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

2020-11-26 06:56郑余图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18期
关键词:原材料施工人员水利工程

郑余图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40)

1 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1.1 沉陷裂缝

混凝土沉陷裂缝现象大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这是因为由于冬天气温降低混凝土结构周围土壤出现冻土现象,随着气温升高冻土结冻致使混凝土内部结构受力发生较大变化而出现沉陷裂纹现象。混凝土出现沉陷裂纹通常会比较深,甚至有可能导致混凝土错位以及沉降量发生变化,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安全。

1.2 温度因素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建筑一部分在水面之下一部分在水面之上,外界温度变化会引起混凝土结构内部问题变化,而此时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以及水下水上混凝土内部温度差,混凝土结构在产生热胀冷缩现象时非常不均匀,由于结构拉力而导致出现裂缝现象。

1.3 凝结收缩不良

混凝土的凝固阶段对其本身能否成为标准材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对水泥凝结成的混凝土有着直接影响。混凝土在凝固时如果其整体质量发生变化,则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2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2.1 温度控制

温度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一旦控制不好就容易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温度进行控制,降低其不利影响。首先,施工人员要对外界环境温度进行控制,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段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施工时间过长、外界温度变化较大而导致的混凝土材料变形现象。通常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选择在早上7点到10点以及下午3点到6点之间最为合适,这个时间段环境温度相对不会太高,也不会发生巨大的温度变化,不会对混凝土施工产生重大影响,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概率。

2.2 材料控制

混凝土质量安全最基础最主要的因素是使用的原材料,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首先,在采购混凝土原材料时一定要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以及材料检验合格证,必须严格满足国家相关要求以及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包括相关添加剂也要选择优质的产品。比如选择水泥要考虑其抗渗能力、干缩性以及强度是否满足相关施工标准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引气剂与减水剂等来提高混凝土的脆性与防水性等。其次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验,避免出现以次充好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最后,要做好材料存储管理工作,对不同材料进行分类管理。

另外,混凝土质量问题还与原材料混合配比有重要关联,施工人员在制作混凝土时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科学配比,保证混凝土质量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要求,降低混凝土裂缝发货所能概率。并且,在制作混凝土时要保证充分的搅拌时间,确保原材料混合充分均匀。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运输过程中也要保持搅拌,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沉降变质,保证混凝土性能。

2.3 施工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也能够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控制。施工人员可以采用二次振捣法对混凝土实施二次液化,这样能够帮助混凝土排出内部多余的水膜,并且出去一些粗大的骨料,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实现有效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振捣工作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对其质量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施工经验进行严格要求,并且施工人员还必须充分掌握混凝土的泌水情况,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振捣工作效果。

2.4 实施养护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需要一定时间等待混凝土充分冷凝,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养护理。如果混凝土冷凝过程中温度出现快速升高或者降低,就会增加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因此,在混凝土冷凝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做好防晒和保温工作,以使混凝土温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比如根据相关方案规定对混凝土结构实施洒水、铺设塑料薄膜草席等措施。另外,施工单位也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隔离,防止其他外部因素对混凝土造成影响。

3 结语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發展对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重视,混凝土作为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础点,必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得以控制,防止裂缝的产生。继续引进和创新先进的技术,防止和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运用先进的技术防止混凝土裂缝,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原材料施工人员水利工程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观点
知识无穷尽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