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视角下基于PDCA 模式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路径探究

2020-11-23 14:29李秉霞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入党党员理论

文/李秉霞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的建设中一项基础而长期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更需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我国发展新党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高校吸纳优秀的大学生入党,大学生党员成为党员群体中最为年轻活力的组成,维系着党与大学生之间的紧密互动,是我党重要的生力军。因此,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路径探索是事关党的建设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对自己较为严格,能做到时刻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注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而在真正加入党组织之后,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忽略了对党的基本常识的积累以及先进理论的学习,同时因学业繁重等原因更是不能充分发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虽然形式上已经入党,但是思想觉悟和实际行动上无法真正入党,难以进入角色,党性意识和先进性意识无法完全确立[1]。另外,高校党组织在吸纳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时,往往也会出现入党之前设置的门槛高,而入党后就放松标准、管理松弛,对于入党后大学生的管理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的缺失导致整个党员管理体系严重不衔接,因此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研究成为热议的话题。

二、激励理论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

激励理论主要可以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的具体内容去实现满足,从而激发内部正确的行为动机,重点研究激励的原因与激励作用因素,也就是激发动机的诱因[2]。过程型激励理论认为,从人们产生动机到采取行动需要一个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其重点研究内容。

以上两种激励理论都是研究如何去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了解个体的心理需求后给予满足,根据需求去设置相应的目标更容易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并不断地从正面强化引导,有效实现激励作用,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二)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研究

大学生党员都是经过党组织层层选拔择优录取的优秀学生,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群有自我追求和积极追求进步的有志青年。他们渴望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同时,大学时代是学生心理和思维等各方面发展的黄金期,是确立自我认同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而加入党组织后部分学生出现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个人入党动机不纯、对党的认识不到位、党性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淡薄,同时还有党组织设置的党员后续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不够生动,无法满足大学生党员内在发展需求,导致党员参与感不强、无法真正发挥先进性。

因此针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可以借鉴激励理论的方法,首先充分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内在发展需求,根据需求不断调整党员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激发自我实现和发展动机,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过程中加强正面引导,以解决党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另外,需合理构建激励机制,激励措施应适度和公平[3]。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构建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必须确定适当的激励量,激励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激励的最终效果。此外,要激发学生党员成就感,充分了解学生党员需求层次,使效价和激励强度达到最大化。

三、PDCA管理模式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一)PDCA 管理模式的内涵

PDCA 循环又被叫作戴明环,广泛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等多个学科体系当中。PDCA 循环分四个阶段,依次分别为Plan(计划),即指方针和目标的确定、活动计划的制定;Do(执行),即指计划内容的实施;Check(检查),即检查总结执行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效果;Action(处理),具体是指对检查结果中的问题进行处理,认可或者否定。若在一轮循环中有未解决的问题,就把该问题放到下一个循环当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实现最终目标。

(二)PDCA 管理模式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的关系

在大学生继续教育管理当中,过程性的把控十分重要。将PDCA 质量管理的概念迁移到党员继续教育过程性管理当中可以实现体系中各项活动始终处于不断创新和提升的状态,保证党员继续教育管理体系质量可以阶梯式稳步提高。

新时代造就了大学生党员独特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党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的不断探索对于优化大学生党员队伍、发挥党员先进性产生带动作用[4]。将PDCA 循环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党员教育的过程可以不断得到优化更新,党员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不断处于科学化、系统化和细致化的状态中,使得党员教育效果最大化。

四、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究

通过激励理论的方法,充分了解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内在发展需求,根据需求设置目标,满足内在提升的需要,激发动机和创造性,增强参与感。同时,激励过程的具体实施和质量把控可依托于戴明循环实现,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加强党员继续教育的过程性管理,更加细致化、科学化、系统化。将激励理论与戴明循环有机结合,可以使党员继续教育效果最大化,保证党员入党后的学习热情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一)计划(Plan)阶段

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初,发放问卷,统计调查学院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提升需求,基于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设置提升目标和激励机制。

建立党员“成长档案”,按“4 +X”的方式置入材料,分党员学习与收获、党员责任与担当、党员实践与提升、党员纪律与立场4 个板块,并设置相应的考核与奖励细则。每位正式党员根据以上板块,结合学院设置的总目标,提交个人计划至学院审核,通过后按照计划实行[5]。

(二)执行(Do)阶段

计划和目标制定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贯彻落实,即执行阶段,而计划的执行,可依靠各类现有平台。

学习平台:依托学院党员加油站、二级党校等线下平台、学习强国App 等线上网络平台,为党员订购书籍,搜集网络优质学习资源,让每位党员都可以读好书,学党的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理论知识测试竞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平台:依托校内外已有各类活动,如党日活动、参观调研、固定学习日、微党课及其他各类比赛等,为党员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与平台,在实践中实现党员教育,增强党员参与感。

服务平台:校内外各大组织举办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和各大志愿基地,院内党员先锋岗,学生党员联系班级联系寝室、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建党对象制度等,学生党员均可参与其中,在服务社会和朋辈帮扶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与获得感。

(三)检查(Check)阶段

基于执行阶段的实施,定期总结成果,找出问题,改进方法,同时及时给予奖励。例如根据读书感想、时政评论篇数和学习强国积分榜排名,评选“学习之星”。根据参与实践活动的次数和获奖情况,评选“实践之星”等。

同时,每位党员根据实际情况对照党员学习与收获、党员责任与担当、党员实践与提升、党员纪律与立场4 个板块补充细节说明,提交成长档案。院部审核后,根据成长档案实际情况,对于不达标的党员,党组织指派专人谈话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帮扶或者诫勉;对于表现优异的,树立典型、积极宣传榜样力量。

(四)调整、改进(Adjustment)阶段

综合各阶段计划完成情况,每位党员提出个人提升方案;院部收集意见,进一步完善量化标准,调整下一步思路。

五、结语

开展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研究对于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与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围绕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新模式开展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象,进而阐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在整个党员管理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和个性研究,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出发,解释激励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从而提出相应管理策略。最后提出大学生继续教育工作新模式,基于激励理论的视角,将戴明循环(PDCA)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并对其组织机制、内容搭建、评价体系进行细化和实践创新,结果评估反馈,最终实现提升党员培养质量的目标,以期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入党党员理论
我是党员向我看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