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治理需要做好四个引领

2020-11-18 01:58丁吉念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

丁吉念

摘    要   把每所学校治理好、让每个孩子就近受到好教育,需要做好价值、制度、示范以及激励等方面的引领。价值引领是核心,关键是确立立德树人导向、素质教育导向及提高质量导向;制度引领是基础,重点是健全制度、执行制度与制度自觉;示范引领是象征,主要途径是校长给老师做好榜样、老师给学生做好榜样;激励引领是本源,根本是建成激励文化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学校治理 价值引领 制度引领 榜样引领 激励引领

努力把每所中小学治理好,让每个孩子都能就近受到好教育,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美好生活的真切回应,是每个校长、老师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治理好学校需要锲而不舍、抓铁有痕地做好制度、示范、激励以及价值等方面的引领。

一、价值引领

1.确立立德树人导向

确立立德树人导向,需要始终做到“三以树人”。

以身树人。校长、老师要以身示教,形成立德树人好引导。校长、老师要坚守“教育报国”情怀,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领导,为了教育“衣带渐宽终不悔”,做好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引导;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同个人幸福人生梦结合在一起,确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职业追求,做好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引导;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做好学生涵养社会主义道德、涵养中华传统美德的引导。

以课树人。校长、老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课堂教学作为立德树人主渠道,让立德树人落实在每节课堂中,蕴含在每个教学情境里。要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把学生政治品格、社会公德、健康人格、前途理想等教育融入到相应知识教学里,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以事树人。校长、老师要善于捕捉“教育事件”,并及时将其转化为立德树人好故事,教有故事的书,在故事中树人。要把握时事,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作为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要把握身边事,将班级、学校出现的典型事例作为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要把握身上事,将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2.确立素质教育导向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是所有校长、老师的教育理想。确立素质教育导向,需要始终做到“两个坚持”。

坚持素质教育理想。素质教育理想有三个基本要义:教育学生全体发展,不忽视一个学生;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忽视一个发展侧面;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而个性化地发展,不忽视一个发展特性。校长、老师坚持素质教育理想,需要坚持两个基本信念:坚持“理想因我而实现”的信念;坚持“理想实现在学生成就”的信念。实现理想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理想,一种是理想因我而实现。学生素质教育需要通过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共同教育来完成,需要通过家长、学生的中小学幼儿老师和大学老师的合力教育来达成,素质教育理想不能通过“我实现了理想”的方式来实现,只能通过“理想因我而实现”的方式来实现。别管一时有没有“高分数”与“高升学”,只管坚定素质教育理想追求,别管一时有没有鲜花与掌声,只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校长、老师教育的学生在未来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与成就,就是校长、老师坚持素质教育追求的功与名。

坚持素质教育方式。要发展素质教育,就必须在学校与老师层面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层面,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立发展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在老师层面,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牢牢把住教材这个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坚持“教师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方式,建立“目标清、热情高、方法明、质量好”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3.确立提高质量导向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涵,是学校的立校之本。确立提高教育质量导向,需要始终追求“三个更好”。

校长追求:把学校发展得更好。校长要坚持质量立校意识,明晰“依靠教师高素质,实现学校高质量”的治校思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抓实校本研修培训,不断促进每个教师专业发展,依靠全体教师更高的专业素质,实现学校更好地发展。

老师追求:把学生发展得更好。老师要坚持质量立教意识,明晰“优化课堂主渠道,实现教学高质量”的治教思路,不断改善教学设计、教学关系、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以更加优化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学生追求:把自己发展得更好。学生要坚持质量立学意识,明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治学思路,要逐步认识学习对于自己人生的价值,努力把兴趣学习、意义学习、刻苦学习结合在一起,以自己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的高质量学习,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二、制度引领

1.健全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是学校运行的“法律”,是促进学校日常管理规范化、约束各方权力、解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减少管理过程随意性的依据与关键[1],是学校建立井然秩序的保障,是师生树立规则意识的导向。学校的中心是教学,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中心是明确学校人的教学职责,规范学校人(老师、学生、教学管理与后勤人员)的教学行为,让学校教学更规范。重点是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常规》《教学管理常规》《教学后勤服务常规》《教师教学常规》《教师教研常规》《班级管理常规》《立德树人教育常规》《学生言行常规》《学生学习常规》等常规制度。学校建立的各项制度规范必须做到符合国家法规、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师生意愿等“五个符合”。

2.公平执行制度

学校执行制度要做到“三个公平”。考评机制要公平。学校在制定每项制度的同时都要制定出该制度的考评细则,明确各学校人的考评主体责任与考评办法,建立起“人人有规则,个个有考评”的机制,让所有学校人都有制度规范,都接受公平的监管。日常考评要公平。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个学校人日常执行制度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及时记入每个人的“考评记录袋”,考评记录情况每周一自查,每月一反饋,每学期一通报,让日常过程考评在阳光下进行。结果“兑现”要公平。按照制度规定,依据日常考评结果,公平公正地进行制度“兑现”,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兑现”面前不徇私情。

3.培养制度自觉

培养师生制度自觉要做到“三个结合”。建立与认同结合,学校在建立制度体系时,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争取师生对制度立意、制度要求及制度落实等全面理解与支持,让建立制度的过程同时成为师生认同制度的过程。考评与帮助结合,对师生日常执行制度情况考评,既要做到客观真实,又要明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其改正,避免“记黑账”式的考评。结果“兑现”与教育结合,要把制度考评结果“兑现”作为制度教育的有效手段,引导师生对制度的遵循由被动走向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自觉。

三、示范引领

1.校长给老师做好榜样

校长是老师的老师,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引领,最重要的是给老师树立榜样,对老师做好示范引领。

