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20-11-24 02:32吕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阿替普达拉溶栓

吕爽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目前,药物治疗为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法,其中依达拉奉和阿替普酶的使用率均较高,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的一种,在脑梗死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效果,阿替普酶则是静脉溶栓药,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大脑中的血栓,促进病情的改善[2]。将依达拉奉和阿替普酶联合能够有效清除血栓,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快速康复。本次研究选择近2 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依达拉奉和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实际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 例、女23 例;年龄46~74 岁,平均年龄(56.8±9.9)岁;发病时间1~5 h,平均发病时间(2.6±1.5)h。观察组患者中男36 例、女19 例;年龄41~76 岁,平均年龄(58.2±8.5)岁;发病时间1~6 h,平均发病时间(2.9±1.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3]①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②患者和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参与;③本次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3 个月内没有脑外伤。

1.2.2 排除标准[4]①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②患有艾滋病或者恶性肿瘤患者;有颅内出血病史患者;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有肾脏、肝脏功能障碍者;⑤近3 个月内使用过抗凝药物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压控制以及血糖调节。对照组患者选择丁苯酞进行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次,2 次/d 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5 d。观察组患者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将100 mg 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51)加入50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1 次/d;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30 mg/次,2 次/d 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5 d。患者接受静脉滴注时可能会出现手冰冷的情况或者是轻微疼痛感,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准备暖手袋,观察其身体状态。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若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损伤情况明显好转,则为显效;若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损伤减轻,则为有效;若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迹象甚至病情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颅内出血、胃肠功能紊乱、皮疹以及肝功能异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在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和生活习惯、环境因素、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急性脑梗死多半是由于患者大脑静脉血管狭窄或者是阻塞,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或者是形成血栓,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大脑血栓,确保大脑供血充足,因此大多数情况会采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5]。本次研究中使用阿替普酶和依达拉奉,其中阿替普酶能够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减少大脑内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的改善,消除血栓;而依达拉奉则能够保护患者的大脑神经组织,缓解神经细胞的凋亡,缩小病变面积,将两种药物联合能够快速恢复神经功能,并且改善大脑血流动力学,减少颅内出血、消化功能障碍、皮疹以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够很大程度上修复损伤的大脑神经,确保大脑血液循环流畅以及供血充足,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不仅如此,通过详细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发现,经过联合治疗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细胞功能水平明显提升,说明了患者的免疫能力正在逐渐提升,抵抗外界病毒的能力有所增强。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阿替普达拉溶栓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