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关于“体医结合”的思考*

2020-11-24 09:26孙群群易文丽
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医体育运动全民

罗 玲 孙群群 易文丽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已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社会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化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推广,科学健身不仅是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科学基础,而且已成为国务院将体育纳入政府管理卫生与健康行为的重要手段。体育对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 月25 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 年7 月颁布执行,其宗旨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体育运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疾病预防起到重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现代健康与体医结合,探讨体育运动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思路。

1 关于现代健康和体医结合

1.1 关于现代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人类的生产活动大量地被机器装置所代替,体力活动大大减少;交通工具的改善和通信网络的发展,减少了人们的行走;食物构成的改善,使人们营养过剩。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愈来愈紧张;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镇化的推进,使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漠。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由于人们的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导致人体结构和机能的退化,助长了文明病的滋生和蔓涎。

现代健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是指个体自身心理和身体的健康,主要是指个体身体上无残疾,心理上无病态;广义上不仅指个体的健康,还包括家庭健康问题、社会健康问题,甚至一个国家的健康问题。1946 年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之后1977年的“健康为大众”政策框架以及而后的“健康促进”运动,都将健康的含义与范围更加清晰化、具体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观。1997 年,世界健康促进大会将21 世纪的健康观又提升到国际之间,指出:各国之间必须要以健康发展为核心发展理念,加大健康投资的力度,不断巩固好大健康领域的伙伴关系,使各社区、各地区、各国之间健康资源能参与其中,从而促进世界健康大繁荣。随着国际健康交流大会的不断召开,各国之间健康的理念也逐渐趋向于统一:健康不仅是医疗界的问题,更应该是体育界与医疗界相互协作、共同配合,以人类健康长寿为宗旨进行合作。随着“体医结合”不断深入,体育界和医疗界越来越多的人形成普遍共识:长期、科学、系统地进行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指标,还可以降低高血压、脑血栓等现代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在许多健康大会中,体育活动成了医学界普遍“热聊”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指出,要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的基石,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鼓励他们进行体育锻炼。

2016 年8 月19 日至20 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体育学界、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备受鼓舞,为体育工作、卫生与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注入新时代强大动力。由于现代科学理论的日益渗透,使卫生与健康活动的研究向着综合化、整体化和最优化的方向发展。健康中国,预防当先。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卫生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将体育作为疾病预防的重大战略思想来布置。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政府都表现出对大众体育的关注,不断改善体育场馆与设施,并充分开发与利用,为大众体育持续、稳定、有序开发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人类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不懈努力。

1.2 关于体医结合

关于“体医结合”一词,百度百科的解释为:“体育运动与医疗相结合。即用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医疗,使身体恢复健康。这是使康复人群、病症人群、病兆人群、亚健康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最有效途径。”

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再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以迅猛发展之势,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业化使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老龄化等问题给新时代健康促进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一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每5 年对国民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其结果令人甚忧,身体素质及机能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二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热情高涨,但缺乏科学锻炼指导,导致发生运动损伤。三是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保健品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为应对健康挑战付出高昂经济代价。四是亚健康人群不断攀升,出现复杂多样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使人们寻找更为科学的方式来提升健康水平。由此,体医结合于2004 年萌芽,倡导“身与心的健康”,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健身产业。2006 年,申同健身开始运用独特的健身理念和先进的健身技术改善健身者的身体状况,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2007 年,五洲健身会提出“唯专业 才精彩”的理念,经过不断创新与完善体医结合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流程,并运用到健康健身的实践当中,让很多人获益。而欧美学者提倡和推广的“运动即是药物 (Movement As Medicine)”概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对“运动促进健康”这一观点的广泛认同。其实,体医结合可以追溯到原始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结合,如原始舞蹈中的“水肿舞”,《黄帝内经》中的“导引按跷”等,就是将“身体活动”与环境或者气候导致的“身体疾病”进行同步协作的导引养身功法,即将医疗手段与健身活动融为一体来促进人们的健康。后来的各种成套的保健体操、健身操舞就是在此基础上慢慢演变而来的。至此,健身的目的更加明确,体育的因素也进一步得到加强。由此可见,将体育健康的手段和方法与消除身体疾病有机结合能达到良好效果。体育运动能够有效促进健康发展,是体医结合的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健康的良药,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认知。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来看,党中央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 年国务院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等相关文件,紧紧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问题提出专项行动,指出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体医结合”一词,代表了健康促进新时代的理念,确立了我国大健康发展的目标,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2 体育运动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

2.1 对“大健康”的理解

新时代大健康背景下的体育运动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大健康”。健康作为一项事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派生出一大批健康产业,从预防治疗到康复养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小孩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均需要健康养护,健康管理需要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及各部门的协同推进,共同促进人民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国家总体战略部署下,遵循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全民健康发展,使人民的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不断提高健康中国建设的健康水平指标、健康生活指标、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健康环境指标和健康产业指标。

2.2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肩负使命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建立健全健康促进的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肩负使命。

学校除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等教育外,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环节。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学生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教育,引导学生合理膳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学生体质健康上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使其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懂科学健身与养护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体育运动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点。如何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抵御疾病的困扰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积极努力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卫生与健康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且基层服务能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康运动,同时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有效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运动有效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2.3.1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应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骑行道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如综合性公共体育场馆、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乡村灯光篮球场、公共健身场所或多功能运动场地。同时,促进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的推广,将一些符合不同年龄段的运动项目创新地运用到运动人群中,使其快乐的运动、健康的生活。另外,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的过程中,配备训练有素、综合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外重要。

2.3.2 形成全民参与健身的新风尚

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着力推行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有力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健身行列中来,并形成全民健康新时尚。健身跑、健步走、太极拳、健身气功、骑行、赛龙舟、广场健身舞和球类等体育运动,只要长期坚持锻炼,形成健身习惯,都能达到以体育健身预防疾病目的。为此,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形式,实现“日日有健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从而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健身观,成为新时代健身时尚达人。

2.3.3 加强科学健身服务指导

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着力开展与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建立健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定期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和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方法和手段进行体育锻炼,达到科学健身与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构建健身指导服务模式,建设“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免费为城乡群众提供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科学完善的适合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资源库,逐步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从而有效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努力实现全民健身科学化、智能化、网络信息化,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得以全面施行,使“健康中国2030”规划得到有效推进。

3 结语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施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实行体医结合必须做到体医融合才能最终实现。对此,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体育主管部门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卫生、健康、医疗主管部门,必须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协作,才能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只有做到体医深度融合,才能有效促进健康中国的发展。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已成为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体医体育运动全民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全民·爱·阅读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体育运动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