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使国有检测机构改革更新认知

2020-11-25 15:06
中国纤检 2020年5期
关键词:纳克机构疫情

在国有检测机构改革未完成之时,今年年初又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情况,这也使得国有检测机构对改革之路有了新的认知。3月19日,在我要测网举办的“国有检测机构在疫情后的发展和改革探讨”线上交流会上,4位来自国有检测机构的重量级代表,对疫情发生后,国有检测机构的发展与改革畅所欲言,对国有检测机构的难题建言献策,共同探讨疫情之后国有检测机构的发展机遇。

对话嘉宾: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植岗

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华昌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 周骏贵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所长 陈江韩

问题一:未来,国有检测机构如何从思维上转变?

周骏贵:检测产业发展,有时也得益于重大危机以及重大疫情。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大量食品检测机构快速崛起;2016年“毒跑道”事件,也给有塑胶跑道检测能力资质的机构带来重大机遇。因此,这次疫情要看到它积极的作用。

国有检测机构未来也要不断转换思维方式。南京质检院这些年也在不断探索中,比如硬件检测、软件检测能力,要怎样跟上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此外,这次疫情对防护类用品检测的重大需求,也暴露出在能力建设上的欠缺。比如口罩检测任务较多时,大部分质检院所检测能力普遍不足,无法满足应急事件发生时的需求。尤其在全球疫情影响下,出口型经济全球化已成常态,该如何从国标检测向国际化检测转移,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去,对检测要求大多是保底线;未来,则要在拉高线上发力,才会有更多作为。尤其我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后,如何由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从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是国有检测机构更该思考的。但最主要还是理念或者思维方式的转变。比如原来做检测仅是提供检测报告,现在则要向全链条服务思维转变。

南京质检院是一所综合院所,专业门类多且杂,因此需要把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联动甚至融合开展业务,才会形成更大的竞争力。而且无论是国有、外资或者民营所有制机构,相互之间都要加强合作,比如这次疫情对防护用品的检测,很多项目非一家检测机构能独自完成,因此国有检测机构在未来发展中,错位发展或优势互补的经营理念,应该得以体现。

问题二:疫情之后这种思维转变该如何体现?

周骏贵:之前,南京质检院作为国有检测机构,对于改革的话题很少谈及。但疫情之后,改革及提升机构竞争力,会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因为这次疫情,让未来改革之路更加明晰,也更明确了该朝哪个方向发力。虽然,改革是由国家政策主导,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疫情当前,作为国有检测机构,只有提升竞争力、做好能力储备、形成新动能,增加新产品线、新产能,才能在各种重大事件面前游刃有余,更好地发挥国有检测机构的作用。

此外,目前已有诸多机构开始通过信息化方式开展工作,这也是工作观念及工作方式的转变。比如疫情期间,院里的日常工作,很多都是通过线上会议沟通解决,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一点不比线下会议差,而且更高效。

问题三:国有检测机构在疫情后如何完成今年的业绩目标?

杨植岗:要完成今年的业绩目标,需要在机构内部进行多方面改进,比如业务流程梳理、提高效率,包括智能化方案设计也要提上日程。因为检测行业属于服务业,在产出上,人占的比重较大,但多数检测机构人均产值并不高,因此提高人的效率非常重要。

以钢研纳克为例,在疫情期间为提高检测效率,一是对传统装备进行了大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加强反应速度,缩短试验周期,保证检测质量。不过,虽然通过软件与硬件双改进后,外部市场没有太大问题,但仍需要不断提升、完善自身条件,才能够完成今年的业绩目标。

问题四:钢研纳克从事业单位改制企业后,能成功上市的秘籍是什么?

杨植岗:今天参会的4家国有检测机构,都是靠科研驱动型的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浪潮中参与竞争,靠的就是“技术”,所以技术一直都非常重要。

事实上,钢研纳克这些年对科研的投入,一直都在营收的10%左右,这在机构中能做到的不多,因而投入产出收益也很大。可以说,钢研纳克的新产品及服务能不断推出、效率不断提升,都要归功于对科研的投入。同时,钢研纳克也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包括科技部重要专项。所以无论是科研突破或是成果转化,钢研纳克在投入上都不吝啬。

