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及风险控制探讨

2020-11-27 10:56李思维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存货金融机构供应链

李思维

(贵州交建投资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当前我国大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融资产品在实体经济中占据了关键地位,因此国家在保障金融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要着重关注供应链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将供应链金融这一新兴融资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是根据现状来看,供应链融资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双方企业信息不对称、虚假的经济业务、合作机构的违约等使得整个供应链条上的风险进一步显现,造成银行坏账、核心企业信用不良等情况。为了应对这些风险的发生,供应链上的相关成员单位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识别能力,改进风险防控措施,切实将供应链风险规避到最小[1]。

一、 供应链融资发展前景介绍

(一)从银行角度分析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健全,在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下金融系统也随之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银行业的市场竞争。银行若想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银行还需要不断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但是银行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问题后,金融机构往往是在控制住风险的前提下谈收益,为减少银行风险,银行会选择转嫁或规避风险。在此前提下,催生了供应链金融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是利用核心企业信用能力,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为其开发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一种整体解决资金问题的解决方案。供应链融资解决了银行对于上下游中小企业担保能力不足的困扰,并且打通上下游企业融资瓶颈,增大了融资的范围,获得了更多的客户。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严峻,企业在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一直存在,但是鉴于中小企业担保能力不满足银行需求,无法接受金融机构过高的融资成本等情况,中小企业急切需要银行能够改变原有融资模式、融资要求,融资意识,解决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供应链融资能够解决小企业担保力不足的情况,快速收回回笼资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加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弥补了金融市场的空白[2]。

(三)核心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不断地技术创新,开展并购重组等活动壮大自身的实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上担当了更加核心的作用,以他们为核心的供应链是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供应链融资能够成为供应链业务发展中的黏合剂,吸引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核心企业利用自身信用优势能够有效地管控上下游企业,拥有较强的议价空间,为自身发展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

二、供应链融资模式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的第一种模式为应收账款融资。这种融资模式是指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将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凭据作为质押物,通过向银行借贷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借款进行融资。在整体的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企业起到了反担保的作用,银行使用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为中小企业放款。当中小企业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银行则可要求核心企业承担还款义务。这种融资模式,不仅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加速企业的资金流转,还可以借助银行等机构关注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以及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运转情况。

(二)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的第二个模式是存货质押融资。该融资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可以将库房的原材料或者存货作为质押,同时借助核心企业作为担保向银行取得一笔贷款。这种方式只是将存货的货权转移给银行,但是存货的所有权仍然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盘活企业的未知存货,提高企业存货的周转效率,加速存货的流动,此外将存货作为质押物可以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其业务活动。

(三)预付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的第三个模式是预付款融资。该融资模式是指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企业提供向银行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作为前提,然后银行向其提供贷款便于其向核心企业开展采购交易,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提货单作为质押物,然后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银行再通知卖家或者物流企业向中小企业发货。这种模式可以减轻中小企业的付款压力,进行分批付款,从而实现企业的杠杆采购和增加核心企业的销售量。所以可以将预付款融资作为一种利用未来存货的融资。

三、供应链融资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的是核心企业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到期义务而引发的一种风险。在供应链这一新型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是根据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条件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如果核心企业的信用条件下降,中小企业又由于其资金周转比较困难,资金流较少,还款的能力低,因此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否及时收回有着一定的风险[3]。此外我国金融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这对于金融机构在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条件进行审查时具有一定的困难。

(二)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指的是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对核心企业或者中小企业的信用资质条件进行资料审查时,审查不严格从而导致金融机构面临对方不能及时还款的风险[4]。除此之外,警惕部分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联合套取资金的情况发生,比如可能会通过虚假的应收账款或者债务方跳过金融机构指定的账户外直接向债权方支付应付账款等等。

(三)监管风险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在融资方和金融机构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的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可以协助融资企业进行运输和保管商品,然后向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货物评估证明,从而为金融机构对这些货物进行监管。另外物流企业在融通仓融资和保兑仓融资这两种模式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三方监管和评估机构,物流公司或仓库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对监管物品监督不严,或者获得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监管风险发生。

四、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一)信用风险控制

因供应链中上下游中小企业均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额度,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时将风险转嫁至了核心企业层面。因此,核心企业应重视自身信用风险,不完全依赖核心银行的银行评价机制,而应该自己建立供应链进入准则,前置于银行风险评估。建立供应链准入白名单,并将该白名单成员推送至银行进行二次风控筛查。同时,银行应做好自身监管职责,随时对其质押的应收、存货等资产进行核实,对供应链企业结算记录进行评估时要观察企业的结算量以及每天的银行存款余额,综合行业平均标准查看核心企业的这两个指标是否达到标准值,然后通过企业的缴税记录综合评判核心企业的信用度。

(二)欺诈风险控制

金融机构及核心企业应视为一个整体,规避欺诈风险,既是保护金融机构出现坏账风向,也是保护核心企业信用出现污点。因此,在融资模式设计中应保持谨慎态度,严格要求,充分调查,业务链条清晰等。结合常用的供应链融资来说,首先金融机构在对应收账款所造成的欺诈风险的控制方面,要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应收账款收据、销售合同、销售发票等进行审慎检查,以确保企业发生的业务是真实合理合法的。其次对于债务债权关系,金融机构要确保债务人以及债权人双方都知晓该事,并且要得到债务人的付款承诺,以防债务人不知情,最后将资金转移给债权人,导致金融机构不能及时回收资金的现象发生。对于存货质押的方面,存货的真实性,权属性,及质变情况都要做好监控记录。

(三)监管风险控制

在应对监管风险方面,具体有以下三点方法:首先要综合实际情况,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作为监管方,或是建立了标准仓机构为监管方。该物流公司要拥有较高的仓库管理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监管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及范围广、具备专业的人才以及偿付能力较强等等。其次金融机构要和物流企业要完善对应的信息系统,通过专业的信息平台以及专业的技术能力,如异地可视化监控、GPS、物联网技术运用于物流金融领域,共同构建存货数据与资金数据共享的网络模式,使得金融机构可以随时查看货物信息以及资金信息等,及时掌握资金的流向。三是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督促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责任,加强对商品的监管。

五、结语

供应链融资目前已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所采取的一种有效融资模式,该模式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着多种风险,因此,在业务模式设计及管控中应关注好各个环节风险,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要时刻遵循市场规则,在合作中信守承诺,按照约定开展工作,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存货金融机构供应链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
代保管存货的会计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