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的艺术重塑
——浅谈电影《至暗时刻》

2020-11-19 15:51刘周乐
名家名作 2020年8期
关键词:赖特唐宁街白金汉宫

刘周乐

一、历史人物的艺术诉说

《至暗时刻》对丘吉尔的塑造,不再是平民遥不可及的“二战三巨头”,而是一位可以触碰、可以交流并可以共情的普通老人。他不再仅仅是一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与妻子恩爱多年、相濡以沫的好丈夫,一名同子女一起快乐玩闹的好父亲,一个脾气怪异偶尔会吓到他人但内心柔软的暴躁老头。他也有旁人眼中的小毛病,比如烟不离手、酒不离口,偶尔会被妻子抱怨,为了英国的民众会忽视同家人的相处,同下属相处过程中会脾气暴躁,讨论国家战略会一意孤行。但正是由于这些关乎他缺点的刻画,使得《至暗时刻》中的他不再是一个他人眼中高高在上、如神仙般完美的政治家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感情的丘吉尔。乔·赖特通过对丘吉尔亲民化形象的刻画,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与可看性,使丘吉尔仿佛就是每位观众身边存在的人物一般。

同时,乔·赖特也设置了很多次要角色,从侧面塑造丘吉尔的人物形象。在影片中,丘吉尔成功当选首相之后,他同家人们在唐宁街10 号庆祝。但这次的庆祝并不是完全欢乐的,由于丘吉尔很忙碌,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并没有被他放在第一位,但丘吉尔的成功当选让家人的牺牲变得值得,这能从侧面刻画丘吉尔心向国家、为了民众的利益使自己的小家做出牺牲的情怀。此外,导演还设置了一个历史上并没有的情节,就是丘吉尔等红灯时偷跑下车,消失在人满为患的街道中,开始了自己第一次“乘地铁”之旅。在地铁车厢内,他受到乘客们的注视,他也很有礼貌地同乘客们进行交流,询问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并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很有意思的是,导演在车厢中设置了女性、黑人、幼儿、老人等形形色色的角色,丘吉尔不仅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与他们平等相处,这个情节的设置充分展现出了丘吉尔平易近人、心怀人民的亲民形象。在影片的最后,丘吉尔就是在这些民众中获得了信心,决心坚持到底,永远不向敌人低头。

二、历史场景的艺术塑造

为了在影片中还原史实的场景,乔·赖特将主要外景地选择在伦敦,并且整部影片都是在英国取景,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的外景和财政部的周围更是实地拍摄,这能看出《至暗时刻》整个剧组致力于还原历史的决心。

然而由于敏感的政治原因,唐宁街10 号、白金汉宫等内景剧组并不能进入,于是乔·赖特在英格兰北部约克郡整租了一套别墅,尽量还原唐宁街10 号的陈设。而白金汉宫内的拍摄剧组则安排在了南约克郡文特沃思·伍德豪斯府邸。二战时,由于轰炸的原因,白金汉宫的17 扇窗户都仅开一个小口,以供阳光照入。为了还原战时白金汉宫内的光影,灯光师在每扇窗户后放置一盏18k 的镝灯。这些镝灯保持相同的高度和角度,并且与窗户的间距都保持在4.5 米。如此严谨的细节也展现了剧组追求完美的艺术态度。

纵观全片,《至暗时刻》只有两个场景是在影视基地搭建的,一个是因为政治原因难以进入的下议院,另一个则是位于地下的内阁战情室。这个场景的原址依旧保存在伦敦的地下,只是被作为历史古迹保护了起来,很难再进入。于是剧组在伦敦西部的伊灵片场重新搭建了一个。内阁战情室的戏份在影片中占了很大的篇幅,因此剧组对它的重新搭建也格外上心,不管是地图室、秘书室、会议室还是狭长的走廊,都是仿照当时伦敦的建筑设计而做,并且将墙漆成了略显潮湿感的灰色,符合当时伦敦被烟灰覆盖的史实,并且在点光源的设置上大量运用了老旧的钨丝灯,泛黄的光线充满了历史感与戏剧感,无形间把观众拉进西欧即将面临沦陷的危机之中。

猜你喜欢
赖特唐宁街白金汉宫
唐宁街10号的由来
唐宁街10号曾屡遭英首相嫌弃
又到乡间
唐宁街10号的由来(答读者问)
又到乡间
邻家球星
英国将花3.69亿英镑修缮白金汉宫
英新首相为何住唐宁街11号而非10号(答读者问)
如何让你不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