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小镇的源起、内涵与路径选择

2020-11-25 02:38张晓磊
体育教育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城镇化小镇

张晓磊

(1.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新型城镇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引擎,备受关注和青睐。但在实践中,城镇化即农村城市化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往往倾向于“空间城镇化”或“土地城镇化”,忽略了产业的支撑与规划的引领,致使城镇化在实践中的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凸显。在此发展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而特色小镇以其产业特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亦成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

体育旅游小镇作为体育旅游产业的空间载体,不仅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1 体育旅游小镇的源起

2016年7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发出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以示范引领全国的小城镇建设。同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城镇化”被明确为重要发展战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则指出要大力推进旅游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把体育旅游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7年,“特色小城镇”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特色小镇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有鲜明体育产业特征、兼具文化气息以及良好生态环境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一系列顶层设计,相继把“旅游+城镇化”“旅游+体育”以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作为发展战略。以“旅游”“体育”为核心要素的体育旅游小镇建设首次从政策层面上得到明确支持。

城镇化是传统劳动方式与生活方式向现代劳动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缩小城乡差异的有效途径。“但如果中国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仅是给中心城市做配套,那么特色小镇便是依据大城市的居民需求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空间,其实质还是围绕着大城市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特色小镇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1]由此,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我们不应该以旅游业为主流方向来构建我国的特色小镇核心体系,但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旅游化的发展。浙江省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的景区。其目的不是强调发展特色小镇的旅游业,而是以景区的标准来建设小镇,融入旅游的元素和功能,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服务起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小镇建设与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有机融合的旅游化发展,使特色小镇更具鲜活的生命力。

体育旅游小镇构建了以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特色的体育旅游“双轮驱动模式”,较好地克服了单一产业结构受季节影响,产生周期性波动收益,形成收益空窗期的弊端,形成以体育促旅游、以旅游带体育、以文化为内核、以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为主导,以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模式。“在首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名单中,绝大多数小镇拥有旅游资源,其中不乏5A级景区,大部分小镇采取‘体育+旅游’的模式进行开发。以体育旅游活动为核心产业的体育特色小镇不仅在理论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实践中也正在被广泛推广实施。”[2]

1.1 新型城镇化升级为体育旅游小镇提供了发展契机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要着重解决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问题。我国的小城镇,尤其是中西部的小镇一般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政府服务能力有限,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配套严重不足。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小镇的产业发展,同时也削弱了其产业承接的能力,致使小镇的产业发展与升级受阻。而大多数小镇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环境优势。有力的政策支撑、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小镇打造成为体育旅游小镇提供了可能。体育旅游小镇建设可为在大中城市工作的人们提供短期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游的好去处,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当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

1.2 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激发了体育旅游小镇建设的内生动力

《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将促进脱贫攻坚作为其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许多体育旅游项目(登山、户外营地、漂流)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条件往往是许多偏远、贫困地区的自然禀赋(如绿水青山、急流险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顶层设计激发了体育旅游资源优越的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体育旅游小镇建设将有力推动贫困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经济发展。体育旅游小镇建设在促进贫困地区居民就业、提高收入的同时,其自身的体育健康体系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效遏制了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顽疾。

1.3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体育产业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求催生了体育旅游小镇建设

随着“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健身和健康的强烈诉求促使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我国居民对健康、健身需要的日益增长和体育产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尤为突出。体育旅游小镇这一新兴业态,将提高我国体育产业供给结构对体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体育产业的有效供给,并进一步激发、释放体育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践中,体育和旅游的主力消费人群契合度非常高。他们对体育精神文化的追求愈发凸显,需要有不断涌现的体验度良好的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体育旅游这一新兴业态积极回应了体育产业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

1.4 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体育旅游小镇建设步伐

在迈向体育强国和共筑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下,全民健身开始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通过全民健身,由被动医疗变为主动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激发的体育多层次、多元化的健身、健康消费需求对体育产业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消费升级带动体育产业升级。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体育旅游每年增长14%,是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国内市场来看,体育旅游都是旅游产业中成长较为迅速的一个板块,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2 体育旅游小镇的内涵解析

