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的网课故事

2020-11-27 06:40宋鸿沄
家长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琴小曼堂屋

□宋鸿沄

放眼望去,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是宠大的,也没有一个伟人是娇惯长成的。

小梅,农家女,15 岁,家境贫寒,娴静勤劳,一心上进;小琴,山村女,16 岁,温饱之家,刚强坚韧,明达事理;小曼,15 岁,城市富家女……故事就在这三个女孩之间展开。

她们本来都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穷也罢,富也好,日子还算安宁。但一场疫情却着实激起了片片涟漪。

“大(爸),猪草打好了吗?”小梅走进堂屋。这是一排三间的茅草土坯房,两边的东西正房,爹娘住一间,小梅和弟弟住一间。中间的堂屋里摆着几件陈年家具,漆皮早已脱落。那是小梅父母结婚时勉强置办下的家具,一张饭桌,四个凳子,一个脸盆架在堂屋门左侧,上面挂着一块小镜子。常年的灶火烟熏得堂屋有点灰暗。

“还没咧。”小梅的父亲应了一句。

“哦,那我一会儿去打。”小梅爽快地答应着。

“咋?没上学咧?”岁月让这位父亲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脸上已添下几道深纹。

“俺刚去了一趟学校,老师说疫情期间要上网课,时间相对自由些,白天、晚上都可以。”小梅说着,似乎想起了什么事。

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山村,小琴也接到了类似的学校通知,“面授课程改为网上授课”。初春的太阳照在大山之侧,也照在小琴的心里。小琴爱看书,各类文学作品倒是看了不少,这得益于老师的收藏。小琴所在的村子在山坳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通向镇子。山坳里没有网络,更没有无线信号。小琴经常抱着母亲的手机到镇上找信号,但镇子离家有点远。

东部地区某个大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小曼的父母一个经商,一个在机关任职,家境优渥。住着跃层的大房子,装修豪华,周末父母还会带着小曼去近郊自家的别墅放松,她从小出门都是高档汽车接送。作为这个家庭的独女,小曼从小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上中学后,小曼从不缺零花钱,手机更换的速度也非常惊人,新款必追。

村外赶牛人的吆喝声打断了小梅的思绪。

“大,老师说上网课得有电脑或手机……”小梅和父亲拉着话。父亲木讷地从衣兜里摸出手机,老年手机,按键的那种。小梅一下子笑出了声。

“大,不是这。这种手机上不了网课。”

“呃,那咋?”一个没啥文化的中年农民理解不了那些新东西。但有一条谁都懂,要置办新东西得花钱,可家里没有钱。

“大,没事咧。俺找同学二狗子借了一个。他大有一个旧的,还能用。就是没有电话卡,得找网络才能用。大,咱村委会那里据说有网。大,有时间跟村支书说一声呗,看能不能让俺去蹭网。”小梅眨眨眼睛。

“好。”父亲的眼睛里泛起了光,毕竟最大的问题已经让女儿解决了。

大约同一时刻,大山里的小琴也遇到类似的技术问题。手机是有的,虽然是母亲的旧机器,但还能使,只是没有信号啊!路途远近且不论,镇上的学校封闭管理,暂时关了门,没法蹭网。当地政府和学校帮助山里的孩子解决了大部分手机流量问题,剩下的信号问题就得靠小琴自己想办法了。

小曼昨天就跟父母说了上网课的事,并且同时声明要购置顶配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加起来要三万多块钱。父母半句话没有,照办。今天设备就到位了,摆在小曼书房西班牙进口的写字台上,效率不可谓不高。小曼一看,不高兴了,非要把电脑拿进卧室。父母无奈,只能照办。

“大,问得咋样子咧?”临近吃晚饭时小梅轻声问着父亲。

“支书很支持咧,就是咱村所白天人多,拉呼事的乱里八哄。支书说晚上清静些嘛。”爹心情倒是放松了很多。

“大,那没事儿。俺老师说咧,晚上看录制好的课程也一样咧。”

“啥时开嘛?”

