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中小检测机构如何发展?

2020-11-25 15:06
中国纤检 2020年5期
关键词:管理系统实验室机构

中小检测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一直是行业聊不完的话题。今年的疫情,使众多中小检测机构的生存和疫情后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本刊上期综述了“行业大咖”对中小检测机构的建言,分析了疫情对检测行业的影响。本期中小检测机构将现身说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畅谈企业经营的切身感受以及疫情后对未来的展望。

中小检测机构能够找到生存空间

2月28日,在我要测网举办的疫情系列线上会议“华南中小检测机构如何自救”话题中,几位中小检测机构代表连线畅谈了关于疫情带来的一些思考。

沃特检验集团创始人杨志强在交流时感慨道,即使疫情过后,民营中小检测机构面临的仍是原来的问题,即如何生存与发展问题。因此,疫情过后检测机构内部需要做到:做好成本控制,精简不必要的人员,机构之间要抱团取暖。

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成刚表示,2020年,对民营检测机构必然是一道坎。疫情固然可怕,但趁乱不规范经营更可怕。检测行业的使命是传递信任,因此要始终保持对行业的敬畏,保证运营规范。

在深圳安博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骥看来,疫情,对检测行业传统经营模式、抗风险能力和人均产能,都是严峻考验。所以检测机构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分析自身发展痛点,尽快找到解决方案,提升抗风险能力和人均产能,并尽可能借助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提升经营能力。

对于现下检测市场是否还有中小检测机构生存空间的问题,朱骥补充道,即使是中小机构,仍然会有生存空间。因为检测行业是服务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量服务需要依靠人员完成,如果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即使是中小机构也能找到生存空间。事实上,大型机构不可能服务到所有企业,因此中小机构可以去服务一些初创型企业,总会找到适合的生存空间,所以不用过多担心。

而且,中小机构和大型机构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作为大型检测机构,平台和品牌是其最大优势,它可以通过平台拥有大量客户,因此它的实验室效率会强于中小机构;但中小机构,因为船小好调头,可以结合新技术、新市场带来的新趋势,灵活调整,找到能独立于大企业之外的生存方式,也可以在市场上立足。

在谈到中小检测机构之间的竞争时,杨志强表示,现在民营机构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有的机构销售成本已经占到30%甚至40%,非常恐怖,不知道利润从哪儿来。所以未来民营机构高管需要考虑在管理上加强投入,提升管理成本,请优秀的管理人员或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而且在与其他机构竞争时,打价格战、挖人或者挖团队,都只能作为一种手段,虽然短期见效快,但对企业管理及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因为只有建立在合理收入成本、利润模型的基础上,加强公司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长期稳定地发展。

他强调,检测行业未来的挑战,一定是在当下市场环境下,如何做好信息化管理及精细化管理。因为检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规模大、人力成本支出高,因此如何提升效率至关重要。

沃特在这些方面也做过改进。比如过去,都是由一人完成整个项目;现在则通过模块化管理把项目分解,由几人共同完成。尤其在关键环节,还会安排更有经验的人来负责。而且模块化管理,还会把每个人的强项发挥出来,使每个模块岗位的人都能更高效地工作。所以,未来检测行业一定要做到精细化管理。

现金流与管理的解决之道

疫情当前,很多中小检测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现金流”。为此,有代表也谈到了在面对现金流问题时的解决办法。

朱骥表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积极地和金融机构沟通,尽快获得银行贷款或授信。因为现在政府有不少贴息政策,可以通过这些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安博就是因为年前提前做了储备,才有了几千万的银行授信,所以即使疫情期间,也没有特别担心现金流问题。他建议,中小检测机构平日要做好固定资产或不动产储备,因为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可以用优良资产或不动产做抵押,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除了做好资金储备,还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做好勒紧裤腰带的准备。”曾成刚说,“这个时期的经营方针要以保现金流为主,而之前计划涉足的新领域,要做谨慎评估,因为要保证现金流足以支撑目前业务开展。另外,还要调整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根据疫情变化,来决定未来实验室固定资产的投资。而检测对于企业是必需品,所以不用太过担心,只要认准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做好企业发展路线调整,把企业做到足够强大,以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再有,还要研发新技术减少对人的依赖,并剔除回款风险较大的客户,积极转向与政府及大型企业相关的业务。”

几位代表在谈到疫情带来的影响时,还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他们纷纷表示,如果说疫情之前,信息化管理还能可有可无,在疫情之后,信息化管理就该尽快提上日程。广东精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超坦言,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疫情给人和企业带来重新审视的机会。企业现在要做的是提升内功、提升管理,所以也是导入实验室信息化系统的最佳时机。

