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2020-11-24 21:49历承济首都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男篮后备教练员

历承济 首都体育学院

根据大数据分析,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国篮球运动虽然在不断进步,但和世界篮球强国相比较,却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国际举办的一系列篮球活动中,比赛成绩始终不尽如人意。一项比赛的失利,不仅仅是天时地利不佳,更重要的“人”,篮球后备人才匮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针对篮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科学解决方案,对我国篮球事业发展,必然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

一、巧借2019男篮世界杯赛场表现洞察后备人才培养状况

回顾2019年中国男篮在世界杯上的表现,洞悉后备人才培养状况。在球场上,中国男篮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团队以上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相比较世界强队,还是有一定差距。单说实力和经验,对组建的中国男篮来说可谓是意义非凡,在这场比赛中,他们所经受的历练绝非是成绩能够体现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球队相比较,男篮无论是从战术还是技术能力方面,都有着明显差距,细细想来,进入国家队的男篮,都尚有缺陷,那青少年后备队,在篮球方面更是没有严谨的指导方针。

(一)场内篮球技术略微粗糙

从男篮多场比赛中可以发现,主要得分集中在篮下和三分线外,相对而言中距离的急停跳投较少,而打板投篮方式更是微乎其微。一些队员在进行防守篮板抢夺时候,没有养成转身当人和卡位的习惯,很容易造成对手反其道制胜,最后轻松冲抢篮板。一些内线球员在得到球之后,动作的连续性和连贯性极差,稍有不慎就被对方抢走。在进攻投篮方面,动作较为单调,习惯性的将球护在腰腹部,很容易遭受到对手的双向夹击,加上传球节奏不稳,造成的投篮失误也就相应增多了。以上一系列阐释,都是因为基础阶段性训练不到位,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是不注重训练细节所致。

(二)场内篮球战术缺乏熟练度

国家队组队时间较短,在训练期间格外注重队员体能和基本功训练。组队时间尚短的篮球队,在默契度和战术配合上显然不是十分厉害,不仅整体性较差,而且相互之间的呼应也跟不上节奏。譬如,在防守时候的夹击、补位等等细节处,队员之间的默契对都达不到。我们都知道,在赛场上,需要队员之间高度配合,攻守随意切换,需要一定战术达标才能够赢得比赛,一旦不能够形成快攻或者快守,则很容易在比赛中失利。

(三)队员心理因素较差

2019年男篮世界杯赛场上,8月31日对阵科特迪瓦一局中,可以说整个场面都游刃有余,最终以70比55的成绩获胜。而在9月3日切换对手,对阵波兰队时候,场面却来了个大反转,仅以3分之差输掉比赛。以上种种,都说明篮球队员在篮球赛中的心理因素很重要,年轻球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赛场上的历练,整体心理抗压和面对对手时候的调节能力较弱。

(四)篮球队员体能和力量差距

篮球运动是一项极其容易消耗体能的项目,尤其是在比赛过程中,更需要充沛的体能才能够确保篮球动作能够关联起来。若是在异常比赛中,体能消耗过多或者储备不足,很容易让队员的状态变差,那么在比赛过程中战斗力相应就会降低。尽管指导员在比赛前夕针对体能和力量进行了重点关注训练,但是在赛场上,还是凸显出来部门队员们体力透支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一场篮球比赛过程中,队员需要至少维持在四十分钟的高强度运动状态,每一个角色,都会在这四十分钟内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实现球队整体的目标。在和波兰的比赛中,对方采用“贴身防守”策略对我们队员进行防守,很明显可以看出,一些队员在斡旋过程中已经出现对抗力量不足的表现,内线外线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属实是很难取胜的。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运动选材理念制约运动员发展

我国篮球运动员在选材时候,有一个习惯性弊端,他们喜欢根据自身的身高和臂长以及骨龄去进行选材,往往容易忽视掉个体内在隐藏的潜质,譬如速度、灵敏程度、爆发力等。在进行选材过程中,已经逐渐为后天的成长埋下伏笔,再加上基层教练训练理念和方式滞后,很容易在青少年训练期间落下距离,导致他们进入误区。

(二)教练的训练模式未贴合实际

受知识能力结构限制,很多基层教练员在针对青少年体能训练方面,未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教练员无法把控青少年的训练强度,一方面怕强度过大导致运动损伤无法向家长交代,另一方面教练未曾分析运动员个体体质。基于此,大多数运动员训练仅仅是花拳绣腿,并未训练出扎实稳定的基本功。在运动当中,瓶颈难以解决,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自然而然也跟不上,整体提升空间便会受到限制。

