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越南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2020-11-23 14:29李凌王璐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越南语语言专业

文/李凌 王璐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重要内容之一,西南林业大学也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和云南的地缘优势为越南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越南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果却不尽如人意[2]。

西南林业大学越南语专业学生在大三学年需要参加“3+1”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将到越南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留学,越南语专业大部分学生语言基础扎实,对越南的基本国情有着充分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但是自“大学生创新创业”概念提出至今,在创新创业方面没有任何突出的表现,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及比赛兴趣度低,创新创业相关工作难以开展[3]。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我们对西南林业大学越南语专业目前在校学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越南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91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 份,问卷有效率为94.5%。

一、越南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能够发现西南林业大学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中,一方面是认为自己应该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却是缺乏参与其中的行动力和兴趣:9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明确地认识到中越两国山水相连的地理位置、自己的留学经历和国际化视野,都是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优势。但仅有41.86%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感兴趣,6.98%的学生真正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

通过对问卷结果和对个别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以及研究发现,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对创新创业活动参与信心的缺失

问卷调查中,76.74%的越南语专业学生不选择创新创业的原因为缺乏实战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后的个别访谈了解到,大部分的越南语专业学生认为,四年专业学习都是以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语言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不够密切,很多时候即使想创新创业,也因为觉得自己只懂得理论知识,实战经验不足,无法胜任创新创业项目而打退堂鼓。

越南语专业的学习比较特殊,学生从大一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需要一定的语言技能积累才能进行与越南语相关联的实习工作。在学生的日常实践课程中,也多以课堂语言能力训练为主,缺乏真正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导致了越南语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参与信心的缺失,这也是越南语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缺乏创新创业的思路

越南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语言和文化类课程为主,学生大学四年以语言学习为主,越南文化和少部分的越南政治、经济知识学习较少。

问卷调查中,62.79%的学生因为自身知识结构单一,只会语言,缺乏其他技术,而不选择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同时75.5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劣势为只懂得语言。越南语专业的学习主要是围绕语言本身展开的,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以提高自我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往往忽略了跨学科学习和复合型学习,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思路打不开,只把目光集中在语言上,忽略了学科交叉点。

很多学生目前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必须是开发一项新产品或项目,与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完全无关的阶段,有的个别同学甚至认为创新是理科类专业的事情,与自己毫无关系。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越南语专业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这一理念认知度较浅,缺乏跨学科知识,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思路比较局限,看待问题的眼光不够开阔,找不到创新创业的切入点,使得创新创业活动难以在学生中开展。

(三)缺乏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指导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向性作用。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缺乏老师的指导,而本专业教师缺乏相关创新创业经验。在越南语专业任课教师较少,且部分任课教师需同时承担班主任工作,专任教师长期的语言教学、科研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占据了相当多的时间,导致对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比较陌生的问题。同时越南语专业教师均为毕业后就走进校园从事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活动中难以给出学生专业的、合适的指导。

二、改变越南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对策

(一)培养“语言+技能”复合型人才,在跨学科领域找到创新创业切入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开始逐渐转变,传统单一语言类专业的优势开始变弱,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开始凸显,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也更注重学科交叉视角和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因此越南语这样的传统型语言类专业应该从自身出发,结合社会人才供需现状、学校发展和学科优势,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切实做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在近年来的创新创业工作中,东南亚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开始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学生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尝试在课程中增设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同时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树立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观念,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学科交叉点找到创新创业的切入点。

培养“语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学好语言的同时掌握一门语言外的实用技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也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打破传统,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目前学生实践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学院在学生四年级第一学期会组织翻译类、旅游类统一实习,在以往的实习过程中,越南语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实习内容过于单调,只能选择翻译类的实践工作。同时由于越南语专业的特殊性,学生需要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和实习,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和机会较少。

越南语专业需要调整实践课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把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可以利用实践课的机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在跨境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络虚拟店铺的经营,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场地和成本的要求不高,也便于老师的指导、管理和学生的操作。当学生真正地把语言运用到实际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如何实际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建立对创新创业活动参与的信心。学生应调整理念,扩大实践范围。一直以来,学生实践的理念比较陈旧,仍然停留在学生一定要参与语言相关类型的实践活动。越南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够接受充分的语言知识学习,所缺少的并不是语言能力,而是例如销售、经营、市场调研等方面的实战经验,因此学校在实际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课堂上学语言理论,课堂外学实战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的实践经验,也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挖掘创新创业的新思路。

(三)培养“双师型”人才,提高专业教师创新能力

有针对性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学校发展定位和专业发展趋势,鼓励越南语教师从跨境电子商务、旅游、东南亚跨境人才服务等行业入手成为“双师型”人才。在此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语言教育行业外的工作经验,鼓励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做到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从根本上改变专业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指导的现状,打开越南语专业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让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以教师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四)加强专业与学校其他学科的合作

短时间内越南语专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其他学院、其他专业合作的形式来提升越南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南语专业学生的优势是有着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对国情的了解,因此专业学习可以与学校其他学科相结合,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特别是“一带一路”下和东南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把其他专业的同学纳入到项目团队中,使学生主动融入其他学院的项目团队中去,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与其他学科取长补短,在与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合作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思路,快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语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南语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必然有自己的学科优势,但是也正是由于越南语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导致了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局限性。通过对越南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语言类专业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不再以单一的语言教学为主,注重“语言+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摒弃以往陈旧的以语言为中心的实践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外的实习。同时还要从专业教师开始,树立跨学科学习的思想,培养“双师型”教师,以教师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猜你喜欢
越南语语言专业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语言是刀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