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2020-11-24 19:12闵淑琴南昌交通学院
灌篮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思政课思政

闵淑琴 南昌交通学院

针对现代高校学生的发展特点,高校教育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人文化教学,以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在高校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结合国家时政规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给予进一步重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德育内容在思政课教育中的融合,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思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将体育道德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有效融合,促进其教学效果的有效的提升,为学生德育教育就思想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思政课教学现状

就当前高校思政课而言,思政课在主体规划以及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有形而无神,缺乏教学的实质性。高校思政课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获取国家政体认知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政课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能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提升学生政治思想建设,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树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出具有现代化核心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其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但在实际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思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形象塑造和学习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实际教学研究中,加强对课程形象的塑造,注重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和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1]。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对体育精神教育的重视

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体育活动往往较为活跃,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也较高。但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上,主要以较多的户外互动的动态教学为主,理论课程的占比较低,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教师也更为注重体育技能及体能锻炼活动的开展,而对理论教学缺乏相应的重视,缺乏对体育精神教育的启发引导,普遍认为只有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及体能锻炼中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就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理论基础,影响学生的思想教育及体育精神建设。长此以往,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也会缺乏重视,对理论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自然也不高。体育教育中的德育资源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2]。

二、高校体育德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教学主体理念和目标具有一致性。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还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体育教育中蕴含着很多的德育教育资源,而且体育教育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国民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以及心理素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中的德育标准及思想政治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是两门学科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特征。另外,体育具有竞技性,在体育竞技项目中获得的成绩可以为国家争得荣誉,学生在学习中以这样的荣誉为奋斗目标,可以为学生思政课的学习提供精神支持,同时,思政课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两者之间的融合具有丰富性[3]。我国体育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地位,教育经验也较为丰富,在体育教育领域以有一定的教学标准,德育在体育教育中也渗透也被广泛重视,能够有效的满足我国体育教育的需求。我国在体育领域对人才的优化、体育类别、体育教育模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专业的系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在教学内容和教育内涵上,会随着国家经济及国防科技等方面的改革产生一些内容上的调整及变化,因此思政课的理论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理论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转化,可以使体育教育资源的融合路径更为丰富,体育资源可以结合文化、经济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政教学相关内容的有效融合,使得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充分发挥[4]。

三、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一)强化学生的思想建设

在高校体育德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的思想与规范相结合,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及规范标准,推动和发扬体育精神。在体育实践中,强化思想教育和精神建设,促进学生体育实践成绩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形象性和娱乐性,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提升,从而有效提升教育实效性。另外,结合体育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形象性,对思政课抽象的内容及概念给予更好的诠释,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学习和理解。结合规范及理论结构的不同和体育教育内容及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5]。

(二)在具有实践性的传播中,实现功能与理念的内化

体育德育资源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传播,结合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实现功能与理念的内化。在实际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内容结合体育项目分层次、分内容的融合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及文化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同时在相应的体育活动以及体育项目竞赛等,结合思政建设背景及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精神建设,通过精神激励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同时,体育精神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一种规范力量,和国家荣誉挂钩,而以思政教学理论教学为指导,使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的融合,促进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充分发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发挥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及科学性,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理论及技能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想建设和精神建设,激励学生的学习奋斗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同时有效促进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发挥。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思政课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