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公益与商业投资关系研究

2020-11-24 04:08邓小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商业公益

邓小光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

1992年,为响应中央颁布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国家体委正式提出“体育产业”的概念[1],标志着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开始。我国体育的产业化改革与发展大大丰富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容和发展路径,在满足人民对于体育生活的需求的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到今天,我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地迅速发展,却似乎又遇到了瓶颈,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成果不尽人意,休闲娱乐体育的市场化、产业化路径还不清晰,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过程中的种种困惑也是体育产业化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而其中,体育事业多大程度上,或者说有多少成分应该由国家公益支撑,又有多少成分应该由商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理清这个问题,才能从国家治理的高度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出有效的可行之路。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体育产业发展中公益投资与商业投资的关系问题。

1 体育产业中商业投资与公益投资的相互影响

1.1 商业投资对公益投资的依赖

体育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具有社会公益和商业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国家需要大力提倡民众从事体育锻炼和运动休闲娱乐等活动,以保持身心健康,这是培养健康国民的最积极的途径,为此,各国都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体育运动场馆、绿地等建设纳入政府必要的投资。同时,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也都是政府极其重视的健康促进的相关国家公益。另一方面,体育又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由于有太多人喜欢甚至热爱体育运动,使得各种形式的体育产品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商家也就有了可观的利润可能性,这就促使资本向体育产业涌动。体育产业不像制造业、矿业等等产业那样结构相对简单,产业链相对清晰。体育产业结构复杂,上下游产业链可变性、替代性强,这对于体育产业投资者来说可控性难度相对较大,对外在产业环境的依赖性也相对较强,而很多时候这种外在环境必须由政府来营造,所以,从国际惯例来看,体育产业对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公益投资的依赖性比其他产业要大得多。比如,体育比赛的场馆,一般是由政府来投资兴建,因为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大,而且通常要建在市中心的地带,建设投资大,投资回报率低,投资收益周期长,因此商业投资少有涉及体育场馆建设。但是,体育场馆是很多体育产业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所以在这方面的政府投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表演业、体育竞赛业的发展。再比如,当下流行的休闲运动、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分支,其涉及国土资源、环保、交通等等领域,这些领域中的任何问题都必须由国家和政府层面来解决,商业投资者是没有能力应对的。很多时候,体育产业中的商业投资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是无法通过其他的途径被替代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国家公益在体育产业的投资可以有效地拉动商业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动,从而大大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这方面,北美和欧洲就做得很成功,也因此,他们的体育产业相对发达并引领着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

2018年竣工的由加拿大政府投资兴建的全世界最长的徒步步道(The great trail),横贯加拿大的东、西海岸,全长24000km,是加拿大政府预算中最大的一笔体育运动公益投资,这条步道给沿途的城市和乡村的体育产业相关商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它大大促进了商业资本在户外运动用品、户外运动教育与培训、休闲运动旅馆与度假屋等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它也必将吸引全世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加拿大体验并旅游,因而对加拿大的旅游业也是一个重大利好。来步道徒步、露营,沿途遇河漂流,逢湖泛舟,这一切都是免费的,之所以称为政府公益投资是因为,投资步道并不能从中获得利润和收益。而相关商业投资的涌入,使得政府从商家的税收中获得利益,这正是政府公益投资的妙处所在。如此看来,对政府来讲,体育公益投资不仅仅是提升了民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从而收获社会效益,同时可以获得的还有间接的经济效益。在这条横贯加拿大的步道沿途有许多配套建设项目,比如房车寄养站、野营营地等,其中只要占地属于政府的公共土地,那么项目建设基本由休闲运动非盈利组织投资兴建,如果占地是私人土地,那么项目建设可以是纯商业投资。非盈利组织兴建此类项目可获得有限的收益。

在西方国家的体育产业公益投资中,除了政府的投资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社会公益组织和非盈利机构的投资,后两者的投资可以从社会募捐中获得,同时可以从项目经营中获得有限的收益。有学者针对我国全民健身公益事业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全民健身对于政府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政府投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应以社会效益为其关注点。全民健身又是一个拥有庞大市场的商机, 企业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则应在公益法规之下获取有限的公益利益[2]。之所以称“公益投资”是因为,项目本身具有较大的公益性质,或者项目占用了公共资源,而这些公共资源是不能被商业实体所占用。比如在城市公共绿地、学校体育场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进行的体育培训、比赛或者大众健身活动,组织者不能是商业机构,而应当由政府机构或者民间非盈利机构来承担和运作,期间对受众的收费用于组织成本、聘请教师和教练的费用等,剩余部分应上交国家。在体育产业发展中,这部分公益投资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它对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意义重大之外,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则是为产业发展培育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弥补了商业投资不能或者不屑于涉及的投资的空缺,使体育产业结构趋向完整。从这个角度讲,体育产业中的商业投资对于公益投资具有天然的依赖性。

事实上,政府公益投资很多时候表现为金融、财政政策上。经济学研究表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因宏观经济波动而发生变化。政府大规模、长时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对民间投资兼具短期拉动作用和长期挤出作用,这种挤出作用表现为政府对信贷资源的挤占。然而,在政府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下,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具有拉动作用然后保持稳态[3]。体育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公益投资对于民间商业投资会产生重要的引领作用,它使得商业投资更有信心,而这种信心可以是体育产业实体经济与金融信贷业之间产生良性互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期都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公益投资却表现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资本在体育产业上的投资。

