共产国际的错误干扰,部分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还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军事围剿,导致其忽略了农村和农民才是革命成功的关键动力,忽略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革命成功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挫折,从井冈山到瑞金再到遵义,最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三)情境创设三:真理的光芒照耀到中国大地

材料五

表3 执政之前毛泽东著作单行本出版时间

材料六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我们的二十八年,就大不相同,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

——摘编自2019全国卷Ⅰ、全国卷Ⅱ第30题题干、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 》(1949年6月30日)

(1)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执政前毛泽东著作单行本出版的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并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根据表3可以得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变化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可以得出由于毛泽东思想的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取得了胜利。通过材料六的情境设置可以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和武装斗争;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联系整合、重构的思维导图,可再一次强化并延伸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自身的丰富和发展,至今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教师还可留置探究作业:依据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抗日战争时期之全面抗战阶段(1937—1945年)及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 —1957年)三个阶段的史事与毛泽东相关著作补充完善。这可以使学生利用本专题复习的思路自主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知识体系。

此专题复习尝试以小博大,在整合、重构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高考真题及相关文献史料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展开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情境设置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历史材料解释历史,提高其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效率是高三二轮复习成功的前提,笔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部分知识的整合既是在新课程、新高考趋势下的尝试,也是在有限课堂时间和空间内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渗透的尝试,以期更好地提高二轮复习效率。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化重构
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中央委员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