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线并进、多点开花”提升新时代网络育人成致
——西北民族大学网络育人纪实

2020-11-25 15:15通讯员
甘肃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师生育人思想

○通讯员

西北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提升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推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学校始终把“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部署,围绕“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通过理念创新、阵地建设、主体培育不断完善网络育人体系,牢牢把握网络育人的话语权,力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田,为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高校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育人工作必须贴近师生实际,增强时代性和针对性,正视网络对师生的影响,主动适应网络的发展要求,积极利用网络带来的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丰富育人内容和形式,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增强高校网络文化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公信力,提高网络育人的成效。

加强网络宣传的现实要求。近几年,涉民族、宗教因素网络舆情多发,少数民族同胞、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也往往成为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其中一些片面的、偏激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噪音”“杂音”,不仅严重污染网络环境,给少数民族、民族院校造成负面影响,也对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亟需民族院校主动发声,正面回应,澄清事实,引导网络舆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中极为重要的群体,如何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检验高校用网治网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意识形态渗透,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是当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强化网络育人途径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常态化研究部署宣传思想工作,分析研判意识形态情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宣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凝聚共识,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每年都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在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网络文化建设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19年,学校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建设委属高校第一家的甘肃省高校首个融媒体中心,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闻宣传工作“中央厨房”,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力、聚合力。

学校党委聚焦网络舆论斗争主战场、主阵地,健全网络文化建设相关规章制度,为打造健康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印发《西北民族大学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西北民族大学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西北民族大学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方案》,建立网站、新媒体审批备案制度,加强对网络阵地的管理、监督和维护。同时,积极与甘肃省网络评论员工作矩阵对接,在网信部门的指导下,运用“甘陇之窗”开展网络评论工作,通过学校“两微一抖”平台积极发声,打好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主动仗。此外,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及时关注、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做好舆情监控、分析、研判与应对工作。各民族师生网络素养不断提升,“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持续推动网络阵地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挖掘网络教育资源。学校建有中国甘肃网第一家高校新媒体记者站,是首家建设《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平台的甘肃高校,是新浪主站唯一建有集体微博的甘肃高校,更是全国首批开通“新浪微博超级话题”的高校。通过精心塑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文化品牌,大量培育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充分发挥网络思政育人功能,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策划、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产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线上线下的教育合力,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增强网络育人工作的实效。在微博微信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官方抖音号和头条号,将网络阵地进一步拓展延伸,真正做到了“受教育对象在哪里,教育者就出现在哪里”。

致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下,通过“请进来”提素质,“走出去”强能力的方式,开展培训会、交流会等,全力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通讯员、网络评论员、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整合建立了以师生党员为主的186名网络评论员、校属各单位60余名新闻通讯员、新闻中心110余名学生记者组成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定期举办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三支队伍”新闻写作能力及舆情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

提升网络育人成效

以网络文化作品为载体,持续引发各民族学子爱国爱校情怀的共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坚持内容为王,创新取胜,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近年来,学校以校园媒体联盟、新媒体年度评选等为载体,重大活动协调联动,重要节点同步发声,重要选题统一策划,多平台联动,多媒介产出,全媒体推送,推出一系列优秀的融媒体产品,在师生中、网络上引发强烈反响,讲好了民大故事,唱响了民大好声音。

一是打好服务牌,在信息服务中传递育人能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依托融媒体中心平台,通过线上信息共享,线下研讨交流,逐步形成并完善新闻中心激励培训机制,为师生发布实用的信息。找准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迎新季、毕业季、报考季、招聘季等策划、制作系列推文,力求为师生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便利。2019年,新闻中心同校内相关部门紧密联系,策划制作了人才招聘公告、新生大数据、招生大数据、研究生报考信息、就业招聘会、体测等与师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推文10余篇,推动学校信息公开,逐步改善用户体验。

二是打好文化牌,在讲述故事中传递民大精神。通过深度挖掘校园人物故事,展示师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风采,弘扬“团结、创新、敬业、奉献”的民大校训;追溯学校办学历史,全方位展示学校办学成就,在各媒体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凸显学校独特的文化底蕴。

学校坚持“两线并进、多点开花”,营造舆论传播新气象。以“两微一端一抖”为依托,以“线上线下协同”为保障,抢占舆论宣传制高点,营造舆论传播新气象。组织策划《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们都是追梦人”等主题宣传,4次荣登央视、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进一步讲好“民大故事”,传播“民大声音”,展示“民大形象”。同时,打造融媒体中心,健全新媒体运营机制。官方微信推文214期,官方微博发帖634篇,抖音平台推出“一分钟谈初心”微视频,官微在甘肃本科高校影响力排行榜排名持续提升。校园网设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网站、校报设置专栏,广播、电子屏每日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金句”和“红色歌曲”,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线上线下联动,同步推进、彼此呼应、联袂发声。榜样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网络育人效果进一步强化。

三是打好技术牌,在平台创新中传递正能量。学校重大庆典、重要活动,在新媒体平台开展同步网络直播,结合高考季光明网直播聚焦民大,观看人数达78w+,增强了师生仪式感,为社会了解学校打开了窗口,凝聚了师生爱校荣校的情怀。

学校坚持将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培育融入网络文化产品的制作中,以网络推文、微电影、微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策划制作网络文化产品,通过学校官网、“双微”、抖音等平台多渠道进行宣传报道,以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整合内容生产和用户消费,使用户成为平台的主体;整合学校内部优势媒体资源,形成媒体矩阵;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校园用户,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生产、分发;取长补短,发挥校内各媒体平台优势,社会主流媒体形成融媒体联盟,做到资源共享,技术联通。以网络阵地建设为基础,通过融内容、融机构、融用户、融平台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网络教育资源,呈现更多更好更受欢迎的网络文化产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我们坚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思政工作将在进一步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强化网络育人质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打造网络育人新格局等方面再谱新篇章。

猜你喜欢
师生育人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