2.1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体育旅游小镇的核心与基础是体育旅游产业,而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要前提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体育旅游小镇所具有产业融合性,成为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的新载体[4-5]。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充分体现出闲、情、康、健、游的新消费特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促进消费结构从低层次的观光需求向高层次的体验需求转型升级,进而有效地改善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健身需要,以此实现体育旅游小镇的价值追求。

2.2 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

中心地理论、空间生态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均强调以企业的聚集和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的发展[6]。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指出:在一个特定区域的特别领域,集聚一组相互关联的产业、供应商和专门化的组织,通过这种区域集聚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以此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无论是以探险著称的新西兰皇后小镇,还是以网球运动享誉全球的英国温布尔登小镇,或是以马术闻名于世的法国尚蒂伊小镇,他们都是以自身独特资源为导向,围绕自身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核心产业集聚的空间形态。体育旅游小镇的特色要通过聚焦特色元素和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得以体现。体育旅游小镇建设要依托要素禀赋,充分将资源禀赋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凝练小镇体育旅游项目主题,打造主导特色体育旅游产业,以产业链思维激发体育旅游小镇全产业链活力,并通过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得以彰显。

2.3 体育旅游小镇多元功能的叠加与融合

体育旅游小镇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建制镇,而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营造宜业、宜居环境,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体育旅游小镇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体育旅游小镇的建设与发展要实现产业、旅游、文化和社区等多功能的叠加与有机融合。因此,体育旅游小镇功能设计应摒弃传统城市规划功能分区的方法,围绕多元功能融合布局的理念,努力创造出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避免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以免损害体育旅游小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实现就业和居住地的基本平衡。文化是体育旅游小镇的灵魂,小镇的文化功能也应当与社区服务功能、体育旅游产业功能相融相合,以此推动体育旅游小镇产、城、文、旅等功能的深度融合。

2.4 浓厚的人文气息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特质之一。发掘体育旅游小镇优秀文化资源,将文化与体育旅游小镇建设深度融合,提炼蕴含其中的精神和价值,是传承发展小镇历史文脉的需要,也是保持和彰显小镇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群共同体或创业平台,体育旅游小镇文化包括了各式各样的令人流连忘返的物质表现形式,也包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7]。

体育旅游小镇之“美”一方面是指根植于当地历史文化的小镇建设体现出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灵魂,独具人文精神之美。另一方面则是指体育旅游小镇的生态环境之美。“生态美”是所有特色小镇的必要条件、共性要求。体育旅游小镇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建设有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蕴的美丽小镇。浙江提出所有特色小镇均按照3A级景区标准建设,旅游小镇标准更高,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体现出体育旅游小镇环境优美的特质。

2.5 建设机制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一方面,体育旅游小镇不同于传统的行政建制镇,而是聚焦特色体育旅游发展要素、聚集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定创新创业区域平台,其建设不能照搬传统行政建制镇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旅游小镇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的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政府的顶层设计要有灵活性和创新性。在体育旅游小镇培育和建设上应坚持适宜性和动态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发展模式。

3 体育旅游小镇的培育路径

3.1 挖掘、整合、优化体育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小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旅游资源的丰富度及其开发程度,直接影响到体育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8], 无论是从体育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来看,体育旅游小镇建设都必须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优化。体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其分布呈现出多域性。由于各个行政建制镇存在着行政区划、地方利益竞争等制约因素,碎片化的管理致使区域间都不同程度上存在体育旅游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因此,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一,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评估。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和优化主要是对区域内及相邻区域体育旅游资源整体性的调查与评估,包括整合模式的选择、优化策略的制定以及营销与运营的整体性构建等。通过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可促进小镇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协调性。第二,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一体化开发。根据体育旅游小镇发展的总体目标、市场定位以及体育旅游市场供需情况,以增强小镇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对区域内各种相关资源要素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和联动开发,使之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从而实现小镇体育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9]。

