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
——基于理论体系视角

2020-11-21 04:48孙逸戈
丝绸之路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界理论体系政治经济学

孙逸戈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一、背景引入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崭新的理论科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15年12月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1]。如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是“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那么可以说其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已初具雏形。当前,国内理论界不乏对该学科的阐述,但从学术成果角度展开的梳理却很少。为了系统梳理其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各个主要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参考前人研究著述的基础上,我们在此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界定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得到完善的政治经济学。可见,这门理论不仅是经典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也是将经典的政治经济学赋予时代内核,使其具有中国特色的最新成果。在新时代之际,它也必将成为其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石,对即将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兴未艾,国内学术界立足中国实际,对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持续和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此拥有了全新内核,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立足新时代视域对这门学科理论的演进历程进行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以明确其科学性,彰显时代性。

本文拟将我国改革开放历程划分为初步展开(1979-1992)、全面推进(1992-2002)、渐趋完善(2002-2012)和改革深化(2012年以来)四个阶段,从理论体系角度系统梳理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过程,揭示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演化的过程。

二、具体探索历程及主代表性成果——基于理论体系视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我国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它根源于经典的马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与深化。纵观其发展历程,国内理论界对其理论体系层面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改革开放初步展开时期(1978-1992)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国内理论界也开始结合国内当前实际,尝试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一时期国内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蒋家俊等人(1988)借鉴传统的“四分法”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划分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并一并归入社会主义经济运动总过程。厉以宁(1986)则适当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范式,将其划分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基础、企业行为、个人行为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部分。可见,在市场化改革初期,学术界开始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增加对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探索。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时期(1992-2002)

这一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显著成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意义上使改革具有了“中国特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这一时期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视角重新构造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例如,吴树青等人(1993)指出,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结构上可以不按照传统的社会再生产分析方法,而是从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程启智(2002)则在此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构应包括四个主体部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理论内核,是前提;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包括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作为两大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体制保障。这就真正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融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了。

(三)改革开放渐趋完善时期(2002-2012)

这一时期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正式与世界接轨。

在此期间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学术界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创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例如,前苏联和新中国初期的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是普遍采用“两分法”的,即将其理论结构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而白永秀等人(2008)做出了创新,他们从政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结构出发,不拘泥于“两分法”,而是创造性地在每篇内容上按照一般到特殊的思想逻辑,分为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时期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进展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了经济全球化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例如,张秀生等人(2007)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概括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对外开放。

(四)改革开放深化时期(2012年至今)

该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主要是“十二五”顺利收官,“十三五”扬帆起航,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日益深化。

2015年12月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理论科学的概念正式得以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于会上明确指出,要使其成为一门根植中国实践、凝聚中国智慧的重要科学,并指明了其理论基础、发展方向和基本遵循。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无疑从实质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地位。在此之后,2017年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无疑为这门理论打下了新时代的烙印。

在学术层面,对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应如何安排,学者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例如,李旭章(2016)指出其理论结构应包含三大方面:第一个是理论基础层面,主要是以生产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为代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第二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层面,包括宏观调控、微观体制、财政税收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等;三是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包括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此外,张占斌等人(2016)将其理论体系概括为“十论”,里面不仅有对经典理论的阐释(如本质论、制度论、发展论等),同时也加入了新思想和新论断(如新常态论、扶贫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以来,也有学者开始尝试将其进一步完善。例如,刘谦等人(2019)提出可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为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可见,新时期以来国内理论界的探索更加强调从中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此对理论体系进行重新编排,而不是拘泥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四分法”。同时,这一时期的理论体系也加入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和新论断。

三、总结与评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发展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在理论方面对其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从一开始的不尽成熟逐渐成长为一门完善、强大且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性科学。

经过上文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国内经济学界对其理论体系的探索是渐进式的,相对于广度,尤其体现在探索的深度上,而探索深度又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层面。我们发现,改革初期理论界对其理论体系的探索还未完全摆脱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教条使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纳入研究范围,并在理论上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完善,做到既体现科学性,又体现时代性。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虽身处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但各时期内国内学者的探索都是符合改革各时期实际需要的,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精神和探索精神。正是因为他们对学术进步的不懈追求,我们的这门理论科学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建设事业提供指引。

猜你喜欢
理论界理论体系政治经济学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跳频序列的理论界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跳频序列研究综述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