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佛像艺术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初探

2020-11-19 15:51林弋新
名家名作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化佛教文化白瓷

林弋新

白瓷佛像在寓意上承载了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民间佛像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德化白瓷佛像在制作工艺上以白色为美,讲究的是不增加任何彩色,单纯地以白色作为整体佛像的色彩,追求色彩纯净、均白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灯光下,白色的佛像透光性能极好,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在制作上更是强调雕工的细腻、质地的完善,追求细腻刻画、飘逸潇洒,人物表情部分则以圆润出神为彩,整体的设计可谓白瓷中的精品。

一、德化白瓷佛像艺术发展的市场现状

当代文化艺术领域正处于多元化时代,因此传统的德化白瓷佛像艺术在这个时代便显得有些不足,一方面是传统的德化白瓷佛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所创作出来的白瓷佛像不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另一方面,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崛起,很多制作匠人开始引入机械化生产,加速了德化白瓷佛像的批量生产,虽然产量上有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进入眼帘的许多白瓷都是一些刻板僵化的“像”。

二、德化白瓷佛像艺术的未来发展对策

1.尝试与现代绘画艺术融合

德化白瓷佛像要想创新,完全可以从技艺上下功夫,佛像的绘画形式其实和现代的绘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创作中完全可以从绘画中吸收灵感,甚至可以从西方雕塑的创作中吸收精华,强调佛像绘画形式上的现代感,还保留了佛像白瓷雕刻的传统形式,让德化白瓷佛像处于立体空间中。例如在雕刻中引入素描,让佛脸在雕刻中更加具有立体感。还有便是可以尝试引入一些综合材料绘画形式,尝试改变传统的白瓷形式,在创作中要尝试把中西方的绘画理论融为一体,使得刻画的线条既有飘逸感还有质感,整体的创作更加强调线条简练自然、造型稳重、神采奕奕不设色,不加渲染地展现最自然、真实的人物风貌。

2.尝试融入当代的审美价值观

佛像的形成离不开佛教文化的底蕴,因此千百年来德化白瓷佛像一直都是以佛像为题材进行创作,佛教文化可以说是德化白瓷的核心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变迁、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在创作题材上要变一变路子,要改变传统的佛教雕刻题材,尝试融入很多现代的题材,或者对传统佛像进行创新,让佛像更加具有现代审美价值观,以此吸引人们的关注。现在的人们注重艺术性和收藏性,因此人们消费价值观的改变也改变了德化白瓷佛像的使用功能, 匠人们应该思索如果才能打造出具有艺术品功能的德化白瓷佛像来。现代社会追求简约、轻松、自然的审美情趣,德化白瓷整体给人一种纯粹的美,这是需要继承的, 衣饰的纹路、线条必须简洁而不失佛性。另外,在白瓷佛像的服饰中除了要继承神意美学外,还需要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如极简主义、建构主义等,这样在绘画服饰上便有了新奇感,这类风格的服装只对线条进行修饰,几乎没有印花,外观造型尽量做减法,与德化白瓷佛像所蕴含的空无、不加修饰的艺术思想契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化白瓷佛像艺术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并且在历史的车轮下走出了自己的脚步,虽然在市场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德化白瓷佛像艺术要想弥补自身的不足,便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保留自身的传统特色,简单来说就是需要中西结合,融入现代艺术的美学理念,加入现代元素,保持自身传统, 使白瓷佛像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猜你喜欢
德化佛教文化白瓷
德化白瓷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
那年夏天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佛教与中华文化发展渊源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