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视域下的创业教育融合模式探究

2020-11-23 14:29王雅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融合

文/王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全国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时,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的关键环节,努力将思政学习课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使高校做到教学的全过程育人、多维度育人。为了满足当下社会双创教学目标,高校在进行教改工作中将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价值观引入到教学过程中[1],并以思政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创业教学的主要方向,引导学生对自身就业生涯进行规划,将价值观、政治理念与知识能力培养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同时在思政课程视域下,学生可更好地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个性化成长方式,以此满足现代化社会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创业要求,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高校在实施面向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发现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具有一定同向性。为此,部分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同时,将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进行教学中核心思想的融合。提出一种与当下教育市场发展协同的融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改善了教学的现状,树立了部分学生的创业意识。但由于高校仍存在创业资源有限、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不完善等现象,导致高校的创业融合教学模式实施无法取得预计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在思政课程视域下,开展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深入探索,结合思政课程知识与抽象的创业规划,以此为提供学生未来生活与就业工作的正确指导。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教育观念

为了改善高校创业教育现状,高校提出创业教育融合模式。为此,在思政课程视域下,首先,要求教师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使命,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群体自身的思政潜能,并以此为创新教育观念的起始点,提升学生基础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2]。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紧跟教师的安排与布设的教学任务,采用与教师定期交流的方式了解自身创业中学习的不足。例如,教师根据当下时事政治发展现状,在创业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现下热点新闻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并提出自身对于此新闻的观念,教师则在一侧旁听不发表意见。当所有学生发表完意见后,教师即可整合当下的政治形势和市场发展趋势,拓展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同时,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教师可同步为学生列举一些思想政治家的成功创业案例,以此激发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对创业的热情。

此外,在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融合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不定期以创业主题班会、校内“双创”活动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遵循个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适量参与到校内创业活动中。使学生在全过程学习期间坚持以创业在市场的价值为引领,实现高校育人观念的融合。

二、建设思政视域下创业教学融合载体

在融合师生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可采用建设创业教学融合载体的方式推进高校融合教育的进一步实施。

其一,应在创业教学中加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领会与理解。例如,在思政教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创业发展目标如何高效率、高质量的规划;在创业教学中,为学生诠释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才能实现创业的顺利开展。实现在强化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政理念的信仰,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高度时,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课堂作为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的载体,可有效地做到衔接学生与社会的能力。

其二,将校园活动作为教育融合模式的载体,高校可通过定期开展活动的方式,将二者充分地融合。例如:利用雷锋月到市场内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创新项目公益活动;利用创业教育实训引导学生在校内完成指定创业项目[3]。总之,只有将学生个人发展规划与社会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衔接,才能满足在思政课程视域下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其三,利用线上互联网搭建创业教育平台,以平台作为载体,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课程,将创业融合教育的侧重点置于挖掘学生创业潜能。同时,可不定期召开线上创业活动,引入合作单位正在建设的生产项目,以此为出发点要求学生在平台上完成对创业项目的策划。并引入第三方评定机构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估,监测项目的发展方向是否与当下社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或评价学生在设计项目过程中是否具备与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思想匹配的政治高度等。

其四,以创业实践教学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4]。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以此进一步掌握社会对于创业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提前感受创业或职场环境,以此学生可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规划或创业目标,实现自身价值在社会的最大化。

三、融合思政课程与创业教育资源

多渠道教育资源是保障创业教育融合模式实施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校不同阶段的个人特点,加大对创业资源与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以此实现对资源融合的强化。

其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业资源融合,提供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社会层面资源。例如:在创业教育中定期为学生讲解当下社会实时政策的变更;大学生创业是否存在优惠政策等[5]。

其二,将学生的理想信仰与创业教育融合,鼓励学生在面对社会发展大潮时应树立对自身的信心。对于学生创业方向与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班会上说出入学时期的理想,或上学后有待完成的愿望。同时,指导学生可将此作为创业的起点,以此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6]。

其三,将创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加强学生的创业或就业岗位的认知,以弘扬中华民族美德为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向,提供学生相关职业道德学习资源,以此形成学生在岗位中的良好工作作风。

其四,将创业教育与时代精神融合,拓展学生获取创业信息的渠道,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创业流程的条件下,具备与时代接轨的能力,可及时并有效地判断并发现市场热门行业发展方向,并通过自身能力完成独立查阅资料、检索资源的全过程,以此掌握市场最新发展动向,积累学生丰富的社会经验同时,协调学生与社会的矛盾关系。

四、融合多手段创业教育方法

实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构建,不仅要求高校应创新面向学生教育的手段与工具,在育人过程中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社会的能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同时,应加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利用率,充分挖掘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发挥学生身边优秀代表的作用,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职业的规划。并依托校内创业社团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校内创业教育中。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当下社会新媒体的优势,打造与创业教育融合的素质平台,利用校内资源网、在线交流论坛、微媒体、易班等资源传播媒介,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7]。

总之,高校在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网络的持续稳定运行能力是保障教育事业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课程融合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不定期实施对学生使用网络设备的指导,以此辅助学生对网络检索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弘扬正确的思政学习精神,表明学生学习立场,坚定学生思政学习信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提高网络学习中学生判断信息有效性与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实现对多手段创业教学方法的融合研究。

五、结语

思政课程视域为高校传统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指导,为此文章从四个方面开展了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深入研究。突出了教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搭建了多方协同育人的在线教育平台,精准地把握了当下时事政治的主导方向,推动了高校教育市场的不断进步。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策略在实际实施中具备一定可实施性,在后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将加大融合教学措施的应用,在逐步实践中找到适应市场内所有高校的创业融合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