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徐州公园绿地便民设计

2020-11-27 19:56陆立权
绿色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绿地景观公园

丁 岚,陆立权

(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徐州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1 引言

截至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15.5%,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20年徐州市老年人口总数达19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8.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年人的精神孤独感也在上升,调查显示有30.3%的老年人有孤独感,感觉被社会边缘化,他们渴望交流,渴望融入社会,而公园绿地中或开敞或私密的空间能够满足他们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开展社会交际的需求。

2 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活动的类型

2.1 休闲娱乐

老年人利用公园绿地开展棋牌活动、唱歌、跳舞、书法练习等休闲和文化活动,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培养新的兴趣,体现了存在感。

2.2 运动健身

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最常开展的户外运动都是一些运动量不大、节奏较为缓慢的类型,如散步、打太极、广场舞等,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加人际交往,甚至可以将一项运动打造成一座城市的特色,如徐州云龙湖万人健步走就曾登上央视新闻。

2.3 交往休息

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仅仅作为观众,相对静态地使用空间,与同龄人的交流休息,通过抒发自己的见解,或者诉说家长里短、旅游见闻,从而达到社会交往、人际交流的需求。

3 老年人对公园绿地的需求

3.1 生理需求

老年人的生理衰退会给他们的室外活动造成很多不便,公园绿地面积较大,空间形式多样,景色优美,非节假日时游人密度适宜,夏季可以乘凉,冬季可以沐浴暖阳,满足了老年人户外活动时对环境和空间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舒适的光照强度、适宜的无障碍设计,让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3.2 心理需求

退休后,老人生活圈子变小,日常接触的人群变少,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及与社会脱节的感觉,产生失落感,因此需要亲友的关怀及多样的社会交流、交往来缓解。

3.3 社会需求

刚退休的老年人从紧张的工作到有大量自由时间的退休生活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参加老年团体有规律的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完成这种过渡,并且能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种爱好,达到健身与学习的双重效果。

4 徐州市公园绿地老年人使用现状

2019年,徐州人均公共绿地达15.74 m2,建成区绿化覆盖居全省前列,市区5000 m2以上的公园绿地已达到182个,其500 m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超过90%,“15 min绿色生活圈”基本实现,很多区域甚至已形成了“10 min绿地圈”。

通过对徐州市区几处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进行调研,大致了解到老年人对公园绿地的使用频率,但也反映出绿地所存在的一些普遍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绿地中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备,入口处及场地内高差变化处缺乏坡道及安全扶手,部分坡道宽度不够,轮椅进出不方便;绿地周边非机动车停车场地不够,电动车及自行车停放不方便;绿地内公共卫生间少或没有,分布不合理,标识指引少,寻找不方便,卫生间内空间小,没有扶手,缺乏坐便器,甚至部分卫生间没有水,卫生条件差;休息座椅数量少,形式单一,座椅维护不及时,影响使用;休息空间绿化遮阴不够,盛夏时节使用率降低;绿地内指示牌设置较少,并且不够详细,老年人不容易分辨方向;健身、娱乐设施设置较少,且距离入口较远,老年人不便到达,使用不方便;亲水场所安全防护设施较少,如果老年人携带儿童来绿地活动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5 适合老年人的公园绿地便民设计

5.1 公园绿地的规模要适度

公园绿地的面积与老年人对绿地使用的频率成正比,面积越大,前往绿地的人数越多,开展活动的形式越多,在绿地中滞留时间也越长。因此,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适度扩大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空间的建设面积,从而达到吸引老年人走出家门,进入绿地,丰富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形式、延长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滞留时间的效果。

5.1.1 适度扩大公园绿地的建设

老年人的聚集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面积以及适宜的环境,公园绿地能够满足老年人的这种需要,因此促成了老年人在绿地中聚会的增加,交流也相应增多,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会越来越强。故而在徐州现有出门500 m就能有绿地的基础上,加大中等规模绿地建设,丰富公园绿地的空间形式,为老年人户外活动创造积极条件,满足老年人的户外交往的需求。

