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走出去”与公示语英译策略研究
——以苏北城市徐、淮、连为例

2020-11-28 10:08王洪玲
现代交际 2020年24期
关键词:英译走出去译者

王洪玲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外文化宣介、交流、贸易等途径,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塑造中国文化大国形象。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性决定了其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文化因素,大多情况下带有文化传播的目的。翻译话语为文明发展提供了滋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态度与立场,是文化融合和文化发扬的重要介质。

一、概述:文化力、传播力与翻译

江苏文化“走出去”是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江苏城市主动作为,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知名度和开放水平。文化“走出去”实质是一种文化对话,是基于现有文化资源,将文化力转变成文化品牌,通过一定的传播路径,形成传播力,实现文化存量向文化增量的转变。文化传播力指的是推动一国文化向外传播,使其由民族文化“泛化”为世界文化的力量。[1]传播力归根结底来自传播内容,翻译则是两者融合的手段,是文化对话的桥梁。江苏文化异彩纷呈,优化区域文化外译传播途径,提升传播性翻译质量,将显著促进江苏文化因子在世界文明库中得到复制、变异、选择与认同。

二、江苏文化“走出去”与公示语英译

江苏文化历经千百年发展,多种文化集聚。苏南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在文化特色凝练,文化输出途径、意识、投入等方面成效显著,以徐州、淮安和连云港为代表的苏北地区在对外国际形象打造、文化传播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近年来,区域特色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的重要辨识标记,苏北城市区域特色文化也是江苏文化“走出去”一盘棋中的重要内容。徐州的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红色旅游文化,淮安漕运开放文化、周恩来“读书报国”红色文化及连云港的海洋文化、西游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中都占有独特地位。近年来,江苏各城市都积极主动加速国际化步伐,而公示语是一座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际化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苏北城市公示语的翻译,要尽快予以完善,以净化和规范语言环境,体现文明程度。

三、苏北地区公示语英译现状

最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形象莫过于“视觉形象”和“历史文化形象”多方合力的公示语翻译。[2]“视觉形象”基于公示语内容选取、版式设计、形象展现等,“历史文化形象”聚焦于公示语翻译所传达的源语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等文化力。通用类公示语和文化负载类公示语英译,注重城市整体国际化语言环境,文化负载类公示语汇集地域特色文化。

(一)苏北城市通用类公示语英译现状

语料分析显示,苏北三座城市在多数公共场所都设立了双语甚至是多语翻译,但表达混乱、拼写错误、句法不通、文题不符等现象普遍存在。首先,不统一现象严重。译名不统一,用词不统一:语料分析仅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英译就有13种之多,garbage,rubbish,trash等混用;拼写不统一:相同人名、地名、文字、概念等前后版本不一致。其次,拼音代替翻译,如知青林译为ZHIQINGLIN,LU或Lu代替Road的现象在三个城市中均很常见。最后,部分场所误译、乱译现象严重。如某房地产宣传语“中国梦飞九天”译为“Chinese Dream flies nine days”,完全是无厘头的中式翻译,会让受众误解,降低文化认同,消解文化传播力。

(二)景区、景点文化负载类公示语英译现状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特有的词、词组和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而旅游景区公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能体现一个地区的独特历史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和代表性。[3]景区解说词、历史人文典故介绍等文化负载类公示语英译,是区域特色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介质。苏北城市文化负载类公示语英译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望文生义,中式表达,忽视文化力和文化蕴含,随性翻译。“十丈崖”译为“Ten Zhang Cliff”。徐州楚王陵中的“楚王像”中文解说这座雕像是根据出土的楚王遗骸复原而成,英译为:“using the remaining bones of the king the experts preserved the Stature of the king.”(通过使用遗留下来的楚王骨头,专家们保护了楚王像。)译文与原文内容出现了较大背离,难以实现文化力的传达。其次,辞藻堆砌,文句繁杂,表述晦涩。公示语是为了提供信息,工具性特征明显。语义重复违反了经济原则且容易出错,极有可能在接收时被语境选择性地淘汰。[4]最后,部分牌示解说英译存在大篇幅漏译现象、信息传递丢失严重、文化传播力度不足。

四、公示语英译:译者策略

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决定了翻译内容的传达、转换、保留等功能,优秀的翻译基于译者凝聚的文化力,借助公示语传播媒介,融入世界文化长河中。因此,译者策略的采用对翻译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通用类公示语英译策略

1.统一性策略

通用类公示语包含道路、交通、机构、景点等公共服务场所,为受众提供环境信息或服务指南,对受众起到提醒、告知、约束或限制、强制受众规范自我行为的公示语。译者应采用统一性策略。(1)统一于国际惯例。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一些公示语在目的语中已有公认的译法,不妨借鉴或直接“拿来”。这种借鉴能够实现语用等效,避免歧义和误解,也是远离中式英语的好办法。[5](2)如果有沿用至今、被广泛接受的译名,或在国内标准,如《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等中出现的统一、固定译名,可以直接使用。(3)如果既没有现成的英文公示语可以借鉴,也没有固定的译名可以用,英译可以统一到权威官方网站、报刊和辞典。如垃圾分类在国外主流媒体Newshub,Reuters等有非常精细的表述,可多方借鉴,统一使用。(4)统一性还存在于同一个城市,同一景区公示语英译的一致性,当然这需要译者和管理者的统筹沟通协调。