“明个晚上。”

转天白天,小梅照例帮着家里干了一河滩的活计。打猪草、给地里干活的父母做饭送过去,还帮着做了些农活,下晌回来接着做晚饭,中间还穿插辅导弟弟的功课。弟弟小,刚上小学,还是个贪玩的泥猴。晚饭后,小梅拿起书包向村所走去。初春的夜还很冷。

“多拿上件厚衣。”小梅的母亲在堂屋叮嘱。小梅的父亲披了件棉服,又拿起一件,前后脚地跟着女儿。

“大,你回吧,俺自己行。”小梅接过棉衣,对父亲说。

“没事,走咧。”父亲点着了一支廉价的纸烟,跟在女儿后面,就像保驾的金甲天神。路黑,村所里没有啥人,女儿大了,怎能放心让她一个人摸黑。就这样,爷俩来到村所。支书白天特意搬来一张小桌,上面铺了两张旧报纸。支书还叮嘱值班的小张:办公室的电闸别拉,留着WIFI 信号给这爷俩。小梅开始上课,三堂课共计两个小时左右。上英语课时,小梅还跟着视频念了起来。小梅的爹坐在厅里角落的一个小板凳上,默不作声,只偶尔默默地抽着纸烟,似乎在享受着女儿的课堂,出了神儿。“可不敢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年男人此时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

小琴村里半山腰稀松地拉着几根电线杆。听村里人说电线杆附近有手机信号,小琴打算爬山去试试。吃完早饭后,小琴背着书包,带上水壶,一路爬山而去。从村子向山上爬是没有路的,小琴只能依据山势来判断攀爬的路径。50 米,100 米,150 米,大概在这个高度,快到半山腰时,小琴找到一根电线杆。她在附近找了一块相对平坦的地坐下来,打开书包,拿出上课用的材料。幸运的是,确实有信号。就这样,每天上午小琴坚持上课。小琴很高兴,没有耽误课,山腰处清静,没人打扰,而且每天还可以爬山健身。就是小琴母亲有点担心,每天出门前总会唠叨几句,“娃儿,晓得山道当心撒,可不敢出事撒。”小琴也总是回道:“妈,我晓得撒!”

再来看看小曼。零花钱的充裕和家庭生活的优越让小曼觉得没有什么她做不到、买不到、得不到的,有钱就可以任性。这不,书包里又多了几样高档化妆品。平日里满身大牌已经提不起她的任何兴趣。加之疫情期间多数情况只能居家,让小曼倍感无聊。书是看不进去,学习更是可笑的负担,她想的只是玩乐。生活的空虚侵蚀着她萌芽的灵魂,百依百顺的父母不知道的是,小曼小小年纪就开始了早恋,男友是街头小混混一类的那种黄毛,这也是她分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小曼不知不觉间开始堕落了。那天晚上,小曼母亲想和闺女说点事,无意间推开女儿房门,只见女儿光着上身,坐在床上,面前摆着笔记本和手机,摆弄着各种姿态。小曼在裸聊。

物质贫富并不是区别一个人的标尺,精神富足才是。家长除了满足子女合理的物质需求外,更要把丰厚的精神食粮和优秀的家庭文化传给孩子们。常言道:“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勤劳、节俭、正直、奋发、自律,这些才是留给子女受用终生的最有用的财富。放眼望去,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是宠大的,也没有一个伟人是娇惯长成的。他们哪一个不是风里来、雨里去,各种奋斗,各种吃苦。聪明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人世间的多种困境,让孩子成长为可以战胜困难的斗士。

猜你喜欢
小琴小曼堂屋
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建筑形制研究初探
——以上新屋为例
一颗顽固的牙齿
喝醉的证据
守 望
解释不清
闯入快快国的慢小曼
我的同桌是“闪电”
七个花开的日子
父亲的笑容
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