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

2020-11-27 10:56李丽芳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0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制度

李丽芳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96)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范企业制度、提高管理能力的基础,是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共同执行,是企业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保证企业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将企业内部工作情况清晰的反映,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更加透明。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控制还能够帮助企业及早发现风险,从而规避这些商业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损失。企业管理人员在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的同时还要注重这些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在制度的实施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有效调整,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结合自身能力与战略发展目标,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企业资产完整有效等方面制定的一套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企业资产、企业信息完整、有效、准确,在企业员工与其工作流程方面实施的管控与监督机制。其根本作用是监管企业员工的工作活动,保证企业的发展策略稳步实施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评价,达到最大程度的创收。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社会化的现代进程中,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企业在经济竞争中失去了竞争能力,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中普遍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岗位职责不明确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工作出现了重叠情况,导致员工在工作时互相推脱,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究其原因,是企业在设置员工工作岗位时没有将具体工作进行详细说明,也没有按照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设立有效的岗位监管机制,导致企业部门之间工作界限不够清晰,使得部门之间存在工作交叉项。不明确的岗位设立导致员工在工作时出现兼岗现象,在犯错后工作人员相互推卸责任,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此外,我国许多企业管理者沿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及时接受新理念、新观点的学习,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没有清晰的认知,导致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事件。

(二)内控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良好运营和管理需要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为基础,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内控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中出现高层领导权利独裁的现象,在企业一些重大决策时,这些高层管理人员自动忽略企业内审部门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建议,仅仅依靠自身的利益和喜好做出重大决策,导致企业管理出现严重失误。除此之外,我国有些企业内部法人结构不够完善,职工代表大会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管职责,在企业管理管理制度的修订中没有发言权,使得企业出现决策偏差。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企业内控制度,缺乏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内控管理制度仅仅局限于企业业务方面,在企业治理中没有科学的管理策略,导致企业在风险预测中难以顺利进行,使得企业在应对社会挑战时错失机会,造成企业损失。

(三)内控风险无预算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顺应时代发展,建立了属于自己企业发展的内控制度,但是许多企业管理人员思想老旧,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没有切实考虑到企业面对的风险,没有重视企业在制度实施方面的执行力,使得很多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成企业管理缝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缺乏风向防范意识,进而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忽略了风险预测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只能等到企业出现问题时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风险防控问题。企业风险是一个潜藏性的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果企业在基础管理中设置了风险评估和预测系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一部分风险。但是如果企业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范系统,在企业面对困难时就无法及时给出企业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阻碍企业的发展。

(四)内控监管不到位

所有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内部管理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障企业的日常运营。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没有建立具体的内审系统,在企业内控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企业内控工作缺乏规范性与约束性,导致企业工作人员在实行企业内控制度时没有严格的制度实施意识。据调查,我国有许多企业为节省工作成本而不设立内审监管部门,使得企业监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有些企业就算设立了相关监管部门,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运营中,这些内审监管部门由于工作的交叉无法正常工作,导致企业内审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出其监管作用,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五)管理人员不专业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效率,但是由于企业工作人员水平各有不同,管理人员被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限制,缺乏企业管理的大局意识,在一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的学习中难以消化,导致企业管理无法与时俱进。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性不够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使得企业内控管理工作也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在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过关,在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无法提出客观性的发展建议,容易给企业内控管理造成混乱。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企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控制度的建立能够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企业在战略发展中的竞争性。

(一)明确岗位设置

每一个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各岗位、各部门之间的高度配合。企业在建设初期应该切实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设置相应规模和性质的岗位。企业在工作岗位的设立阶段要充分做好岗位评估,合理分配各部门的工作量,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还可以通过邀请外企专业评估人员对自己企业的工作进行评估,帮助公司建立起完整的工作制度和组织架构。除此之外,企业在创设岗位时要实行责任制,将具体工作和具体职责落实到个人,通过日常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此来约束工作人员,保障相互推卸责任的事件不再发生。

(二)完善内控制度

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形成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企业在建设内控制度时要在企业工作监察方面着重考虑,及早发现企业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此外,企业还要建立一定的内控奖惩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还可以设立举报制度,让员工之间互相监督和约束,以此来增加企业内控管理的建设性。

(三)加强风险防控

一个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配合,企业应该从董事会开始,逐层强化内控意识,将内控管理制度穿插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人员也要起到带头作用,将企业内控理念深化于心,以此来带动企业工作人员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采用合理、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互联网支持下的企业内控制度,提升企业内控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内控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要及时学习,顺应时代潮流,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的内控管理中,通过大数据下的共享模式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更加规范,以此来提升企业在同类行业中的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的监管、考核制度

再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也不能少了与之相对应的监管制度,企业在建立内控管理制度时要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并构建起有效的企业评估机制,帮助企业稳步发展。在企业日常的工作中,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考核机制,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共同进步。为有效提升企业内控管理的效率,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的考核制度,提升企业工作人员在内控制度执行中的规范性。

(五)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企业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科学的决策离不开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如果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将会导致企业在发展中落后于其他同行业的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建设者要注重企业管理层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培养,有必要时还可以聘请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士担任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提升内控管理效率,进而实现企业战略性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企业内控管理体系。面对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及时吸收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打造适合企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控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建立科学的企业内控管理制;明确岗位设置;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的监管、考核制度;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