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企业加强设备管理与运维的重要性

2020-11-23 09:00上海格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林先伟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设备汽车管理

上海格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林先伟

汽车维修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其发展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社会公众生活质量、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为促进汽车维修业向现代汽车服务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交通运输等十部委公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重要文件,其中对汽车维修设备均有相应的规范指引。

当前整体大环境经济的下行和今年春天突发的新冠疫情,给汽车维修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部分汽车维修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业务开拓转化和客单提升上,未能重视甚至忽略了企业内的固定资产特别是维修设备的管理和保养,这将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因管理疏忽而酿成安全事故。本文从分析汽车维修设备出发,着重阐述加强设备管理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以及如何制定管理制度,介绍设备保养维修的管理方法、操作流程和实施规范。

1 汽车维修设备和汽车维修设备管理的定义

汽车维修设备是指汽车维修企业在执行维修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实物状态,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的工具、设备、仪器等的总称。它是企业完成车辆维修项目的重要构成要件,汽车维修设备是高效完成维修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汽车维修企业创造效益的坚实基础。

汽车维修设备管理是在企业内以设备为研究对象,为追求设备综合效率,运用一系列理论及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

2 加强汽车维修设备管理的重要价值体现

2.1 安全生产

通过对设备的管理运营和操作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生产作业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进行,排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2.2 效率提升

提高设备的出勤率可有效保证车辆维修的效率,做到按时按约定服务项目交车。充分结合汽车维修流程管理与设备仪器组合功效,提高准确判断故障的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维修服务品质,降低返修率和客户投诉率。

2.3 环保节能

响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型生产企业。从设备的选型、管理、使用、维护等多环节把控,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提高设备可修复循环再使用价值等。

2.4 投资节俭

在符合开业条件相关标准的框架下,合理投资维修设备的采购,充分发挥设备的各项功能,达到其使用性能价值最大化。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按规定做好设备管理和维护,可降低设备修理或更换30 %的费用。

3 汽车维修企业在设备规划选择时的参考及评价方法

首先应深入分析采购需求的具体原因,是属于新的业务类型增加还是原有业务单数量增加,或是因技术升级等需要增加设备,当前企业内已有的设备是否可以通过升级改造而满足这些需求。在必须添加设备的情况下应遵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2014)的相关规定或主机厂及项目品牌连锁总部的规定进行选择。在具体选择时必须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指标、环保及能耗指标,同时也要注重仪器设备与车型的适配情况、技术性能参数等的先进性、操作人员技术适配情况和维修方便性及设备的性价比。

在衡量汽车维修设备的性价比时需要进行经济性评价,经济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初次投资费用和持续使用费用,评价的方法通常可以用投资回报期法、年均费用法、现值法等进行分析。

4 汽车维修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规范执行

汽车维修企业应设立岗位并指定设备管理维护人员、设备点检员,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可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该岗位人员主要职责是协助公司制定企业内部关于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并监督执行,不断寻求新的管理模式和提高员工使用、维护、修理和管理设备的技术能力,探索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最小、综合效益最高的方法,通过设备的更新升级改造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使生产活动始终处于最佳技术基础上。

在制定企业内部设备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和组织管理架构、设备的技术特性和使用状况、企业人员素养和技术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使制度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有明确的执行路径并能达到目标,才能发挥设备的最优作用,为企业总体经营目标贡献最大价值。

5 汽车维修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制度类型及其内容

5.1 设备检查制度

根据检查的时间间隔周期及复杂程度可分为常规检查、定期检查、精度检查等。常规检查是用简单的工具或不借助工具进行检查,如肉眼看、耳朵听,观察设备上的仪表或信号标志便于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的不正常情况并予以排除。定期检查是寻找设备异常、损坏及设备磨损情况并记录,确定修理的部位、更换的零件、修理的种类和时间,以便制定维修计划。定期检查的人员以专业维修人员为主。精度检查是对设备的测试精度、加工精度进行定期检查和测定,确定实际精度,为设备的调整、修理、验收和更新提供依据。

5.2 设备保养制度

根据保养的时间间隔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等方式。日常保养是对设备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易松动部位,检查零件的状况,主要在表面进行,是经常性的行为,由操作人员负责执行。一级保养是在日常保养的基础上,对设备部件或功能模块进行调整,定期进行。该工作需要在专职维修工人的指导下,由操作工人执行操作。二级保养是指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洁、润滑、局部解体检查和调整,修复或更换易损零件。该工作需要专职检修人员承担,操作人员协作配合。另外还有对设备进行深度全面保养、仪器标定等情形,一般由设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操作人员协作配合。

5.3 设备维修制度

按修理间隔期的长短、修理范围的大小、性能恢复的程度、修理费用等,可分为大修、中修、小修三类。常用的维修制度有:计划预防维修制度、计划保养维修制度等,也可参照当前较流行的设备管理方式,如:全员生产维护管理(TPM,Total Productivity Management)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在制定或执行维修制度时应注意维修的经济性界限,即不超过该设备出现故障前的残余价值,更不超过重购价值且修复后使用成本不能高于新设备的单位成本。

6 设备管理与维修先进方法和理念在行业中的应用

在设备管理领域有众多理论及实践方法,其中比较典型的先进方法有TPM和RCM,广泛应用于各行业设备管理和维护,汽车维修企业可结合维修服务作业流程及运营特点作一定的参考引用,从而改善设备管理的科学性。

TPM是以建立健全的、追求生产系统效率化极限的企业体系为目标,从生产系统的整体出发,构筑能避免所有损耗(灾害、不良、故障等)发生的机制,涉及技术、服务、后勤及管理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通过公司从上层到第一线员工的全员参与和重复的小集团活动,最终实现设备零损耗的目的。强调的是预防维修的体制,以追求生产系统效率(综合效率)的极限为目标。TPM将维修变成了企业中必不可少的并且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修停机时间也成了工作日计划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而维修也不再是一项没有效益的作业。在某些情况下可将维修视为整个制造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地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其目的是将应急的和计划外的维修最少化。

RCM主张弱化甚至取消计划维修而重视针对性维修,注重对设备实时监测管理、及时发现故障并立即消除,倡导修理的同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改进,减少相同故障再次发生的机率,非常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但维修方案的制定对技术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

TPM和RCM均是当前比较流行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模式,在运用时应结合企业设备类型及特性、维修人员技能水平等实际情况,如机械类的设备功能简单、性能相对稳定,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可优先考虑TPM等计划保养维修的管理方式,按既定周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修。电子类的设备和仪器或有自检功能的设备,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可以考虑用RCM管理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维修。

7 汽车维修企业设备管理与运营维护的核心主题

核心主题可以概括为:“三个好”“四个会”“四个能力”“五大纪律”。维修企业加强设备管理目的是“三个好”,即把设备管好、用好、修好;企业一线操作人员需要“四个会”,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一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四个能力,即制定基准的能力、维持管理能力、发现异常的能力、处理异常的能力;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保障基础是必须遵守“五大纪律”,即持证上岗遵守规程、按照规定经常清洁保养、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附件不得遗失、发现故障马上停机并立即汇报或处理。

通过建立设备管理维护的制度并按规范执行,使企业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为企业的生产作业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让企业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高效地开展汽车维修服务工作、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真正做到绿色维修、和谐维修、高效维修,进一步促进汽车维修企业转型升级,向更高标准迈进。

猜你喜欢
设备汽车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调试新设备
汽车的“出卖”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3D 打印汽车等
管理的另一半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