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营养在母猪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2020-11-24 04:15朱秋凤张卫辉马秋刚
饲料工业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初乳哺乳期断奶

朱秋凤 张卫辉 马秋刚*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脂肪作为六大营养素之一即为动物机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母猪营养及日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不同阶段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脂肪对猪只采食量、背膘损失、初生重、断奶重、成活率和免疫力等各阶段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母猪日粮中脂肪的有效添加利用提供参考。

1 脂类营养概述

脂肪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是由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大多数浓缩的动物饲料中,脂肪占了脂质的最大部分(约98%)。简单脂质包括脂肪、油和蜡(由酯化长链脂肪酸与脂肪醇组成)。脂肪与蜡类在化学和生物化学属性方面都有差别,甘油分子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碳原子分别表示为sn-1、sn-2、sn-3位。通过甘油的三个羟基被酯化了甘油骨架,因此脂肪又可被称为甘油三酯。脂肪除了为机体提供物理保护和主要氧化供能外,还是构成组织细胞膜系统的主要成分,参与细胞代谢的调节过程,如磷脂的代谢中间物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代谢调节;多烯酸参与炎症、过敏反应、心血管疾病等病理过程的调节等。绝大多数的脂类分子动物都可以合成,但一些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猪只不能自身合成,只能从饲料中获得。

2 脂肪的分类及营养价值

饲料中常用脂肪可简单概况为以大豆油、玉米油、米糠油、菜籽油、椰子油等为代表的植物源性脂肪,和以猪油、鸭油、牛油、鱼油等为代表的动物源性脂肪。目前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脂肪产品也在饲料中使用,如加工成粉末的脂肪粉,乳化处理得到的乳化油等。植物油含有较多亚油酸(以n-6 系列不饱和脂肪为代表)及亚麻酸(以n-3 系列不饱和脂肪为代表),而动物脂肪则含有较多棕榈酸、硬脂酸及其他脂肪酸(部分脂肪的脂肪酸含量见表1)。

表1 部分脂肪的脂肪酸含量

表1(续) 部分脂肪的脂肪酸含量

脂肪在猪日粮中的添加在国内外已经较为普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饲喂效果。脂肪的主要营养价值包括:①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同样是形成新组织及修复旧组织不可缺少的原料;②提供机体所需能量,体内脂肪的绝缘作用对于维持新生动物体温恒定和减少动物冷应激起到重要作用;③为动物提供n-6、n-3等必需脂肪酸;④脂溶性维生素消化吸收的必要因素;⑤有助于饲料适口性的改善及提高动物肠道对饲料的利用率;⑥热增耗较低,能够减缓猪在高温条件下的热应激。

3 脂肪在母猪生产上的应用

3.1 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日粮脂肪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脂肪类型、日粮比例、饲养方式、日粮结构、能量和蛋白质、产仔数和分娩时间等。本文将部分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见表2),从研究结果看,在妊娠前期日粮中添加脂肪提高了母猪的产仔数和健仔数,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脂肪对窝重增长、断奶重和成活率均有影响。从而可以说明,母猪断奶发情期及妊娠前期的营养对于受精卵和胚胎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窝产总仔数的高低。还有报道指出,妊娠后期母猪饲喂高纤维、无脂肪日粮的新生仔猪重量高于饲喂脂肪日粮的仔猪[10],说明母猪日粮结构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

3.2 对母猪采食量影响

哺乳母猪采食量高低是母猪体况、泌乳性能和仔猪断奶性能优劣的重要决定因素,无论在怀孕后期还是哺乳期日粮中添加油脂,希望能够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减少背膘损失,提高采食量,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李波等[5]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添加无油、2%脂肪粉和2%大豆油对泌乳母猪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Lauridsen 等[2]和Tilton 等[11]的试验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然而,Averette 等[12]在母猪妊娠期90 d至断奶,日粮中添加10%的中链或长链甘油三酯作为脂肪源,结果显示添加脂肪组哺乳期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低10%(6.5 kg vs 7.2 kg),但是代谢能(ME)和可消化赖氨酸的摄入量并没有受影响。这可能与环境温度和饲喂管理方式影响有关,当母猪处于高温条件下应激时,日粮中添加油脂会提高母猪采食量。在夏季炎热的条件下或者高温应激下,日粮中添加油脂是有益的,能够适度提高采食量,在(27±3) ℃的环境温度下时试验日粮中添加动植物混合油脂,日粮添加比例分别为2%、4%和6%,试验期从妊娠110 d 开始到断奶,结果显示母猪的采食量和能量摄入量呈线性增加[13],这是由于油脂的直接供能和“热增耗”效应,减缓了母猪的热应激,所以在高温应激条件下母猪日粮添加一定比例油脂是有效的。

表2 日粮添加脂肪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

3.3 对母猪体况和膘情的影响

现代母猪需要在哺乳期产生大量乳汁来满足哺乳仔猪的生长需求,然而由于饲喂模式、营养结构的差异,采食量的不足等导致了哺乳期母猪饲料营养很难满足需要,使得哺乳期的母猪体重和背膘损失严重[14]。Trottier 等[15]认为这种由于产奶需求造成的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是正常的。母猪在哺乳期的体况损失直接影响母猪利用年限和繁殖性能[16]。有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油脂对哺乳期母猪的体重损失无影响[3-4,17-19]。肖成林等[20]在母猪妊娠期107 d至断奶时给母猪饲喂7%的猪油和鱼油,结果发现鱼油组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母猪背膘损失。笔者也发现在高产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有效降低背膘损失,这可能与脂肪的有效供能减少母猪能量负平衡有关。

