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1-23 14:29崔春鸣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文/崔春鸣

近年来大学扩招后出现了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用人市场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而一向标榜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为了能让本校的学生受到社会的认可,在毕业后加速融入社会,在近年来大幅度地增加职业指导的力度。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三年来创立了创业学院,建起了创业广场,学生可以在创业广场中自行创业,并举办了多次就业指导讲座,从大一新生开始增设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就业指导融入专业教育中,为专业教师提供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大规模地鼓励专业老师参加职业指导的培训,这些都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就业指导氛围[1]。但是,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 届的毕业生仅在顶岗实习期间频繁更换工作的高达21%,有70%的毕业生在私营企业工作;在校期间对该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调查表明,80%的毕业生希望自己能就职行政事业单位或政府单位,仅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能学有所长,而45%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仅仅是基本胜任工作。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普遍缺乏“待人接物处事能力和抗压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和专业创新能力”。可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在高职院校中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一、高职院校未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原因

(一)缺乏学生择业观和职业诚信的培养

目前很多学生依然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过度依赖家庭,在毕业后不愿意主动找工作,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希望退回家庭,不愿意主动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有部分学生缺乏就业抗压能力,当找不到工作、找工作过程遇到挫折或是被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后,负面情绪爆发,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甚至扰乱社会秩序。笔者在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曾遇到这样的学生,在短短3 个月的顶岗实习频繁更换工作,学生的家庭环境较差,在频繁地更换工作中,有较长时间处于待业状态,这种懒散、不负责任的就业态度为学生的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笔者曾与其多次交谈,希望能通过就业指导,为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而后该学生终于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明确了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2]。笔者认为,正确的就业观念,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以及个人的职业生涯定位。笔者在与部分学生交谈时,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缺乏对职业和专业的忠诚,很多学生在考虑职业时,将工资放在择业首要位置。这些都与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依然采用落后的就业观念相关。

(二)职业指导行政化倾向强烈

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大多是集中于18 岁~23 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是接近成人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他们仍长期生活在校园中,与社会依然存在一定的距离,较为理想化,不愿意接受成年人对他们的理论教导,而更愿意接受柔性化的指引和针对他们个人特点的个性化指导。但是,在实际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更多的是一些条条框框、应付考试的知识点,过多的约束和太生硬的条框并不适合高职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生硬的教学方法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并且使学生将就业指导课程当成一门纯理论课程,以应付教师的提问和考试测评。这样的就业指导并没有起到就业指导本身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就业指导效果。

(三)缺乏个性化的职业指导

每个人都有其不可复制的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性格特点决定了每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都会有各种差异,但是现在职业指导课程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和解决教师工作量的问题,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这种大班授课的形式让学生不能真正在职业指导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

(四)缺乏职业指导人才

高职院校近年来发展迅速,专业教师师资力量雄厚,但是职业指导作为一门新生的学问,社会上还没有专门的培训,职业指导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职业指导的力度。

(五)忽略用人单位需求

笔者认为,仅对学生培训还不够,学校应该经常到企业用人单位去拜访,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真正地做到依岗培训,针对个人、岗位的需要进行不同的职业指导。由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脱节,导致引进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而毕业生又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几条途径

(一)增强职业指导的人才培训

可以考虑让全校的专任、兼任老师都参加职业指导的培训,将职业指导真正融入专业教育中,专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职业指导部分,使专业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用人需要,另外可以把“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真正纳入到职称证中,或者是纳入职称考核范围中,这样可以更有力地提升从事职业指导人群的综合实力[3]。另外,将职业指导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强调职业指导并不是专属于职业指导人员,将所有的专任教师、兼任教师、辅导员都纳入职业指导人群,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时刻引导他们。

(二)加强个性化分类引导

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对学生的职业爱好、职业倾向进行分类,定期针对不同的职业爱好开设不同专业的职业指导讲座。辅导员可以协助指导部分同学,加强他们的抗压培训等。同时,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大知识储备。如销售人员与客户聊天时,就需要有更广阔的知识面。笔者曾经碰到学生因工作中被领导训斥而不满闹事,此时,需让学生改变自己的心态,疏导学生懂得爱岗敬业,应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压力,协助学生调节心理上出现的各种不适,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推动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加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用各种方式与企业加强联系,可以将学校的场地租给企业,成立校办企业,或者是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定期为企业培训人才,更深度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要,并建立学生的专业档案,定期将学生档案传递给企业,让企业从中更准确地挑选到需要的人才。将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作为客座专家请到学校,为学生宣讲或指导学生实践课程,拉近企业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就业架设起一道有力桥梁[4]。还可以让学生到企业中实践,以自愿为原则,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假期时提供短期的兼职实践,大三的学生提供定向定岗的订单班,实施订单式培养人才。

(四)提供兼职岗位

可以在学校内部较繁忙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设置兼职岗位,让学生不用出校门就可以实习,对实习的这部分学生实行规范管理,并且提供与社会上同等岗位相同的时薪,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加入到社会中,并且让部门的人员直接指导学生的操作规范以及待人处事能力,借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抗压能力。这样既可以为学校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且直接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

(五)开设多样化职业指导形式

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咨询室,让学生在择业或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加强一对一的职业指导,让学生可以得到更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在每个班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委员,定期培班干部,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是让班级模拟企业的一些运作,成立人力资源部等,在生活中时刻提醒他们的定位,在生涯中定位好自己的职业,并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习惯,更有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更容易融入岗位中,深入、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真正了解就业的涵义。

高质量的就业就是“使无业者从业,使从业者乐业”,高职学校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最根本抓起,从最基本开始改革,抛弃原来的行政化的就业指导,真正为学生做实事,铺设起学生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更真实地认识自己,使企业更准确发掘人才,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