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1-24 02:32于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性病变开窗引流术

于洋

口腔疾病类型比较多,颌面部囊肿及囊性病变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的主要为软组织病变以及颌骨病变,患者患病初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随着患者疾病的不断发展,面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或者疼痛情况,随着囊肿组织的不断变大,对周围组织结构会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压迫,进而会导致牙囊肿、角化囊肿以及根尖囊肿等情况的发生[1]。传统治疗中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患者恢复速度比较慢,且周围组织结构会出现塌陷情况[2]。随着相关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也越来越多。开窗引流术是其目前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3]。为此,本院就引入开窗引流术,并围绕手术效果以及安全性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入本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100 例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依据1∶1 比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6:24;年龄18~76 岁,平均年龄(48.41±10.53)岁;患病时间1~4 年,平均患病时间(2.87±0.66)年;上颌部病变21 例,下颌部病变29 例。研究组男女比例20:30;年龄18~77 岁,平均年龄(48.74±10.65)岁;患病时间1~5 年,平均患病时间(2.93±0.78)年;上颌部病变22 例,下颌部病变2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无手术或者麻醉禁忌证,符合口腔颌面部囊肿及囊性病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要求;患者无意识障碍或者精神异常情况,其与家属均知晓并自愿配合本次手术以及研究治疗。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年龄<18 岁或者>80 岁;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其他系统病变;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参与同期其他临床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实施开放手术治疗。对病变组织进行刮除清除,缓解患者面部组织的压力,纠正其面部畸形情况。

1.2.2 研究组 患者实施开窗引流术治疗。手术麻醉方式为局部浸润麻醉以及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明确患者囊肿病变位置以及大小后进行开窗治疗,开窗切口部位为囊性病变部位表面,自开窗部位将骨质以及囊壁进行分离,手术切口为3 cm,黏骨膜切开后进行翻瓣,将骨壁以及骨片去除后充分暴露囊壁形态,将病变部位的囊液引出,尽快缓解面部压力过大情况,将囊壁组织切除之后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确定排除恶性肿瘤后则可将病变部位的脓液吸除并逐渐扩大切口,并使用过氧化氢进行冲洗,确保脓液清除的彻底,脓肿部位以及脓液清除完成后逐步对切口部位的黏骨膜以及囊膜进行缝合,将碘仿纱布塞入囊腔内部,缝合方式为间断性缝合。

所有患者手术后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术后消炎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情况、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①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②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面部畸形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48 例,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40 例,成功率为80.00%。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颌骨囊肿和软组织囊肿是口腔颌面部囊肿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口腔部位的结构比较复杂,囊肿的发生率较其他部位相比较高,由于患者患病初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大部分患者发病就诊且进行治疗时均已发展较为严重的程度,囊肿组织均比较大,疼痛以及肿胀程度已经较为显著,囊肿病变情况的发展会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明显的破坏,明显可见牙囊肿、角化囊肿以及根尖囊肿等情况[4]。上皮剩余增殖以及增长上皮在囊性病变影响下会出现面部囊肿情况,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渗透压会逐渐升高,出现明显的向外部的生长,导致病变部位组织出现移位情况,出现面部畸形情况,甚至影响患者口腔的正常功能[5]。由于口腔颌面部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的囊壁比较薄,且脆性比较高,手术中病变部位切除的难度比较大,如出现切除不完全的情况会导致出现上皮细胞残留,残留的囊壁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相对更强,该类别细胞中的子囊很有可能发展为新的囊肿,加重患者的生理痛苦以及心理压力,且会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术后康复以及心理状态[6]。由于患者颌面部周围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如果包含的神经、骨质以及组织类别比较多,传统刮除术的治疗效果稍差,甚至会导致出现恒牙缺失的严重情况,导致面部形态出现异常,或者咀嚼功能丧失。开窗引流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其在实际治疗中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治疗中,在患者囊肿表面切开一个小的窗口,逐步将囊壁和骨质进行切开并吸除囊液,切开治疗后需要注意对引流的处理,在吸除囊液后需要将囊壁刮除,尽可能提升囊肿以及囊性病变组织刮除的彻底性,尽可能降低复发情况的发生,缓解囊肿腔的压力,降低对周围组织结构的损伤,避免手术治疗之后出现较大的死腔空隙,减少手术后继发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升囊腔压力的释放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实施开窗引流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开窗引流术在实际手术治疗中耗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且实施开窗引流术治疗后患者手术后感染以及面部畸形的发生率更低,能够尽可能缓解患者手术后的痛苦,提升患者对手术后康复时期护理干预的依从,进而提升术后康复质量以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治疗中应用开窗引流术的成功率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安全性高,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病变开窗引流术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