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争情报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研究*

2020-11-28 06:23刘红芝刘春梅张冬梅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馆员科技成果

刘红芝,刘春梅,张冬梅

基于竞争情报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研究*

刘红芝,刘春梅,张冬梅

(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002)

分析了竞争情报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及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优势,阐述了竞争情报视域下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为相关人员和研究提供参考。

竞争情报;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知识经济进展迅速,高校科研资金也随之快速增长,科研活动活跃,科研创新不断,科研成果斐然。然而,大量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调查,高校专利运用水平较低,有效专利实施率仅为13.8%,产业化率仅为3.7%,远低于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专利权有效实施的最主要因素。竞争情报分析可帮助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及企业全面了解竞争对手及自身状况,使得企业从繁冗复杂的数据收集分析工作中解脱出来[1],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益,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和知识的重要载体,随着新时代信息和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其角色和定位也发生着重要的变革,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科技情报服务的主力[2],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情报竞争方面必然要担负起主要责任,发挥重要作用。

1 竞争情报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是人们收集、分析和传播有关经营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的准确、相关、具体、及时、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情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竞争情报研究是高校在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中,为了全面掌握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状态与转化能力,也为确保自身科研成果的竞争能力,收集、分析和传播的有关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情报,同时对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具有同等竞争价值的研究成果转化的效果、动向等展开系统全面的探究,并将与之关联的资料进行整理、评判、解析等综合活动,最后达成情报信息产品的行为,所以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对与之相关的竞争情报进行研究是保证科研成果顺利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评价一项科研成果最终价值的根本指标,是该科研成果投入到实际应用并能够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而情报服务的最终成果和最高目标,也是将所服务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产学研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从事情报服务的图书馆,能够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从竞争情报的高度,为高校科研人员或科研部门提供“技术市场竞争情报”,推动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走向市场。把高校的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送到企业,将企业的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直接结合起来,使高校科研工作一开始就与企业的需求紧密联系,进而缩短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2 竞争情报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优势

竞争情报是科研竞争的必然产物,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竞争是科研成果社会化、市场化的一种必然表现,有效的竞争情报分析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支撑,因此,将竞争情报分析融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是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手段,如用SWORT分析方法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及外部有利因素和威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认清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制订和实施正确的科研成果转化竞争战略。高校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并带来经济效益的科技产品,而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信息素养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起积极作用,根据国外的相关实践,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商业信息搜寻、专业数据库检索、信息分析软件应用、专利信息检索,甚至市场信息调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3]。

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竞争情报活动,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有明显的优势:①图书馆拥有海量信息与精确的竞争情报服务手段。高校科研人员主要精力往往集中在本专业领域内,对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信息涉猎较少,这就会造成科研成果错过了最佳的推广时间和推广成本增加等问题,甚至科研成果根本没进行推广而将成果束之高阁。而竞争情报服务通过采集、整理不同的媒介、类型和科研成果转化相关信息,如竞争对手信息、科技情报等,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为科研成果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②拥有专业的情报服务人才。高校图书馆有较多的情报专业人才,是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基础。竞争情报服务工作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不仅要对收集的情报信息进行整理与全面分析,还要开展专业性强的竞争情报咨询服务活动,这均需要丰富的情报服务知识。③竞争情报的非凡影响力。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过程中,需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竞争情报分析,并形成竞争情报分析报告,这些活动可提高信息分析馆员的业务素养,推动图书馆融入学校科研环境,进而提高图书馆效益。

3 竞争情报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集散地,立足于自身优势,在开展竞争情报推动科研成果走信息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中,应适应新的科研活动的需要,不断构建新型服务模式。

3.1 设立竞争情报专门馆员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先进的路子,运转模式较为成熟,国外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经典实施案例为中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高校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门的竞争情报图书馆员,其主要职能为获取科研人员的联系信息,并主动与之合作,嵌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将企业、科研人员和图书馆有效联系起来。搜集科研成果转化所需的商业信息与市场动态,分析信息并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报告。作为专门服务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竞争情报馆员,必须具备以下专业素养:①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竞争情报馆员必须能够及时搜集科研成果转化所需要的商业信息,随时掌握本校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情况。②较强的竞争情报分析能力。竞争情报馆员必须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符合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信息,并通过深度的信息分析,对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此为高校和企业间的谈判提供依据。③较高的综合素质。竞争情报馆员必须是高级复合型人才,不仅具备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还具备其他专业相关知识技能,不仅具备科研成果转化所需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能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2 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竞争情报分析对馆员素质要求较高,需具备经济学、情报学等领域的知识技能,仅仅靠一两位竞争情报馆员,工作比较吃力甚至难以完成,必须在高校图书馆建立高质量的竞争情报服务组织,通过多个学科的图书馆员共同参与、协作完成,使其更好地符合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

首先馆长、副馆长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制订,同时协调处理图书馆内部及图书馆与科研成果负责人、学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关系问题;其次,从图书馆各个部门调取优秀馆员任命为竞争情报馆员,在人员抽调时要基于工作需求,兼顾馆员的专业、知识结构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调整,使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要求,同时对竞争情报馆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其竞争情报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严格培训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任命成绩优秀者为项目负责人,明确各位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提高成员内部的团队合作能力;再次,建立健全竞争情报服务管理制度体系,该体系要包含科研人员的管理体系、科研成果转化程序的规范管理体系、科研成果转化竞争情报数据的管理体系、科研成果转化竞争情报服务条款与服务措施等,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有序进行;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实施一定的奖励激励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4]。

3.3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内容为馆藏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等服务形式,但这种传统的知识服务模式限制了图书馆介入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度,高校图书馆在设立竞争情报馆员、构建完善的竞争情报组织和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和信息服务平台。首先,加强与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专题情报数据库;其次,推行多元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策略,依托各类科研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线上平台,打造“互联网+”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如徐州医科大学与百度、东软、华为等六家企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建数字医学研究院,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建设;再次,建立并不断完善线下科研成果推广平台。利用社会资源,依托各级政府,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地方科研研究院、大学科技园、新型研发机构等综合性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活动发展迅猛,取得了丰硕成果,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速中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国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重要工程之一[5]。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要想获取市场竞争优势需要竞争情报研究,而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竞争情报服务工作也是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随着中国对科研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大,论文、专利、专著等科研成果的产出迅速增长,而与之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却没有明显变化,图书馆具有明显的技术、资源、人员优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深入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创新竞争情报服务模式,构建完善的信息和知识服务平台,支撑本校科研成果转化。

[1]李嘉璐.大数据环境下行业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情报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4):44-47,69.

[2]杨婷,杨勇,徐天茂.高校图书馆科研竞争情报服务用户需求分析——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情报探索,2014(11):85-88.

[3]王岚霞.面向科研成果转化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8(7):60-64,71.

[4]孙琴,刘瑾,厉娜,等.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与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16(22):90-92.

[5]栾春娟.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实证分析与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3):265-273.

刘红芝(1980—),女,副研究馆员。刘春梅(1978—),女,馆员。张冬梅(1981—),女,馆员。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竞争情报视域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信息与知识服务体系研究”(编号:2018SJA098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2095-6835(2020)20-0071-02

G358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0.029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馆员科技成果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探究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