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2020-11-25 03:59何桂玲张敏真王敬温梅琴欧阳嘉雯
科教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双创融合专业

何桂玲 张敏真 王敬 温梅琴 欧阳嘉雯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教学革新、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深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对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晰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困境,揭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地方高校自身局限、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意识等方面存在的挑战,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路径,为构建科学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双创教育模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07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By clarify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external difficulties between the two,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halleng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staff, student awareness, etc.,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ode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rganic integration

當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提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新阶段,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对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对资源条件欠缺、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方高校而言,实施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更是一项复杂工程,如何破解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生源构成、外部支持等现实问题,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价值取向一致。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不断发展和形成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心理品质及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专业教育是传统教育中通过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配套的实践训练,形成以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等系统课程为主体的教育体系。[1]从培养目标人群、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专业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要,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具有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本质上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价值取向同根同源,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是两者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形态,不是分隔外生的,其以提升育人质量的价值取向必然与专业教育价值取向保持一致。

(2)创新创业教育扎根于专业教育,推动专业教育创新发展。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乃至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国际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随之诞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自成的新体系,始终面向专业特点、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发展,专业教育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完善双创教育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深层次发展。专创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专业教育的单一性得到改善,专业课程多样化发展,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引领专业教育改革创新。它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新板块,它是新时代对专业教育的要求,[2]使之更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2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困难和挑战

(1)地方高校区位优势不足,双创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点,一方面得益于其深化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更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源于教师资源的整合与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增多。由于地方高校自身局限性,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第一,地方高校区域位置较偏远,经济发展较落后,存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资源短缺、师资队伍较薄弱、实践平台短缺等问题。第二,地方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往往起步晚。大部分地方高校是从21世纪初才从学科设置单一的专科院校升级为复合型的本科院校,[3]专业课程设置尚不完善,对于新兴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发展自然落后于其他高校。

(2)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师资队伍较薄弱。课程是专创融合教育最直接的载体,也是发展的关键。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看似独立,其实有着内在联系。许多地方高校应教育部要求,开设了双创类课程,但缺乏系统设置和融合,开展形式除了必修的一两门创业通识课,其他都是杂乱未统的选修课,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仍有“两张皮”的问题,还存在流于形式、空无内容的尴尬境况,学生参与缺乏主动性、满意度和有效度。

师资力量是制约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相较其他课程发展较晚,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短时间内组建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专业型师资队伍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方面部分专业教师理论水平高,但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和成果,且存在科研压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创新创业学院师资和校外引进创业专家,创业实践经验丰富,但专业理论相对欠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缺乏专业性,在专业课程的传授中也未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3) 专创氛围不足,学生意识淡薄。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了专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才能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4]创新创业的专业气氛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专业技能与创新实践两者叠加的快乐,从而激发创新创业兴趣,在专业学习中以兴趣为驱使动力,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然而,目前高校专业教育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或沦为专业教育的“配菜”,或成为创新创业竞赛的工具,缺乏真正实现专创融合的环境氛围,只是选修几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举办一些竞赛活动、开展一些讲座,并没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感受到专业气氛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效果,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缺乏创业的自觉和行动,高校畢业生实际创业成功率较低。

3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1)政企校三方联动,推进协同创新。统筹校内外政策扶持,形成“政产学研”联动的协同培养效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下,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借助政府配套政策,争取场地、资金补贴、税务、科技企业专项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完善双创实践平台。引企入校,积极与当地企业、校友企业、创投机构及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合作,联合企业资源进行专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形成企业与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格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纵深发展。政企校三方联动为大学生专创融合实践教育搭建平台,保障学生创业创新成果有效孵化产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大支持和保障。

(2)健全专创融合的教育生态体系。在高等教育普及的环境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承担着共同的使命和不同的担当。地方高校如何破除教学资源问题、完善教育生态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路径探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第一,更新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地方高校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从单一传统的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两者并行的复合型理念,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双创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有效的顶层设计。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的发展就是保障学生的质量,采取“培育+引进”的模式,以校内选拔培育为主,校外引进为辅,以校级激励机制为保障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理论课堂+课外实践”的双课堂模式,分层次、分专业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到不同学科的专业教育体系之中,不断提升专创融合的师资力量和课堂质量。第三,完善科学的创新创业型专业教育管理体系。高校要精心统筹,成立学校、部门、学院不同层级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工作机构,负责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根据目标出台并完善配套的制度、管理办法、考评激励机制等。另外,在财力、人力上要加强保障措施,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型专业教育生态体系,完善保障措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到位。

(3)协同育人营造良好专创融合氛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开展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灵感,迸发创新思维。地方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制定可持续、易操作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在人力、财力、资源、制度等方面积极推动融合发展,有效促进“校-院-社团”相关部门、师生协同育人,不同学科专业教师互通合作,打造标杆项目、标杆金课、模范团队等,以点带面,辐射影响;积极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力推进和宣传创新创新竞赛,共同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推进大学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实现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项目基金:1、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2019WQNCX115)(2019WQNCX113)。2、2019年嘉应学院科研项目一般项目(2019SKY03)

参考文献

[1] 黄兆信.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2] 陈奎庆,毛伟,袁志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48-50.

[3] 黎琼锋,吴郭泉.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三问[J].中国高校科技,2019(07):4-8.

[4] 刘桂香,马长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7(20):70-74.

猜你喜欢
双创融合专业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刚柔并济
部分专业介绍
破次元
融椅
专业修脚店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