5.1.2 丰富利用形式,延长滞留时间

通过调查了解老年人使用公园绿地的集中时间及活动场地,设计遮阴的植物或建筑小品,提供可供人围坐的桌凳,加强绿地管理和景观维护,使景点保持吸引力;制定计划,按时间年限、行业动向、审美变化等对绿地中的景观及设施小品等进行更新。当绿地中有了新的景观时,老年人停留的更久;地方政府定期举办民俗文化活动、老年大学开展现场教学和成果展示、民间社团开展文艺活动,都能够吸引老年人观赏,进而参与其中。

5.2 营造丰富舒适、类型多样的空间

5.2.1 充足的活动空间

公园绿地周边居民是该绿地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在充分了解这类人群的年龄结构及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老年人活动空间面积及所处位置;减少纯观赏性草坪的面积,合理增加老年人活动面积,将人员活动较多、经常被踩踏的草坪改造成塑胶活动场地或硬质铺装广场等活动空间。

5.2.2 影响空间使用的因素

5.2.2.1 景观类型

充分利用水体和植物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景观营造。如北京地坛公园中的中医药文化养生通过道路和溪流模仿人体经络布局,根据中医理论将人体器官与金、木、水、火、土结合起来进行区域划分。其中水体景观区对应人体的肾脏,布置了跌水、小溪等不同形式的水景,水景旁的植物配置也十分别致,老年人尤其喜欢在这里逗留。

5.2.2.2 遮阴度

由于徐州夏季长且高温多雨,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多选在遮阴度较好的空间中,因此公园绿地可以通过构筑物和植物提高空间的遮阴度,多利用花架、凉亭等建筑小品营造可以遮阴的顶界面要素,同时种植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以提高遮阴度。

5.2.2.3 围合度

空间的围合度随着围合界面的减少而不断降低,结合老年人渴望社会交流又希望不被过多打扰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主要以半开敞空间为主。如果环境中适合老年人的半开敞空间较少,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种植、建设花架等来营造;而相对封闭空间则可以减少植物种植、增加通透性来降低围合度。

5.2.2.4 明亮度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或疾病,导致对光线的敏感度降低,对环境中光线变化适应时间变长,因此希望身边环境有良好的空间光照度。在公园绿地中,明亮的空间更容易吸引老年人,可以多种植枝叶密度适中的落叶阔叶植物,同时注意减少反光度过高的人造景观,从而营造既明亮又不刺眼的老年人活动空间。

5.3 空间构成要素的适合性设计

5.3.1 场地设计

5.3.1.1 老年人活动场地

老年人的主要健身方式以活动强度不剧烈、节奏较缓和的散步、打太极为主,同时老年人肌肉和骨骼发生退化,公园绿地活动空间需要适合他们身体特征及运动类型,具体涉及到以下方面。

(1)园路。园路宜曲不宜直,景观宜藏不宜露;园路应避免高差变化过大,如遇局部地形起伏较大时,既需要设置台阶,也需要设置坡道;路面铺装材料要抗压防滑,铺设时要做到表面平整,遇台阶处要注意铺设效果不能使游客难以发现高差变化。

(2)地形。老年人腿脚不灵活,遇地形变化时应以坡道为主,少用台阶。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坡道的坡度不宜超过8%;当坡度超过8%时,每10~20 m需设置休息平台;坡道宽度不能低于120 cm,坡道应设置扶手,坡面铺装应选择平整、耐磨、防滑的材料,并建议采用透水材料以保障路面排水良好。

当公园绿地中设置台阶时,若在2级以内,踏步高度以10~12 cm为宜;若连续6级以上台阶,踏步高度宜为8~10 cm;如果台阶数量连续12级以上,则应设置休息平台。

