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教学探析

2020-11-23 14:29叶琛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思政理念素养

文/叶琛

思政课程应与时代发展同步,且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体现高职教育职业特色的基础上,立足就业理念,实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高职思政教师应探寻思政教学的新模式和新途径,着眼于高职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在思政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就业创业意识,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也是思政教育成功的有力体现。

一、高职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程之所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带领学生对针对性问题进行分析,教学目标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因此,将就业理念渗透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落实实践教学,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就业观念,对于他们就业自信心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教学,符合高职院校“以实践教学为重”的理念,可着力提升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积累学生的社会经验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水平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现阶段,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理念,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1]。此外,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课程,能够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感受工作过程,为他们未来的求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社会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且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提升,市场上呈现出人才匮乏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应届毕业生职业能力较为欠缺这一层面,使得企业难以招聘到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思政课程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应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为他们将来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

(一)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教学内容

关于高职思政教学,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思政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的专业特点树立就业意识。例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教学课程:对于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教师可以将具体的施工案例融入其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培养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教师可以将人际交往的内容渗透其中,让学生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自身所学专业中,在强化他们思政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就业意识;而对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可以将环境与人文相结合,在设计上不仅具有突破性,也要在自己的设计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涵。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是就业理念渗透的有效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思政知识的实用性和广泛性[2]。因此,教师在设计思政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提升他们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度,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职生而言,教师不应过多追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只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就业需求、专业特点等相融合便可。在就业理念引导下,高职思政教师应更多地思考思政教育与就业理念的最佳结合点,将培养学生的思想认知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

(二)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开拓更多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形式,着眼于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思政教学上加入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校外活动的形式,拓宽学生实践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意识。例如,在高职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主题讨论会、案例分析、知识竞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面试现场等活动,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形式,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3]。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竞争精神、爱岗敬业等意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实现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壮大师资队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教学,需要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壮大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思维和水平。但是,现如今高职院校只关注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忽视思政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培养。如果思政教师对行业没有形成深刻的认知,很难将就业理念渗透在教学中,学生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带领思政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还应挖掘更多的校外教学资源,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教师开展讲座,讲解企业的发展理念和规划,加深教师对“就业+思政”教学模式的认知。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讲授,新颖经典案例不仅拓宽学生和教师的知识面,让学生和教师更全面了解思政学科,也促进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四)结合行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对于高职生而言,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他们的就业理念是不同的,因此这就需要思政教师针对学生的就业意愿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应积极研究企业单位的用人要求,对本专业学生的思想认知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将思政知识与就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制定细化的就业发展目标,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基准开展实践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4]。通过结合行业需求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对激发学生思政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促使他们基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对经贸专业学生来说,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思政教师不仅应注重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还应将就业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对体育教学部,团体能动性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整体素质时,更要多关注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多样化、丰富性的教学思路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对他们未来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就业理念的渗透需要思政教师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应将工匠精神渗透在思政实践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真正将工匠精神转变为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还能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学习感受,对于思政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5]。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工匠精神奖学金”,对实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如此一来,便可以构成思政实践教学与工匠精神结合的体系,发挥工匠精神的实际作用。

总之,高职思政教师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着力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通过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壮大师资队伍;结合行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真正发挥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促进高职院校的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理念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