1.2 商业投资对公益投资的促进作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最终是商业投资规模决定了产业规模,其实严格地讲,政府和公益组织的投资不应计算在体育产业之中,特别是来自政府的公益投资并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它不属于产业的范畴,也正因为如此,单纯的政府公益投资通常缺乏活力,许多案例都说明,缺乏商业投资的支持,政府的体育运动相关公益投资就很难收到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假如政府在公共场地修建了篮球场,可市场上到处买不到篮球、篮球鞋、运动服,那么这个篮球场就只能闲置。体育运动相关产品的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大众的体育运动热情,引导大众的体育消费,从而增加他们的体育需求,在这个前提下,政府就可以根据大众的需求建设公共体育设施,高效地构建健康社会的体育相关要素。虽然政府的公益投资并不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投资的价值仍然要通过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体现,其中商业投资对政府公益投资的呼应是政府投资的最佳反馈,因而对政府公益投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此外,体育产业中的商业投资不仅能促进公益投资在体育产业相关领域的增长,还可以引导公益投资在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促使社会公益设施趋于完善。美国弗罗里达州有一个天然条件极好的深水湖,它与一条河流相连,有商家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最接近自然天成的水上运动基地,人们可以在这里跳水、潜水、划船等等,来的人多了,通往这个基地的道路就显得窄小破旧了,于是当地政府出资进行了道路改建,这不仅方便了水上运动基地的通勤,也使得沿线村镇居民大大受益。虽然政府投资的是最普通的基础设施,但这个投资因为有了水上运动基地而显得目的性和必要性都很明确了,否则为了几百人的小镇花去一大笔钱而改善公路建设,在政府预算上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2 我国未来公益投资与商业投资合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方式

2.1 公益投资与商业投资相互融资的方式

这里可以引入现代流行的一种叫“TOT”的融资方式,就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约定的期限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得到合理的回报,双方合约期满之后,投资人再将该项目交还政府部门或原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

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刚刚兴起,休闲运动基地建设成为该产业分支发展的一个瓶颈,如果能够处理好商业投资与公益投资的相互促进关系,不仅能为运动休闲产业发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也能为政府债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许多运动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自然山水之间,也就是广大农村地区展开,当下运动休闲基地建设可以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结合起来,积极利用政府扶贫的公益投资,弥补运动休闲基地建设商业投资难以涉及的部分,那么精准扶贫工作又多了一个项目选择,运动休闲产业则多了一个与政府公益投资相互配合的投资方向。近年来,在供给侧改革战略背景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尝试一种新兴的公私合营融资模式,其中也包含了TOT的融资案例,其实具体到体育产业投资方面,这种TOT融资可以稍作修改,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商业资本和政府合作投资运营一个项目,当运营平稳之后,再由政府全权转让项目所有权,或者企业转让自身股权给政府。这方面,生态农业建设已做过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在东北生态林建设方面的尝试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这实质上是政府公益投资与商业投资的一种合作模式,其中商业投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最终决定着该项目运营的成败,政府只是起到了政策扶植和资金支持的作用,反过来,商业投资管理水平决定了政府扶植的效果,当然,这种新型合作模式大大增强了商业投资的信心和积极性,对于运动休闲产业与精准扶贫项目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验领域。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在进行,但效果不尽人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和相应的政策,就是要具体落实扶贫工作的内容和执行力度,这种力度必须有具体的项目做支撑。体育产业,特别是运动休闲产业构建可为农村地区提供具体健身项目,是商业投资值得积极投向的一个方向。

2.2 政府向企业购买体育服务的方式

政府向企业购买社会服务也是政府公益投资激发商业投资的一种方式,比如国家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就需要大量向社会、企业购买服务,具体实现方式有企业承包政府工程、政府向专业咨询公司咨询、请专业团队策划活动等等。这方面,我国政府已将此项投资行为列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种尝试,有研究对政府采购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的做法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政府行为的本质在于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旨在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政府投资成本,提高社会服务效率,从根本上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5]。政府向社会采购服务是政府公益投资的另一种方式,它与通常所说的政府采购是两码事,具体地,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对政府采购服务有着明确的定义:政府购买服务,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将属于自身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按照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交由符合条件的服务供应商承担,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向其支付费用的行为[6]。在我国未来体育产业改革发展中,政府采购体育服务产品的方式必将是体育产业中政府公益投资与商业投资合作的良好范式,虽然这种公益投资不像建设体育场馆、公园绿地那样有形、可见,但它对于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促进体育商业投资进入良性利润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国务院提出了“体医融合”的健康促进发展的新途径,那么如何实现体医融合成为专家学者勇于探索的新问题,其实问题的实质仍然在于投资的方面,也就是谁来投资搭建“体”“医”之间的桥梁。从公益投资与商业投资的融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便有了答案,即:政府公益与商业资本合作建设这个桥梁,或者政府将公共医疗资源的资金延伸划拨到运动医学康复领域,同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这样即解决了体医融合的资金问题,又激发了商业投资在体医融合领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总结

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既有国家和非盈利组织的公益投资,又有商业企业的商业投资,处理好这两方面的投资关系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快速发展,但如果政府公益投资与商业投资各行其道,不能建立有机联系的关系,两张皮,那么政府的公益投资和商业投资效益将会大打折扣,甚至有时会相互阻碍,最终限制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商业公益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公益
公益
公益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