5.3.1.2 老年人休息场地

老年人体力不佳,在公园绿地中需要多为老人提供休息场地,可以利用植物、建筑、地形、水面等要素来规划场地;绿化既要保证夏季浓郁的遮阴又要考虑冬季充足的日照,应当以落叶阔叶乔木为主;坐凳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从而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应当为动静喜好不同的老人提供不同的场地。爱热闹的老人多以小群体形式活动,需要有一定面积的活动空间,但不宜过大,既相对独立,又不过于封闭,有遮阴有坐凳;爱静处的老人需要私密性较高的空间,在风景优美的安静处,与其他空间相对隔离,不易被打扰,结合人文景观设置可供老人独自开展相关安静活动。

5.3.2 活动设施设计

5.3.2.1 坐息设施

园林绿地空间中的休息设施常见的有石质桌凳组合,亭、廊、榭、花架等建筑小品内部的座椅等,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群体活动。除此之外,花台、水池边缘、矮墙丰富了老年人的休息空间,并可以通过平面布置能够营造出小型半开敞或半私密空间,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领域要求。

坐具应当位于空间边缘,至少有一面是游人无法通过的,可以植物、建筑、地形、水面等作为作为界面要素成为依靠的背景,并且注意休息空间和其他类型空间的交流,能够尽量保证老年人在休息空间中有开阔的视野。

5.3.2.2 健身设施

健身设施是老年人锻炼时较长时间逗留的地方,应设置在易找到、易看到、易到达的位置,并在健身设施附近设置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栏,使老年人在健身的同时可以获得正确的健身养生知识。

5.3.2.3 卫生、照明设施

卫生间要设置在老年人活动场地的附近,注意隐秘性;卫生间中除设置蹲位外还需要设置坐便器,并且在每个厕位内设置扶手,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室内地面应无积水、防滑。

老年人活动空间需要足够强度的照明强度,应当以间接照明为主,以防出现眩光,但要保持一定的亮度,方便老年人夜间行走;公园绿地中的灯光照明应做到高、中、低3个层次都有光源。

5.3.3 空间景观设计

5.3.3.1 水景观

在公园绿地的水景观类型中,老年人更喜欢自然形态的水体,而不是人工痕迹很强烈的规则式水体。水体的类型能够做到动静结合,靠近相应类型的老年人活动空间,与空间特征相得益彰,起到烘托空间气氛的作用。

在考虑到水景观形式的同时需要注意安全防护要求,无论是不让人靠近的水岸线或是能够让人亲水的平台,又或者是水中汀步,都需要考虑到对老年人的提示与安全防护作用,要注意防水防滑以及间距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步幅,尽可能在保证老年人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他们亲水近水的需求。

5.3.3.2 景观小品

公园绿地中的景观小品可以结合本地历史与文化进行设计以丰富其表现形式,如滨湖公园中镂刻了历史名人的诗文的灯具;小南湖苏东坡一生足迹的地面雕刻等。

也可以从老年人的健身养生需求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的保健知识进行雕塑设计。或复原老年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如云龙公园中摊烙馍的铜铸雕塑,不仅吸引到很多老年人,引起他们的回忆,而且也让年轻人了解传统的生活方式,传承了历史。

5.3.3.3 植物配置

公园绿地中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首先考虑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舒适的活动环境,同时兼顾保健功能,既能在冬天有充足的日照,夏季有大面积的遮阴,而且植物本身无刺、无毒、无飞絮与落果,不宜致病。

不同植物种类的搭配可以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吸附灰尘、消除噪声、降低辐射,释放负离子等,可以清新空气,使老年人在这样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身心舒畅、强身健体、增强活力。

6 结语

徐州老龄化程度已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但在公园绿地中针对老年人的空间设计与建设明显滞后。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优先选择公园绿地,只有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活动空间,才能保证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质量,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颐养天年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绿地景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景观平面图》
走进绿地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