其实,钢研纳克这些年一直是按照既定路线及战略方向在走,依然要承担起国家最初赋予的“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为“行业检测标准”研发、为“行业技术专家”培养等,提供相关平台的任务。走到创业板上市,有对科技型企业的要求,也有主结构利用内部及外部资源的需要。比如对整体发展战略定位的梳理,对内部业务梳理、流程梳理,以及对科研梯队和管理梯队的要求,因而走向了上市之路。

当然,这条路很艰辛,因为转制院所总是立足于科研型思维,注重不断创新。但转企后,更需要围绕整体战略发展、围绕主业发展创新。在经过几年调整后,钢研纳克目前则更加聚焦对整体检测、评价以及相关实验室业务及仪器装备的研发生产,以此来定位主导方向。

所以说,钢研纳克是通过改制上市来规范业务、梳理业务流程、聚焦业务主体的。这也对钢研纳克科学发展起到了提升作用。因此,走上市这条路,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

问题五:如何看待国有检测机构的地位?

李华昌:无论国有检测机构还是民营检测机构,首先要找准自身在中国甚至世界经济中的定位。目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导向是“放管服”,因此有些检测机构,所涉范围并非关系到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因此市场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国有检测机构,包括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也只能向前不会退后,但与其他所有制机构不同的是,作为国有检测机构,除了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外,更重要的还有,国有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央企。所以国有检测机构所涉及的国计民生领域,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非常需要,现阶段也非常需要。

问题六:国有检测机构“科研与检测”,如何在节约人力的情况下,保持两个体系平衡运行?

李华昌:北矿检测是从科研院所转制的,同样也存在此类问题。北矿早些年工作重心主要在研发上,对市场关注相对较少。但经过转制企业后10多年的发展,这两项也处于平衡发展的趋势。至于怎样平衡,还要看机构发展的定位和战略,也就是最终机构能否在市场中生存下去,需要有研发或技术实力。

以二者相较,目前北矿主要还是靠“检测服务”作为支撑,科研虽然很烧钱,但它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比如做标准研发、技术研发,甚至仪器设备研发,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在行业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

所以,不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矛盾体来看,因为二者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另外,还要从自身经济体量和投入做均衡测算,要围绕怎样提高自身竞争力及话语权等方面着手,才能对机构发展更有帮助。

总的来说,就是机构要从自身战略及定位出发,平衡科研与检测二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七:事业单位改革步骤在国家层面的规划以及自身准备?

周骏贵: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社会都在关注,但还要耐心地等待,总会有结论出来。

其实,关于改革的问题,关键还要看国家的顶层设计、中央的顶层设计,还有地方政府对机构如何主导。但事业单位也需要有一些紧迫感,做好充分准备,因为改革明确后,还需要靠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及做好资金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问题八:这次疫情会促使哪些检测细分领域加速放开?

周骏贵:最应该放开的可能是医学检测领域,虽然原来国内也有几家在做,但以后还会有更多检测机构加入进来,以保障国家在应急状态下的检测需求。而涉及到健康防护用品及医疗器械类的,国家目前还没有放开,当然它的要求也比较高,但这方面,未来应该会循序渐进地在相关领域开放。另外还有些垄断行业,比如电力、建工等领域,通过这次疫情,随着供应链的变化,也就是复工复产所暴露出的供应链问题,会以检测市场的放开,来推动解决这方面问题。

问题九:疫情对国有检测机构业务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今后大众消费需求会产生哪些变化?

陈江韩: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总体来说,广东测试在疫情期间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企业不能正常复工,服务业务也受到了影响,这也是很多检测机构目前都遇到的问题。但也因为疫情的发生,使消杀产品检测业务不断增加,因此,在整体大环境影响下,分析测试在服务行业的占比仍处于上升趋势。预测疫情之后,大众消费行为、出行方式和需求都会有所变化,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关注度会有所提升。

问题十:此次疫情,是否会推动国有经济体制改革?

陈江韩:事业单位改革其实分好几类,个体差异也较大。现在来看,大家的危机感还很重。比如大家都在做服务,但如何找到自身优势,脱颖而出,是很难的。当然,对于自身优势的发挥,作为服务业还有区域特点。但这次疫情,总的来说对发展仍有促进作用,因为机构对“技术”看得比过去更重,这也有利于检测质量提升。

猜你喜欢
纳克机构疫情
我们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天纳克(中国)有限公司)
苏纳克当选,印度人喜中带忧
战疫情
我们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天纳克(中国)有限公司)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