3.2 解析产业关联,重塑产业融合价值链,实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2011年实施的《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中,户外和室内休闲活动设施类型中都包括“运动健身”这一共同的大类。而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同样把民间的健身活动和体育比赛活动认定为旅游资源。由此可见,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而旅游则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基于这种契合性,需要重塑价值链以实现体育、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第一,形成体育旅游新要素。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表现为体育产业子系统与旅游产业子系统的分化与整合的演进结果。其关键在于体育产业要素与旅游产业要素朝既定的体育旅游方向汇聚产生新的要素形态(如体育旅游的文化要素、自然资源要素等)。第二,构建体育旅游新的价值链。要实现体育、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价值链之间在产业标准规范、产业规划设计、商业模式以及产品创新与营销等层面的分化与整合。其中,产业标准规范、产业规划设计融合是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演进基础,管理的组织与变革是其演进核心、产品创新与营销是其演进结果,以此构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演进路径[10]。

3.3 明晰产业定位,聚焦优势主导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打造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区在推进特色小镇过程中,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防止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2]。体育旅游小镇发展一定要明晰产业定位,凸显比较优势,形成错位发展。第一,聚焦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凸显比较优势。特色小镇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而小镇的特色是由特色产业的聚集来体现的[11]。体育旅游小镇建设,要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禀赋、文化传统、产业基础等条件,做好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定位,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趋势,围绕主导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做好产业规划。第二,打造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要积极引入相关体育旅游项目和运营主体,打造优势主导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形成品牌,并积极推进体育旅游品牌展示、销售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的集聚,凭借体育旅游小镇品牌的影响力,吸引知名体育旅游企业、项目聚集,以此打造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进而形成体育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3.4 构建体育旅游小镇文化形象体系,彰显小镇发展的文化自信

挖掘和培育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小镇文化,是保持和彰显体育旅游小镇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第一,制定体育旅游文化发展规划,实现小镇文化与体育旅游产业文化融合共生。要主动把体育旅游文化建设纳入小镇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制定符合实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体育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深入挖掘体育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积淀,培育小镇主导体育旅游产业独特的产业文化,以此提升体育旅游产业文化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实现产业文化与小镇文化融合共生。第二,创新体育旅游文化,推动体育旅游文化生活化。要努力提高体育旅游文化的思辨力、策划力、执行力,特别要提高体育旅游文化的创新能力,打造体育旅游文化新产品。在此基础上,推动体育旅游文化的生活化,要让体育旅游文化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融入生活之中,让人们在闲暇之余能够关注、谈论、参与体育旅游。

3.5 加强和完善体育旅游小镇治理体系建设

特色小镇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和完善体育旅游小镇的治理对政府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准确定位政府角色。政府要将自己定位于政策的制定者、平台的搭建者、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的角色,把精力重点放在研判体育旅游小镇发展趋势、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和统筹制度性设计、全局性事项管理等方面,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指导、督促、评价等作用,从宏观层面推动体育旅游小镇的精细化治理。第二,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政府要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力量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小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小镇治理,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政府对体育旅游小镇建设的引导、服务和规范等核心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体育旅游小镇建设体系。第三,创新制度供给,重视动态评估。体育旅游小镇因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的不同而具有其独特性,这就要求政府的顶层设计要有灵活性和创新性,发展和评价标准不可僵化,应注重动态评估。

3.6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进程

人的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解构与超越,是重质量、重内涵的城镇化,是构筑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积极路径[12]。体育旅游小镇建设应以推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13]。第一,促进人的生产方式城镇化。体育旅游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小镇的就业结构,其核心就是体育旅游就业人群与小镇居民的匹配,而小镇居民的地缘情节很容易转移到业缘上,使得体育旅游业与小镇居民间的职住关系有着天然的契合性。这种天然的契合性,有力地促进了小镇居民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二,促进人的生活方式城镇化。首先,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小镇文化,体育旅游文化在提高体育旅游质量、服务水平以及体育旅游小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小镇居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次,体育旅游小镇建设与发展要从居住环境、社群关系、产业环境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活方式城镇化。最后,完善体育旅游小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及其多元化的功能,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升级的同时,加速小镇居民与外来人才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小镇居民生活方式的城镇化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城镇化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CK小镇”的美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