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笔意,无惧俗尘
——朱耷文人画赏析

2020-11-19 12:27邵振国
名家名作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朱耷寒鸦徐渭

邵振国

自宋元以来,中国文人画的形制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基本确立了“兼工带写”的艺术特征。然而自明朝徐渭开始,潇洒不羁的狂放写意派绘画登上了历史舞台,后来明末清初的皇室后裔朱耷充分继承了徐渭的艺术特点,并在徐渭写意绘画基础上发展出强烈的个人风格,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文人画的艺术体系。

一、构图留白,创设一方净土

中国文人画发展至后期愈发呈现出写意与自我的艺术特性,其中最为典型的艺术家便是明末清初的皇家遗室——朱耷。朱耷在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后,于晚年自号八大山人,画风逐渐由写实精密转变为写意神秘,在构图上亦从要素齐全转变为大量留白。这种大面积留白的构图,恰好体现出朱耷将故国情思的复杂情绪凝结在作品中的艺术特点,那种难以言说的痛苦都借最为丰富的“空缺”来体现,仿佛什么样的解读都可以成立。朱耷的艺术境界似真似幻、难以捉摸,这为后人品读他提供了更多可能,亦能使读者对八大山人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与心灵共鸣。

具体来说,朱耷的留白构图具有很强的程式化艺术特征。其一,画作中的花鸟鱼虫基本都保持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周围辅之大量的留白,更为凸显出主体的孤独,渲染苍劲凄哀的艺术情感;其二,在朱耷的画作中,无论是奇石怪鸟还是树林异花均有相同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这衬托出留白更为宽广的意趣;其三,朱耷借由这种特有的留白构图,传递出幽深莫测、凌然倔强的艺术气质,并成为中国文人画历史上的里程碑。

二、造型稚趣,表达人生理念

朱耷笔下的形象,与传统文人画形象有很大不同。自宋元以来,工笔文人画日渐壮大,精细且栩栩如生的花鸟奇石是大家争相效仿的审美主流。然而徐渭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现状,那种潇洒不羁的宽阔笔法抒发着画家内心激荡的心情,承载着徐渭无法言说的痛苦。而朱耷承自徐渭的写意笔法,将这种狂放不羁的艺术特征发扬光大。朱耷与徐渭相比,其树木山石、花鸟鱼虫的造型更为奇特,残山败水、秃枝、怪石、翻着白眼的鸟、古怪的鱼无一例外地透露出某种宗教色彩的怪异,又用一种充满稚趣的艺术语言呈现出违和怪异、苍茫萧瑟的画面风格。

例如朱耷的经典之作《枯木寒鸦图》就强烈地展示了朱耷孤傲不羁的性格特点。寒冬时节,万物凋零,在奇石枯桠间有几只寒鸦正在休息,朱耷用一圈重墨将寒鸦的眼眶一笔画出,然后用力点上一笔,寒鸦孤独冷僻的神情霎时涌现,这便是朱耷超绝的艺术功力。

三、笔墨宽阔,挥发内心思潮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其实是源于绘画理念与艺术追求的差异。与西方绘画讲究具象写实的目标不同,中国文人画更倾向于内心情感与抱负的抒发。对朱耷而言,那些苍劲、宽阔的笔墨,是他对现实物象的一种高度概括,是凝结了自身情感与状态的表达。清代画家郑绩曾说:“所谓无墨者,非全无墨也,干淡之余也。干淡者,实墨也,无墨者,虚墨也。”朱耷高超的艺术境界恰好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他利用笔墨线条的宽炼特性,着寥寥几笔,表无限情感,在干湿浓淡间把握线条的“留白”,赋予笔下意象以无穷的生命力与个性。

朱耷作为中国文人画的代表艺术家,从自号八大山人之后,便在用墨上更加狂放不羁、不拘小格,笔墨铺设于纸张之上,绽放出飞白的生命张力,蕴藏着深刻美学内涵。这种笔法上的变化,实际上正是后人理解朱耷一生不惧俗尘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的最好切入点,这种挖掘人文精神的鉴赏方法,可以促使我们与文人大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将画作欣赏提升到“诗画合一”的境界,从而在本源上理解中华文化之气韵。

四、总结

朱耷的坎坷人生引领着他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最终在晚年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为中国美术史的推进做出巨大贡献。除了绘画层面的鉴赏外,更要抽丝剥茧地探寻这些技巧背后所蕴藏的情感经历,以美术史学的角度去剖析作者的人生经历与画作间的联系,从而真正理解何为画,何为情。

猜你喜欢
朱耷寒鸦徐渭
风莺图诗
寒鸦与乌鸦
朱耷艺术思想转变探究
中西文化之另类比较研究
争鸟王的寒鸦
八大山人的不堪与狂傲
从蒙克看向朱耷
徐渭南腔北调
寒鸦和鸽子
须知书户孕江山——徐渭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