(三)国内青训体制不完善

一些训练队体制不完善,在文化底蕴方面也缺乏力度,直接导致在进行比赛时候对比赛流程及规则理解程度较浅,无法快速进入到角色当中。当一批优秀的篮球队员在经过一定时间训练后,在比赛过程中取得成绩,那也一定是一线教练员和运动员本身的荣誉,并未涉及基层训练员。因此,基层训练员的辛勤付出是难以被认可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启蒙教练员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基层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一来,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便难以保证。很多教练员在这个阶段,仅仅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者获取一定培训薪资而消极带教。

(四)缺少实际赛事锤炼

在中国篮球青年运动员当中,很容易出现“孩子王”,他们各个方面都凸显得格外优秀,出现这样的情况,若是不加紧把控平衡,很容易造成“伤仲永”的情况。若是在实际赛事中进行锤炼,加以引导,厚积薄发,势必会有大成就。所有体育竞技当中,任何项目比赛都能够让运动员获取经验值,篮球比赛也不例外。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就是一堂高质量的训练课,有一句话这样说,“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确如此,虽说在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篮球比赛也时有开展,但是起到的效果却不明显。一方面因为教练员未在比赛后为队员们归纳总结,另一方面在于比赛未引起队员重视。在我国青少年篮球赛中,无论是大规模的比赛,还是小规模的训练赛,均在某一时间段内开展,为的就是让球员们能够在比赛中增长经验。但是如果应用不好这些比赛,那开展比赛的意义则不会很大。

三、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策略

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篮球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让篮球竞技有源源不断的新人顶上去,就必须改善传统模式,针对性的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作出规划。另一方面,为了缩小中国男篮和世界男篮之间的差距,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注重青少年时期的篮球技能培训,按照训练刚要不折不扣的开展教程。

(一)实现体教双向结合

将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双向结合,已达到资源共享的优势。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巧妙创建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桥梁,可以有效打通教练员和教师之间互通渠道,解决体育竞技当中生源不足和人才匮乏的困境。由此,亦可以打通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双重关卡,实现篮球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技能双元驱动的局面。在校园当中,可以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篮球兴趣爱好,对于有潜质的学生,可以进行着重培养和引导,让他们按照训练计划有步骤的逐渐提升能力。根据调研发现,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一直都是制约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提升的瓶颈,倘若一个篮球运动员没有文化,那么其在球场上的灵活预判能力和分辨能力就会相对薄弱,不利于个人长久发展。譬如,在亚运会上,某男篮小伙在赛场上应变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薄弱,在紧张状态下拼命投三分球,导致失误。

(二)加强基层教练员队伍建设

仔细分析我国篮球基层训练员,大多数还是省市退役运动员或者体育院校毕业生。退役运动员在专业技能方面占据一定优势,可以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展教学,但是在理论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却拥有不足之处;后者出生于体育专业,自然在理论知识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是缺乏实战经验。作为一名能够开展篮球后备人才的培训教练,自然是要双管齐下,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具备实战经验,才能够带好每一个篮球运动员。因此,加强基层教练员队伍建设,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意义深刻。

(三)打通青少年各级联赛机制

致力于打通青少年各级篮球联赛机制,可以为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做铺垫。众所周知,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是最能够检验成果的手段。因此,只有不断通过比赛,才能让运动员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而后进行修缮。篮球比赛对于后备人才培养意义颇多,其一,在比赛过程中,如果一套技术动作能够取胜,则会演变为运动员自身的宝贵经验,让他们在训练时候格外重视;其二,比赛不仅仅可以检验体力训练是否到位,还能够检验脑力能否跟上节奏,让学生们在比赛过程中进行训练,即“赛场便是课堂”,在比赛中有所收获。因此,无论是大型联赛还是小型比赛,都需要积极拓展,引导球队队员投身其中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对于社会青年队和初高中篮球校队,不应该有明显界限区分,尽可能定期搭建桥梁举办一些友谊赛,让他们在互相比赛的过程中有所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男篮要想缩小和世界男篮的差距,就必须注重篮球后备人才的培训,从最原始阶段下功夫,无论是选材还是实战过程中,都需要坚定不移的走好每一步路。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尽可能全方位进行训练,彻底打通人才培养机制,创建出适合篮球队员训练的方式,让他们在自我提升过程中不断发展,如此,我国篮球后备人员才能够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猜你喜欢
男篮后备教练员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华师男篮
2004—2005年:中国高中男篮联赛.迈克尔.乔丹为冠军队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