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的“我”

2020-11-19 15:51
名家名作 2020年8期
关键词:蝉蜕躯体异乡

沈 念

十几年前,一个酷爱旅行的朋友到了四姑娘山,走进一家网吧,在我的博客留言:“在雪山脚下遇见长相极其相似的你,如果不是当时手机掉了,我大概会立即告诉你这件事,那种感觉像是被自己唤起对自己的记忆。”

我因这句话大吃一惊。那些日子,我恰巧阅读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人的灵魂和躯体在不同的地方生活,或许能活上几辈子,或许躯体在休眠,灵魂在另一处迈进,有人冠之以名“蝉蜕人”。我开始夜不能寐地想象那个在异乡的“我”,甚至萌生寻找的冲动。这种想象和寻找若在现实中发生,促成灵魂和躯体合二而一,会迸发出怎样的力量?我突然无比妒羡朋友的每次旅行,都只为在未知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长久以来,我们走在寻找另一个“我”的路上,人海茫茫,没有地址,任何终点都是起点。神秘感、好奇心,成为驱使我们上路的动力。那个“自己”的蝉蜕绝不会固守一处等待我们的到来。这样的寻找因此曲折多变,充满不确定性。所幸的是,我们总能在途中遇到前行的朋友,感受人间烟火的芬芳。再远再难的路,因为这芬芳而不再孤独。

读书写作不正是一场寻找异乡的“我”的旅行?我们对广袤的心灵世界有着天然的寻找冲动。我们要找寻的自己,长相各异的额头上都雕刻着“真实”二字。真实的东西是能引发人的共鸣的。人类真实的想法和情感,都是共通的,大家都在寻找它,然后用新颖的文本形式、直抵人心的语言情感来呈现并激起共情共鸣。

寻找之路迢迢无期。另一个“自己”在未知地点等待。这样的出发本该是目的最朴素的一种初心。旅行和写作,最容易成为个人与世界的联结点。在路上的寻找,也随之成为表达我们内心的困惑、焦虑、疑问,欢乐、心动、希望,表达我们对世界的思考与见解,以及去发现、建立、颠覆、重构这个世界与人的关系。

“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曾经迷恋作家安迪·安德鲁斯说过的这句话。那些从寻找开始的旅行,像亲密的朋友,又像陌生的过客,是路边一朵摇曳绽放的野花,又是天边一朵透亮发光的云,最终都会成为生命的注脚。

猜你喜欢
蝉蜕躯体异乡
“维生素”大口吃
蝉蜕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火车
滴心湖:致蝉蜕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蝉蜕糯米酒治荨麻疹
搬家
客居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