2.工具性原则

公示语英译不仅是内涵、语境的综合衡量,更要突出它的工具性特征。有些公示语要采用转译、意译等方法,才能使受众在特定的语境中即时领悟传达的信息,引起内心认同和行动配合。如徐州东站的公示语“地面湿滑,小心摔倒”,译为“Slippery Floor,Caution to Fall”,译者采用了直译方法,在语言、语用上欠缺,消解了语言力,是典型的中式英语。译者若转换思路,基于公示语的工具性可译为:“Slippery Floor;Watch Your Step”,或省译为“Slippery Floor”。对于抒情意味浓重的公示语,如“魅力家园,心灵胜地,你我同享,勿丢垃圾”,可基于核心词“勿丢垃圾”直接译为“No Littering”就足以实现其语用功能了。

3.译者选择:译与不译

公示语英译实际上是一种严格控制的“刺激—反应”过程,是有形的公示语语言与无形的受众认知语境两者的合力。[6]译者在面向受众时要充分考虑其文化认同和接受心理,做出合理的提前预设。对于带有规约性的公示语要遵循语用、语体中的礼貌性原则,采用意译、转译等方式,取代规定、制约甚或胁迫式英译。如“严禁停留”可译为“Please Keep Moving”。有些公示语是纯粹针对国人的不文明行为而特设,如“严禁随地吐痰、便溺,违者罚款”,这类公示语英译不但无益于交际和传播,反而有损自我形象,不必翻译。

(二)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1.译者主动性与文化保留和补偿

公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在英译时要遵循英汉文化的语言差异,考虑其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及审美价值等文化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修辞或内涵典故等。[7]文化保留是指译者通过直译或音译等手段,将源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原封不动地保留;译者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充分认知由于文化缺省造成的意义真空,借助诸如直译、意译、转译、增译、加注变通等方式,完成译文中的语义连贯和情境对接,实现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减少文化意境、蕴意和审美的缺失。此外,译者还可以采用文化补偿解决源语和目的语符号的内涵和外延的差异,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如徐州两汉文化凝练和呈现出的各历史渊源背景、名人典故等,对于国际受众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因此需要针对采用意译、释译、补译等各种方法,借鉴、阐释、追根究源,使文化翻译词汇更加精准。如徐州博物馆中“铜量”,原译为“Bronze Liang”,“铜量”是古代计算体积的量器,原译直接用拼音“Liang”取代翻译,没有有效地保留和传达该器皿的文化内容,可采用释译加拼音组合,译为:“Bronze Volumemeasuring Vessel(Tongliang)”,从而实现双语文化共生和文化认同。

2.译者选择性与文化过滤

译者有时基于文内因素(公示语的内容)和文外因素(制作场所、文字传播媒介、文本发出者等),对部分文化负载类公示语英译时会进行文化过滤。文化过滤是根据实际需要,在英译过程中将相关文化概念和文化因素直接删除,使公示语更加严谨、清晰。如“游客必须每人持票入内,废票、伪造票不得入内”,译为“Admission by Valid Tickets Only”;“心触一片净土,爱博一片蓝天”,翻译时放弃中文“重精神感受、想象力和意境”的表达方式,采用英文重“客观、具体、写实”的方式,直接译成“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即可。译者在翻译中需要因时依境,恰当处理文化信息,体现语言风格差异,选择恰如其分的翻译策略,在文化过滤的时候,实现文化互补。

五、公示语英译规范性策略

(一)战略统筹,动态化管理

公示语英译是政府管理部门、译者、制作者等多方协同,共同创设的成果。首先,要树立国际化视野,坚持国际化策略。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要站在文化发展战略高度,统筹协调,加大投入,以严谨、负责、高效、动态方式实现公示语翻译的路径、思维、管理等创新。其次,动态化管理。公示语体现的是静态的信息,要保持动态的更新。要事无巨细,责任到人,推行实时更新,贯彻即时更改。最后,建立多模态的实施和监督渠道,如公示语翻译网站,公众号,热线电话等,以开放包容的态势,随时接收受众的反馈、检验,确保社会合力下达到合理化翻译目标。

(二)机构化运作,智库式保障

公示语英译要打破“散装”状态,实现机构化运作。第一,政府牵头,建立相关翻译资格认证机构和译文权威审定机构,成立公示语翻译委员会,推行翻译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从源头上提高翻译质量。第二,开展文化交流,调动文化传承名家、文化传播代表人物与翻译机构开展学者对话,跨领域交流,建立专家库,提供公示语英译的智库式保障。

(三)协同发展,区域合作

公示语英译还要做到行有方、协有据。针对文化特征,区域协作,形成文化合力,增强文化传播力。针对苏北文化,突破地域,打破文化分割。如把淮安水运文化、《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里文化与连云港的海洋文化和西游记文化进行区域合作,增强文化关联,统一规范,统一翻译,形成基于区域特色文化的文化合力,延展江苏文化“走出去”整体风采。

六、结语

江苏文化“走出去”更需走进来,走进来强调的是文化自省和文化自觉意识,要以文化战略的高度优化以区域特色文化为核心的外译传播途径。翻译是语言间社交的工具,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8]公示语英译作为文化“走出去”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要积极谋划,谨于实施。译者、政府部门、制作者、公众要以文化战略的高度实现译文和语境的解构和重构,促进文化弥合和再生。因此,苏北地区要高度重视,创新传播路径,提升公示语英译文化力和传播力,促进江苏文化在世界文化长河中更加绚丽多姿。

猜你喜欢
英译走出去译者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