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现状分析

2020-11-26 06:56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18期
关键词:通水高锰酸盐干渠

李 磊

1 水源区水质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全长1432km,跨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沿线有退水闸、分水口、泵站等各类建筑物2385座。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对总干渠水质要求极高。从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开始,水质保障就是中线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构思和前期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87~1994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先后组织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江水保所”)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环评报告”)相继通过了水利部的初审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终审。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2014年12月12日通水。《环评报告》和《环评复核报告》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总干渠水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水质保障措施,因此中线工程通水期间,全线水位平稳,设备运行正常,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

2 南水北调水质问题研究现状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和民生工程,对于解决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华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中,中线工程承担着为京、津、冀、豫4省市调水的任务(田勇,2019),在受水区供水安全、水生态保护、地下水超采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撑了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仲志余等,2018)。中线工程作为一条贯穿南北的生命线,保证其正常运行及水质安全是工程的基础。在未来长期时间内,水量的输送及水质的好坏便成为了工程成败的关键(李原园,2014;陈伟,2016)。围绕长距离输水的水质变化,自2014年总干渠通水以来,国内学者围绕干渠沿线污染源分布及潜在水质风险(王卓民,2017;梁建奎等,2017)、输水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Yangetal.,2018;赵楠楠等,2019)、水量输送规律(仲志余等,2018;Liuetal.,2018;孙甲等,2019)等开展了较多的研究。2015—2018年常规监测数据显示,总干渠水体中的氨氮、总磷、溶解氧等指标优于Ⅰ类水质标准限值,但高锰酸盐指数在河南境内开始有缓慢升高趋势,到河北、天津和北京境内的监测断面时多数时段超过了国家Ⅰ类水标准限值(2mg·L-1) (孙甲等,2019)。高锰酸盐指数是反映水体耗氧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代表了水体中可被高锰酸盐氧化的有机和无机物质浓度(孙婧妍等,2018;方锐缨,2018)。

3 水源区水质安全管理措施

3.1 生态补偿机制的应用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制度,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显著作用,成了当下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谢高地等在Constanzas等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评估体系,大批国内学者基于这一价值评估体系,从区域、流域、生态系统各个尺度开展了相应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3.2 加强水质安全监测

加强水质安全监测管理,确保监测设备可靠运行,数据收集准确、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建立水质安全监测台账和监测记录。济宁局负责辖区内工程水质的常态巡查工作,查明沿线可能的水质污染隐患点,建立档案,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防治水质污染。济宁段共设置了5个固定监测断面和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在建),可在特殊情况下开展应急监测。

1)固定监测。在调水前一周对输水干线断面进行一次本底监测,掌握干线渠道内通水之前的水质背景值。根据水头情况,对输水干线断面进行跟踪加密监测。初期每1d手工采样分析1次,待水质稳定后每5d采样分析1次。监测项目一般包括水温、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锌、铜、氟化物、砷、硒、镉、汞、铅、六价铬、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以及粪大肠杆菌群等24项。

2)自动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站设在输水沿线重要断面,进行实时连续监测,每4h监测1次,必要时调整为每2h监测1次。自动监测指标为水温、浊度、pH值、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氨氮及高锰酸盐指数等。

3)应急监测。当调水水质达到或超过预警界限时,安排移动水质监测车(船)进行跟踪监测;若某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出现故障停运,根据需要将移动监测车赶赴现场代替自动监测。

3.3 做好防护措施

应对通过跨渠桥梁及堤顶道路的车辆限速,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对沿线跨渠桥梁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将排水导流至桥梁两侧,并建造污水池;应做好沿线堤顶道路集水工程,在靠近渠道侧增加路沿石,防止水流入渠道。

4 结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系统规划和科学设计,形成了高标准的水质保障措施体系,保证了通水以来稳定优良的输水水质。

猜你喜欢
通水高锰酸盐干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全线通水7 周年等
从多元函数角度探讨高锰酸盐指数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镀锡板高锰酸盐体系钝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超声波流量计在兰干渠上的应用
东河塘干渠防渗改扩建工程设计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并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