对于精邦而言,一直以来,上信息化系统最大的阻力就是时间和决心。这段时间正是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梳理管理、效率、监管要求以及长期收益的好机会。现在问题是怎样平衡技术和成本问题。要么靠熟练的员工、要么靠系统,但员工会有不确定因素,所以这个问题在此次疫情中特别明显。

外资实验室与民营实验室根本区别是:外资实验室讲的是制度,民营实验室讲的是人管事,一旦核心人员发生变动,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实验室信息化核心是管理制度的执行系统。与其现在因为疫情慌张、焦虑,倒不如咬咬牙,把强化管理和执行系统做起来,也提高了企业免疫力。

沃特很早便有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正在考虑做二次开发。杨志强透露,沃特每年在信息化上的持续投入,基本在30万到40万元左右。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生产或业务线的扩张,原有管理系统已跟不上现在的需求,因此沃特有计划重新开发一套管理系统,或者购买现成的LIMS系统,但需要做二次开发。因为现在沃特已发展成综合性实验室,很难购买到一套相对成熟且适合的管理系统,所以即使是购买系统,也会找相对成熟的管理系统做二次开发,这非常重要。

“太科检测在2017年和IBM联合开发了线上订单管理系统,同时推进了线上报告签发审核等功能。这次疫情的发生,则更加凸显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未来,我们还会考虑更加广泛灵活地利用这个工具。”曾成刚表示,疫情使他看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资本看待中小检测机构的价值

3月5日,在我要测网疫情系列之“检测行业复工复产难题应对之策”线上交流会上,中信资本运营合伙人王斌,对中小检测机构如何在未来更有价值,从资本角度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在资本估值中,中小检测机构如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竞争力,未来就会成为有价值的机构。

他谈道,从最近投融资界得到的信息:春节以后,咨询买机构和咨询帮着卖机构越来越多。因此,疫情过后机构需要考虑的是:一、是否要做融资或者是否要卖?二、规模相对较大的机构,是否要买或者做扩张?

那么,企业为何要融资?一是投资兑现或者通过增资方式改善现金流,比如增加股东或增加资金抵抗风险;二是做大做强,适合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此类机构希望获得资金来补充人才,拓展业务能力,同时提升检测机构的技术实力和经济能力;三是品牌建立,比如有机构希望通过并入上市公司或外资机构,提升其竞争;四是扩大规模尽快上市,适用于大型检测机构,比如如何利用资本快速做整合并购,在某些区域或者业务板块里扩张,达到上市规模。

在谈到TIC机构估值变化时,王斌透露,3年前,在与机构谈估值时,一家5000万营收、800万净利润的机构,期望估值是两到三个亿。但在资本眼里,这个机构只有8000万或9000万的估值,而且还要看是否有财务作假、诚信问题以及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可以说,反差非常大。但近一年来,检测机构对自身的估值,开始逐渐回归理性,已经没有那么大偏差了。

通常资本评估企业价值时,会从几方面考虑:一是团队。资本认为,经营因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的灵魂。而且企业团队里,最好有行业精英、管理骨干、技术骨干,或尽可能有多年从业者。所以机构领导者一定要重视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因为机构里如果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人或者司龄很长的骨干,这个机构在资本眼里便是有价值的。因为将来机构做扩张,需要有得力的团队来达到扩张目的,还要有输出能力。二是规模。主要指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规模越大议价空间越大。三是优势。主要指业务模式,如果机构的业务模式和其他机构一样,竞争优势就不太明显。但如果是某一细分行业领先者,或某个区域、技术和成本的领先者,无论有哪个,都需要有竞争优势。

另外,同样规模的机构,是在一个领域还是多个领域都有涉及,也非常重要,因为同样规模的机构,资本更喜欢小而精而非大而全的机构;同样利润的机构,则要看人均产出和利润率,也就是说,同样的利润总额,人均产出高一点,企业价值会更高。此外,在机构拥有的客户类型里,企业客户、高端企业客户、政府为主的客户中,拥有高端企业客户的机构价值会更高些;而管理系统和实验室信息化系统,也是能看出机构管理能力的重要特征;还有更重要的,经营是否诚信和财务是否规范。

他建议,营收已经达到几千万的机构,疫情过后可以考虑通过增资或者出售控股权的方式获得资金;也可以并入大公司,能够降低经营风险。

猜你喜欢
管理系统实验室机构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