3.4 对母猪乳汁成分的影响

哺乳期的初乳和常乳对于哺乳期和断奶后仔猪的生长非常重要[21-22]。乳汁中的脂肪和能量含量对仔猪生存起着重要作用,且发现通过在母猪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窝增重,妊娠晚期在母猪的饲料中补充脂肪会增加初乳中的总脂质和乳糖含量。Bai 等[3]通过在日粮中添加3%的豆油、椰子油、棕榈油或混合油,研究结果显示添加油脂增加了乳汁中的脂肪含量。蓝林诚等[23]在日粮中添加2%的豆油、牛油、棕榈油和鸭油,结果显示豆油对初乳的乳脂率要好于棕榈油、牛油和鸭油。Krogh等[24]在日粮中添加棕榈酸酯、豆油和三辛酸甘油酯三种脂肪源,结果显示初乳产量不受脂肪源的影响。与添加棕榈酸酯和三辛酸甘油酯相比,添加豆油显著增加了24 h初乳中干物质的含量。也有学者在母猪妊娠中后期添加多种来源的脂肪结果显示对乳脂含量没有显著影响[25]。陈颋等[26]的研究表明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日粮中添加2%的脂肪时,对常乳中乳脂、非脂固形物含量有显著的提高。初乳中的IgG 等免疫球蛋白对初生仔猪成活和生长发育非常重要。Mitre 等[27]在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n-6、n-3脂肪酸提高了初乳中的IgG水平。Jin等[28]在日粮中添加3.8%大豆油或棕榈油对初乳和常乳中IgG和IgM含量没有影响。Bai等[3]的研究结果也得出相似结果。从上述研究结果看,结果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试验日粮的结构、所使用脂肪源的类型和结构等的不同而造成的。

3.5 对母猪断奶后发情时间的影响

断奶发情间隔直接影响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和母猪利用年限,也与母猪哺乳期失重比例、带仔数、子宫炎症、日粮能量、日采食量等因素又有直接关系,如母猪日粮能量不足,或者饲喂量过低都会影响到母猪哺乳期失重和断奶后发情率。因此,日粮能量水平、能源结构和饲喂方式是母猪饲喂的关键因素。黄庆[29]在母猪分娩前7 d到21 d哺乳期间,在日粮中添加4%大豆油,试验组显著缩短了断奶发情间隔3.65 d。晋超[6]研究发现在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日粮中添加油脂有缩短断奶发情间隔的趋势,但油脂类型间并无显著影响。卓清[4]研究表明从妊娠80 d 到21 d 断奶在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2%豆油、棕榈油、牛油和鸭油,对母猪断奶发情间隔无显著影响。

3.6 对子代体成分组成的影响

Van等[30]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含高脂的高营养水平饲料(134.9 g/kg 脂肪含量,44 MJ NE/d)与含高淀粉的低营养水平饲料(33.2 g/kg 脂肪含量,33 MJ NE/d),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高脂的高营养水平饲料可以提高仔猪的体脂含量,而低营养水平下仔猪体成分不受母猪日粮能量来源的影响。Rooke等[31]在母猪妊娠60 d直至分娩在母猪日粮中添加0.5%、1%和2%的鱼油,结果发现当鱼油的添加量在0.5%时仔猪体组织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增加,相反体组织中二十碳四烯酸随着鲑鱼油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在肝脏中,随着鱼油量的增大,DHA/DPA呈线性增长。表明母猪日粮中的n-3 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乳汁传递给子代从而影响子代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的脂肪可以影响仔猪体脂肪酸组成。Vicente 等[32]在母猪妊娠35 d开始到断奶日粮中分别添加3.5%的猪油和葵花籽油作为脂肪源,结果显示与添加猪油相比较,添加葵花籽油提高了子代肌内脂肪C18:2n-6和C18:0 的含量,皮下脂肪C18:0 的含量升高。Lauridsen等[33]在母猪分娩前1 周至断奶在日粮中分别添加8%椰子油、菜籽油、鱼油和葵花籽油,结果发现椰子油组子代体脂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葵花籽油组子代体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母猪日粮的脂肪酸结构组成会影响其子代体脂中的脂肪酸组成。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脂肪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性可能与脂肪源、结构组成及添加水平、添加阶段、日粮营养结构、母猪个体差异和饲养管理等有关。母猪日粮中脂肪的添加要考虑到母猪的实际需要包括环境状况、采食量、健康状况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添加脂肪源的种类,包括不同脂肪的结构组成、消化率、品质及价格因素等。由于过多脂肪容易与钙磷等矿物元素结合形成脂肪酸钙等影响钙磷吸收,所以使用脂肪时要考虑适度调整日粮中钙磷等矿物元素含量。同时也要考虑调整脂溶性维生素A、E 用量。日粮中添加脂肪时,要保证油脂的质量,防止脂肪的氧化酸败而影响日粮的适口性和产品使用效果。对于母猪中脂肪的使用添加,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用应该更加趋向于添加剂量精准化、使用效果明显化和经济效益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初乳哺乳期断奶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初乳口腔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影响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的初乳, 你了解多少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Hunter—Gatherers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