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2020-11-24 16:46
甘肃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劳动生命孩子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刻不容缓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解决了学生居家学习的难题,但也产生了新的教育问题。无论是学生课余时间瞒家长给主播打赏,还是上网玩游戏,都提醒我们:网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治本之策在于加强网络德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是增强针对性,加强主题教育,让学生懂得绿色上网的重要意义,改正玩游戏、打赏等不良上网行为。二是把握规律性,加强案例教育。网络主题教育不是空洞乏味的道德说教和知识灌输,而是要把主题转化为任务,把任务转化为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体验并形成道德智慧。三是注重实效性,让学生通过自律自改,达到知行合一。(许兴亮)

教师该怎样应对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未来的教育行业会不会迎来“大洗牌”?一线普通教师该如何充电、补课?

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因此,教师要想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自己充电、补课:一是补信息技术课,尽快掌握在线教育操作技术;二是补理论课,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理论;三是补研究课,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未来教育的发展难以预料,教师可能还有更多的课要补。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现实,教师既要有应急思维,又要放眼未来,具有长远思维。(王 营)

生命教育当融入日常生活

在传统印象中,中国人往往会“谈死色变”,很少跟下一代谈论生死意义的话题。翻看报刊,总能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消息,生命教育亟待在中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

应该说,生命教育等名词近年来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社会各界意识到有必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在其心中播撒生命教育的种子。而作为父母,要担负起生命教育的第一责任,向孩子传递敬畏生命的态度。但生命教育从来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哲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因此学校应将生命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例如,让孩子学会游泳,掌握火灾、洪灾、煤气泄漏、食物中毒、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以防不测事件对孩子生命的伤害,使青年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活出精彩的人生,创造美好的未来。(唐守伦)

在线教学呼唤家校深度合作

在线教学和学生居家学习要真正取得实效,离不开家校间的深度合作。

家校深度合作,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各司其职。学校要探索采用弹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线上学习任务,采用适当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给学生施加过多的“打卡”任务或布置过多的线上作业,以免发起其逆反心理。同时,教学内容要经过学校严格筛选,避免“线上满堂灌,线下一团乱”,要以量少而质优的线上课程保证在线学习的效率。实施线上教学时,教师要加强过程监督和评价,保证答疑时间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借助这个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彭妮娅)

自主学习能力为青少年成长赋能

受疫情影响,尽管全国学校当下仍未开学,但广大中小学生均停课不停学,采取多种形式让时间不虚度、学习不掉线。但从现实来看,一些在线的教与学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此次疫情为全面反思和推进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契机。自主学习并非只让孩子自己学,父母不管不问,抑或教师单纯布置作业让学生做。自主学习有着内在的科学体系,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规划学习目标、学习进度,且能选用适合的学习平台或方式,如阅读、听书、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均得到升华。自主学习能力还牵涉着孩子的自我管理、生涯规划等能力,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水涨船高的关系,甚至还会反哺孩子的情感发育,助力其更清楚地认识事物,对自我、社会、国家有更深的理解,进而准确校正自己的行为,正确看待学习与生活、理想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做到这一点,将出现更多人才,将有更多孩子坚定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终生的信念,中国教育的未来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张贵勇)

开展劳动教育正当时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正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契机。

在家学习绝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搞好学科学习、知识学习,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健康知识和生存能力,这就离不开劳动教育。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劳动教育是获得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下,家长要成为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养成者”“促进者”,在家中构建积极、主动的劳动氛围,将劳动精神内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李 健)

猜你喜欢
劳动生命孩子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