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儿童诗 轻叩想象之门
——以统编二下教材为例

2020-11-25 13:04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北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4期
关键词:儿童诗小节雷锋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北小学 杜 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至关重要,而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及运用。因此,在统编教材编写中,把“想象”这一语文要素散落在各册教材中,其中,在二年级的教材中就出现了四次: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再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些要素虽然不同,但是前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要素与要素之间遵循着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

在有编排“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的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首篇课文都是儿童诗歌,我想这样的编写意图绝非偶然,因为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而儿童诗正是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来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呢?下面我将结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儿童诗来谈谈如何为孩子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以生活促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表象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是想象的基础和材料。大部分同学在生活中都累积了一定的表象储备,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依托生活进行想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二小节教学片段:

师:我们来到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这时候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生:下着蒙蒙的细雨,路上很泥泞。

师:是的,那你们知道“泥泞”是什么意思吗?

生:因为下雨,路上有很多泥。

师:是啊,说得真好。(出示图片)这就是泥泞的道路,你们有走过这样的小路吗?感觉如何呢?

生1:鞋子会弄得很脏,有时候泥都会溅到裤子上。

生2:会非常不好走,有时候鞋子会陷进去,有时候可能会滑倒。

师:是啊,就在这么不好走的路上,雷锋叔叔还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你们想一想,雷锋叔叔会怎么抱着他?想想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抱着你们的?

生:雷锋叔叔可能会紧紧地抱着他,还可能用手帮他挡着雨。

生:雷锋叔叔可能会用自己的衣服披在孩子的身上,害怕他淋到雨。

生:雷锋叔叔还可能会耐心地安慰迷路的小朋友,让他不要担心。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出示: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你们能否读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雷锋叔叔抱着沉甸甸的孩子,冒着下个不停的细雨,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他的衣服都湿透了,满脸都是水,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留下了一路的脚窝。可即使这样,他还是觉得非常快乐。

师:说得太棒了。从这里,你们可以体会到雷锋叔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不怕困难、乐于助人、关心别人的人。

本环节,重点指导学生抓住“蒙蒙的细雨”“泥泞”“抱”等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醒生活中关于这些词语的记忆,想象当时的环境,想象人物的动作,想象当时的画面,并结合课文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从而顺势升华主题,引出雷锋同志的精神。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能更快地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此时再细细读起来,眼中有画面,读中有感悟,也就能更快地融入诗歌、理解诗歌了。

二、以仿写促想象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语言优美,童真童趣。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儿童诗是富有想象力的,在儿童诗创造的想象环境中,延续想象,先仿说,再依托儿童诗优美的语言环境,将“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在教学《彩色的梦》这首儿童诗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语言,并让他们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解每小节诗的意思,如:“你看到了梦中有哪些景物?有哪些色彩?”学生找出相应的景物,并抓住每一小节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圈画这些词语,学生整体感知了全诗的大意。紧接着,在细读课文时,我努力挖掘文本空白,让学生进行补白想象。如教学第二小节,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呢?又如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我创设不一样的情境,结合相应的插图,以“在热闹的池塘边”“在丰收的果园里”“在碧绿的田野里”等为引子,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在教学第四小节时,我抓住省略号来引导学生想象:“我”的彩色梦境里还有什么?在这首儿童诗中,我始终以想象贯穿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为接下去的仿写有话可写。为此,我马上提出仿写要求:“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学生热情高涨,马上动笔写了起来,他们的想象源源不断,汇成了新一篇的“彩色的梦”。

如:脚尖滑过的地方,大片的森林,绿了;盛开的梨花,白了;天上的太阳,红了,红—得—耀—眼!

在柔软的沙滩上,贝壳手拉着手,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海鸥在海面上飞翔,螃蟹举起大钳子,好像在给它们鼓掌!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儿童写诗,诗写儿童。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的生活。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儿童诗富有想象之美,而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因此,引导学生仿写儿童诗,即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只是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尽情地徜徉于想象的课堂里,让儿童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

三、以美读促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他们在读中展开想象,让诗句内容变为鲜活生动的画面,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祖先的摇篮》这首儿童诗画面感强,课文配有内容丰富的插图。本诗课后习题中要求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而这两节正是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内容,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而展开想象的基础是孩子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在课堂上主要指导诗中2、3小节的朗读。我主要抓住“我想——”“可曾”进行指导朗读,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读破折号时,应该要怎样读吗?”学生都能明白这时应该要声音拖长,这时我采取了范读,让学生明白“想”字语音的延长,呈现出了回忆的感觉,指名学生读完后,我表扬了学生,并适时提出:“这时的你想起了什么?”我相机出示:“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顺势问学生是否明白“可曾”,当学生不明白时,我联系生活用“可曾”造句,让学生明白意思,并引导他们了解读这句的语气应该是充满好奇的。我马上请学生进行朗读,并给予鼓励,“谁的好奇心更重一些呢?”学生慢慢地能读出好奇的语气后,我说:“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走进了那一片原始森林,让我们再一起去读读。”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猜想、好奇、疑问的感觉。当学生反复练读后,我适时地引导他们结合插图想象画面,慢慢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画面,让他们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其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尽情地想象。这样的朗读指导,将语言、画面、情感融为一体,学生更能体会到儿童诗的魅力,让学生以自己的情感去想象诗句中空白的部分,丰富诗歌的内容,这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小学生富有想象力,他们眼中的世界多么有趣,而儿童诗为他们建构了诗意的世界,又是他们想象的源泉。因此,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让我们永葆童心,为儿童创造一个优美的意境,让他们在童真童趣的年纪里依托儿童诗推开想象的大门。

猜你喜欢
儿童诗小节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教案《创作儿童诗》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写给雷锋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