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化工作量的国际社区疫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应用研究

2020-11-24 02:00王永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学观察虹桥工作量

王永鹏,钱 宁,吴 琼,郑 星,江 萍,赵 琦

虹桥街道所属的古北地区是一个国际化社区,常住外籍人口数近2 万人,占辖区常住人口的25.3%,是长宁区主要外籍人口居住地。随着国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数的逐步增加,外防输入性风险和压力剧增。为缓解防控工作人手不足、资源有限的压力,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于标化工作量为依据,与实际在岗职工数进行比较,整合内部资源;合理核定居家医学观察工作量,结合国际社区摸查人口状况,利用家医协同平台,借助区域共享平台等手段,更科学、更精准配置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协同防控长效机制的作用,打造了国际化社区防控服务新模式。为总结国际社区疫情防控的经验,研究者对前期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为基于标化工作量优化国际社区疫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1 基于标准化工作量测算下的国际社区疫情防控策略的实施

1.1 疫情时国际社区外籍人口现况

虹桥街道共有16 个居委会,其中隶属于荣华居委会的古北社区是上海第一代国际社区,也是上海外国人密度最高的居民区之一。该社区占地2.02km2,包含42 个居民小区,居民3.2 万,其中51%为境外人员,约1.6 万人。除古北社区外,虹桥街道其他15 个居委会外籍居民约0.4 万人。

2020 年3 月初,为了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境外人士返沪高峰,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同街道、公安等部门对辖区内所有的境外人士居住状况进行了摸查造册工作。调查发现,截至3 月13 日,虹桥街道辖区内重点八国外籍常驻居民数4,604 户10,023 人,其中摸查前一直在上海居住的有2,784户,共计4,716 人。3 月1—13 日,入境抵沪人数205 户,359 人,尚未抵沪人数1,615 户,4,948 人。尚未返沪重点地区外籍居民占登记居民的49.4%。

1.2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量的测算与人员需求

根据社区居家医学观察工作的规范要求和流程,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分为初访组和复访组。基于前期开展的重点人群居家隔离工作经验,中心初步确定了初访、复访的工作内容、每一工作内容可能需要耗费的时间等。根据测算,初访一名外籍人士,需要完成包括信息核实、告知、造册登记、健康宣教等7 项工作内容,考虑路途时间,共需要48 min;完成一名复访居民共需要完成3 项工作,加上路程需要16 min。见表1。

表1 外籍居家隔离居民上门访视工作内容及工作时间核定表

根据单人次工作时间的测算,初访组负责首次上门,每组由2 名医务人员组成,平均每组一天的饱和工作量为10 户。复访组负责首访次日后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工作,由1 名医务人员负责,每户每日需上门2 次,实际每组每天完成15 户居民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初访组饱和工作量=每天工作时间/单次入户访视时间=480/48=10(户);复访组饱和工作量=每天工作时间/单次入户访视时间÷2=480/16÷2=15(户)。

结合社区2020 年2、3 月初每天入境抵沪人员情况,初步测算3 月后预计平均每天入境抵沪35户50 人左右。以规定的居家医学观察14 天为一个周期估算,经每个周期预计居家医学观察累计750人,约525 户左右。 按照饱和工作量测算,每个周期参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工作最多需要49 人。以3 月13 日为时间节点,完成本街道重点八国外籍常住居民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工作需要46 天。见表2。

1.3 依据标化工作量,整合内部人力资源

为确保重点地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工作的开展,中心领导班子根据中心门诊、病房现有的运转情况、辖区社区居民的就医需求和管理现状,在兼顾中心正常医疗运行、慢性病管理、病房排班、辅助功能科室检查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依据疫情防控形势下月标化工作量同比结果对中心内部人员进行了岗位梳理和调整,抽调以家庭医生为主的医务人员负责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包括入户信息核实、健康宣教和医学观察。

根据长宁区卫健委印发的《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指导标准》,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规范管理达标测算法,对中心2019 年、2020 年2 月份的标化工作总量进行了重新测算,新测算的指标包括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65 个项目标化工作量,其中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工作总量为[门诊医疗(a)+门诊护理(b)+社区医疗(c)+站点护理(d) +家庭护理(e)],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量为[高血压(a)+糖尿病(b)+肿瘤(c)+重性精神病(d)+儿童保健(e)+孕产妇管理(f)+妇女常见病管理(g)+免疫接种(h)+健康档案管理(i)+65 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j)][1]。

表2 落实入境人员居家隔离人力资源需求测算

测算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中心2020 年2月份的标化工作总量10.41 万,较2019 年2 月份(15.09 万)同比下降近30%。中心依据月标化工作总量数据分析和防控形势分析,测算在现有服务能力的情况下,可抽调从事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17 人。可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数=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在岗专业技术人员×2020 年2 月标化工作量/2019 年 2 月标化工作量=77-77×(10.41)/(15.09)=17。

1.4 依据工作量,利用横向资源补充人员缺口

经过测算,中心在应对外籍居民入境实施居家隔离时,有较大的人力资源缺口,这一缺口还将随着入境人员增加、医疗服务恢复等问题进一步突出。针对人手短缺,上门访视压力大的局面,在区卫健委的协调下,及时抽调区疾控中心和区内其他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联盟骨干力量组建援助小分队,分两批共32 人充实到虹桥的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中,确保中心能够及时完成居家隔离医学的任务目标。与此同时,为减少方式过程中因语言沟通而导致的工作量增加和工作时间延长,中心在区疾控中心的支持下准备了不同语言版本的宣传材料和调查材料,在区外事部门的支持下,落实了不同语种的翻译志愿者。

2 实际防控工作量与工作效果

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20 年3 月3日实施入境抵沪人员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以来,居家隔离观察人数逐日增加,到2020 年3 月29 日更是达到顶峰,虹桥街道当日新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民61 户,101 人,加上尚处在观察期内的相关人员,3 月29 日,虹桥社区单天需要完成456户人家的走访,需要访视724 人。2020 年3 月1—28 日,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完成入境抵沪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256 人,涉及29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上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共计34,608人次。在整个防控工作中,未发生一起因人力不足、语言不通而导致居家隔离访视延误和不到位的情况。

3 总结与讨论

3.1 摸排到位,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防控工作。3 月初,随着上海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和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好转,中心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外籍人士返沪做好了充足准备,早期对各社区外籍人士在沪状况的摸底排查为后期有序推进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监测报告显示,截至3月29 日8 点,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外入境抵沪累计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数为1,236 人,从3 月3—8 日共计26 天,平均每天入境47.5 人与前期预估日均抵沪50 人的预期基本一致,也充分验证了我们前期对工作压力预估的准确性。

3.2 基于工作量测算,横纵相连,提升联控效能

位于国际社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优化内部资源,另一方面借助部门、街镇的外部资源,共享社区间、专业机构的横向资源,调动社区内部资源,协同做好国际化城区社区疫情的科学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猜你喜欢
医学观察虹桥工作量
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新冠疫情防控模式探讨
心理疏导在被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中的应用效果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捷报频传!广日电梯成功中标新虹桥采购联盟
凤凰虹桥写生作品赏析
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观察 对邮轮游客情绪影响研究
军队疗养院援鄂医疗队医学隔离观察保障实践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