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分析*

2020-11-28 06:23唐玉荣兰海鹏范修文张永成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人才

唐玉荣,兰海鹏,范修文,张永成

对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分析*

唐玉荣,兰海鹏,范修文,张永成

(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工科人才随之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中国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创新教学体系等有效途径,来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发展提供新工科储备人才。

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体系;师资队伍

中国一直遵循着科教兴国的发展理念,教育事业一直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革,新工科人才更加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与经济管理能力,是全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1 中国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中国高校当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与政府的重视,工科院校也开始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得到了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进步离不开国家与政府的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与指导意见的支持。但是就当前状况来讲,中国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完整的教材与课程资源。还有一部分高校并没有成立为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院校,无法为工科学生提供教育平台。

近年来,中国虽然已经开始向各个理科高校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还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当前高校内新工科的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不同的局面,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高校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此类高校不重视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方面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未形成新工科建设的意识理念。②院校内的创新创业氛围不足。一些高校范围内不重视创新创业理念的贯彻,以至于校园内缺乏创业氛围,令一些有想法的工科专业学生无法得到有效指导。这些院校仅仅停留在创新创业的初级阶段,单一的基础课程难以适应行业市场,各类课程的开设缺乏有效连接,致使创业课程无法发挥自身效用,难以为工科学生提供实质性帮助。③师资力量欠缺。一部分高校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导致创新创业课程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在大多数高校中,创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兼职代课,在创业教育中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书本知识,无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无法迎合日益发展的行业市场。④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院校内资金与制度上的缺乏,使工科学生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系统化的实践教育平台,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发展。

2 培养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模式分析

2.1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

虽然当前的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建设,是导致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在创业教育中投入了人力与物力,建造了“众创空间”此类创业基地,但由于不完善的组织制度,难以取得理想的实践学习成果。组织结构上的缺失,使创新创业活动缺乏多样化建设[1]。比如,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只是被挂靠在某一职能部门之下。因此,要从整体上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以建设组织结构为切入点,建设全新的创新创业学院,同时配备齐全的师资力量与管理人员,完善基础教学设施,全力投身于新工科人才的建设之中。

在当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在院校内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鉴于此,各大工科院校应设置创新创业学科,建立崭新的创业学院,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列举优秀“工科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院校需要制定可行性计划,引入优质师资力量参与新工科人才建设,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完善的制度保障能够实现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时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包括定期进行人才市场调研工作、建立毕业生分析制度、严格执行创新创业课堂开设以及管控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修学与复学制度。

2.2 创新构建教学体系

在高校的新工科人才建设过程中,需要创新构建教学体系,坚持将专业领域与创新教育结合的理念,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并加强专业基础课与创新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在创新教学体系中,需要进行必修知识的创新,开设基础课程与创新思维训练两门新型课程,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2]。对于工科学生来讲,课程建设需要围绕技术课程平台中的必修模块进行,在专业领域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建设,使学生所学的专业领域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在建设教学的同时需要考虑设置多样化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课程选择,其中可以包括跨专业领域的课程,学生所获学分可设置为拓展学分。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可以根据本专业特点设置创新模块,来加强培养人才。比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学科中,可以设置“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同时,高校应积极开展创业竞赛,以自身专业技术为核心,开创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院校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课程开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开发多个创新模块,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毕业之前所有的创新创业内容模块,明确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

2.3 建立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

为了在工科院校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模式建立之初,应该设置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体系,以便全校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设置基础性创业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工科学生的创业需要。在创业教育进行后期,教师可以对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经过一系列的培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大赛。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若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教师应给予全力支持,向院校申请创业资金。通过院校的全力支持,能有效帮助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3]。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该包含基础级、竞技级以及产业级三种不同层次的课程。

不同课程层次具有差异性的课程目标:基础级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创意激发、商业机会判断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内容设置简单易懂,适合所有工科学生学习。竞技级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活动,了解市场发展前景。产业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为主,需要掌握商业计划书的制定技巧以及项目管理知识。通过建设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4 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

要保障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院校内必须打造一支专业化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师资团队需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鉴于此,院校内必须改变以兼职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学生能否有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创业指导,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教师的定期培训能够提升其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训练,能够令教师了解实时变化的行业市场,进而为学生提供精确的风险评估,降低学生在创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对年轻的师资力量进行培养,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中注入新的能量,院校应致力于将年轻教师培养成为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除此之外,院校可以邀请一些年轻的企业家到校园内开展演讲,请风险评估家对学生的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开设创业教育研究活动。除了加强建设师资力量以外,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与学生加强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创业理念,并参与其中一起进行项目研究。积极轻松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成功企业家的演讲视频,使学生学习创业经验与逻辑思维,以此来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社会生产与经济生活都开始实现新的转型。新工科人才培养在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中,要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创新教学体系,令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紧密结合,才能在新时代下培养优秀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1]汤丽萍.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8(10):56-57.

[2]刘勇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新乡学院学报,2018,35(9):73-76.

[3]杜义浩,马俊霞,谢平,等.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41(2):17-20.

2095-6835(2020)20-0077-02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0.032

唐玉荣(1982—),女,黑龙江巴彦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塔里木大学,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工程。

张永成(1991—),男,云南楚雄人,硕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工程。

*本文系塔里木大学拖拉机汽车学重点课程项目(编号:220101457);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编号:220101604)资助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人才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人才云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