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 从疑而悟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质疑习惯的策略

2020-11-25 16:05朱馨玉
名师在线 2020年34期
关键词:习惯数学课堂

朱馨玉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 226001)

引 言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科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疑问就是他们积极动脑、主动思考、融入课堂的表现,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对学生有意义的课堂。

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几个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有效策略,现表述如下。

一、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质疑

好奇心是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内驱动力。课堂上,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疑问,说明他正在思考,而创造力往往就是从质疑开始的。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敢于质疑。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捕捉这些创新的火花,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1]。思想和思想的碰撞,才能迸发出无比绚烂的火花,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晶。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生生关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要放低自己,让学生感觉老师就是自己的小伙伴,是可以平等对话、一起解决问题的,而教师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很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课堂上,教师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要有亲和力,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多鼓励学生质疑,对那些敢想、敢说、敢疑的学生要多加表扬,让这些学生产生安全感和被信任感。其次,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养成倾听同学的发言后再举手质疑的习惯,要让每位学生能完整表明自己的观点,愉快地学习。

(二)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产生急于解开心中谜团的心理。

1.创设悬念式情境,让学生在“奇”中“问”

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常常是在好奇中出现的,他们对于不了解的知识会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当地提前展示教学的新知识,体现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的神奇之处,创设悬念式情境,从而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3 的倍数特征”时,课前,笔者与学生进行了一次“比赛”:请一位学生随意说一个5 位数,笔者和参赛的学生比赛,看谁能先判断出这个5 位数是不是3 的倍数,结果每次都是笔者先回答出来。学生都很好奇,纷纷问道:“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快就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 整除呢?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这样,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主动参与到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探索中。

2.创设矛盾冲突式情境,让学生在“悱”中“问”

学生把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内化并融入自己原有认知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的过程。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逐步把新的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把学习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同时要让学生产生矛盾,进入“悱”的状态,并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研究。例如,教学“小数除法”时,笔者先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如86÷25,然后在两个数前面分别添上0 和小数点,变成了一道小数除法:0.86÷0.25。这样,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被打破了,他们纷纷提出疑问:“有小数点之后怎么计算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主动和小组内的同学探讨,展开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让学生学会质疑

(一)教师带头质疑,让学生从模仿再到独立质疑

教师要精心备课,分析教材的特点、知识体系,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储备,并根据这些内容设计好自己在课堂上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学生讨论得越激烈,越有利于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因为激烈的讨论可以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2]。当然,开始时学生不一定能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教师要带头提出问题,同时把自己质疑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才会根据教师的示范,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例如,笔者曾听一位教师讲授“线段”一课,课上,这位教师展示了两条线段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条线段长?”学生齐声回答:“竖的那条长。”直接看的话,旁听的教师们都同意学生的回答。而授课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觉得不一定。你们想:生活中胖的人喜欢穿竖条,瘦的人喜欢穿横条,这是为什么呢?”这位教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疑问,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给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之后,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知道,胖的人穿竖条看起来长一些、苗条一些,瘦的人穿横条看起来胖一些。”在场的学生和教师都略有所悟。这位教师继续提问:“那是不是我们眼睛看到这条竖的线段就一定是最长的呢?”这时候有提议:“我们用尺子量一量不就知道了。”于是,学生开始动手测量,结果发现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在这堂课上,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对听课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提升学生多种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思维活跃时能够进行质疑,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就显得很重要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在实际问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多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在图形教学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使其用发现的眼光来看待新知识。当然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结合起来的,只从一个角度培养学生是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还要注重从多角度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疑自悟,提出真正的问题

有时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学生的认知具有局限性,在思考中往往不能触及知识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多积累,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广博的见识来自如地应对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同时不放过课堂上的每个疑点,要抓住每个小问题,并进行铺垫,把学生引到主要矛盾中,引起学生的自疑自悟,从而使学生产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另外,由于表达能力存在差距,有的学生在表达的问题会存在表述不明确的情况。教师如果不能听懂学生的问题,很可能会忽视学生的真实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提问前的思考过程,在学生重新表述的时候,明白学生的意图,也可以让学生表明自己的疑点究竟是什么。

三、评价学生要从积极层面出发,让每位学生都喜欢质疑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看成绩或者纪律表现,还要看学生有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类人才具有以下优秀品质:一是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未知的问题;二是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和别人不同的见解;三是有强烈的好奇心,追求与众不同的思考;四是有敢冒风险、敢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五是勇于挑战,直面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在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出结论,要让每位学生都真正融入小组讨论,而不是只做听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哪怕这种不同的声音会引起争论。其实,争论对于数学学习是很有意义的,正如前面所说的,激烈的讨论更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表扬学生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求异心。

在培养小学生质疑习惯的初期,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表面,还不能深入知识的本质,有时甚至会提出错误的问题,这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在一开始表现不好是正常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质疑精神给予积极的评价,先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然后逐步提高他们提问的质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一部分学生成功质疑并获得教师的肯定后,才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感受质疑的乐趣。在培养小学生质疑习惯的中期,教师要从对质疑精神的积极评价慢慢过渡到对问题质量的引导上来,从寻找每节课中最有价值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从喜欢提问发展为善于提问,并让善于提问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提问的质量不断提高,质疑能力越来越强。

结 语

综上所述,质疑能力对学生思维方式、行为表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倡质疑、鼓励质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自觉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我们也相信,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习惯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好习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