校长要做好言传身教的榜样。学校的根本在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老师的言传身教,老师言传身教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言传身教的效果怎么样。校长做好老师言传身教的榜样,最要紧的是要求老师做的校长首先要做到,要求老师不能做的校长首先不去做,始终加强政治修养、品格修养、生活修养,始终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始终做好老师的楷模。

校长要做好爱岗敬业的榜样。课堂是教学主渠道,课堂兴则教学兴。校长对教学的领导,主要是对课堂的领导。校长要在学校治理的千头万绪中理出课堂教学的头绪,始终不渝地把课堂治理好。一是上好课。校长要坚持带课,而且要坚持把所带的课上好,凡对老师提出的课堂教学要求,都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全做到。二是听好课。校长要坚持日常听课,抓牢课堂的治理权。要听新教师上岗课,思考如何更快提升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要听老教师常态课,思考如何破解一些老教师课堂上的暮气与倦意;要听骨干教师公开课,思考如何更好发挥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三是评好课。校长对本专业的课要做到专业评课,评出信心,评出导向;对非本专业的课,要组织好专业教师评课,要听好“同伴评课”。

校长要做好专业发展的榜样。校长专业发展有两个基本路向:学校治理专业发展与学科教学专业发展。首先,校长要把学校治理专业发展好。要以《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为基本要求,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学校治理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学校治理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学校课程、优化内部管理、调適外部环境、依法治理学校等专业素质。其次,校长要把学科教学专业发展好。要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基本方向,与时俱进地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学科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学等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持续提高学科立德树人专业水平。

2.老师给学生做好榜样

好老师总会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好榜样会为学生一生幸福成长打下好底子。

老师要做遵守规则的榜样。有规矩、守规则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一生平安的“护身符”,让学生成为有规矩、守规则的人,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师要教育学生成为遵守规则的人,自己要做遵守规则的榜样。老师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学校的校纪校规,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熟知规则、敬畏规则、遵守规则的样态,逐步树立起规则意识。

老师要做健康成长的榜样。健康是学生一生幸福的基石,让学生成为健康成长的人,是教育的良心。老师要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就要做好健康成长的榜样。老师要遵循昼行夜伏的自然法则,作息有规律;要遵循“膳食指南”的平衡膳食要求,三餐有规律;要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金玉良言,运动有规律,做绿色生活、身心健康的榜样。老师要热爱生活,让生活多姿多彩,要热爱家庭,让家庭浓情蜜意,要热爱学生,让学生信心满怀,做富有情怀、积极向上的榜样;老师要积极传扬人间美德,无论遇到怎样的世态炎凉,依然充满正气阳光,一以贯之地用良好的德行影响社会,用端方的品格熏染学生,做人格尊贵、富有正能量的榜样。

老师要做刻苦学习的榜样。学习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源泉,让学生成为刻苦学习的人,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老师要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就要做好刻苦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克服“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心态,坚持专业学习,既不断学习丰富“教什么”的知识,又不断学习丰富“怎么教”的知识,做广博学习的榜样;要坚持反思性学习,既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又不断革新教学艺术,做创新学习的榜样;要热爱读书,做到读学结合、读教结合、读思结合,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做学生喜好读书的榜样。

四、激励引领

1.建成激励文化

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激发人的积极性[2]。要让每个老师感受到学校的期待与鼓励,因而总是充满教的热情,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与赏识,因而总是充满学的信心。

一是尊重师生。首先,学校要尊重老师。要在学校治理制度建立上尊重老师的意见,在治理过程中尊重老师的工作,尤其在对老师的批评中要尊重其人格,要注意回避家长与学生,以保护老师的威望。学校尊重老师,老师就会尊重教学,积极的教风就会形成。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要树立师生人格平等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怀学生、关注学生、重视学生,特别在教育批评学生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方法,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尊重学习,积极的学风就会形成。

二是关注优点。学校要把镜头对准老师的优点,对老师或严于律己、或踏实工作、或关爱学生、或坚持学习、或善于教研、或长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优点,甚或是备、上、批、辅、考、评等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的优点,都要认真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老师要把镜头对准学生的优点,对学生或遵守纪律、或刻苦学习、或助人为乐、或尊敬师长、或关心集体等优点,都要及时发现,并及时予以肯定。关注师生优点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俊遮百丑”,而是为了用师生已有的优点坚定其教学信心,从而发现师生更多的优点。

2.建成激励机制

要健全教学奖励制度,做到过程考核严格、结果奖励到位,建成客观公正的教学奖励机制,以此带动更多师生追求优秀的教学。

一是把精神奖励做实。要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展板、校园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宣扬优秀师生的教学特色与亮点,并利用周一升国旗仪式,每周向全校师生推介一位优秀老师(或一个优秀教师团队)和一位优秀学生(或一个优秀学生集体),让他们在庄严的国旗下讲述自己的典型事迹与主要进取历程,鼓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全校师生从他们身上看到进取的回报与优秀的荣光,鼓舞全校师生“不待扬鞭自奋蹄”。

二是把物质奖励做好。要实施鼓励更好教学的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要让“教得多、教得好”的老师获得较高的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发放上真的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要实施鼓励更好教学的教师职称评聘与评优树模办法,要让“言传身教好、教育质量高”的老师享有评职晋级与评优树模的优先权,在职称评聘与评优树模上真的实现“师德为首,质量为先”。

参考文献

[1] 楚江亭.学校治理现代化:内涵、困境与路径重构[J].人民教育,2020(10).

[2] 施久铭,任国平.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重在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J].人民教育,2020(1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领
如何深入体现历史课的价值引领
突出效益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多元文化中高校团组织发挥价值引领功能的策略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舌尖上”的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