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品的劳动特质与价值定位

2020-11-28 10:08鄢雨晴
现代交际 2020年24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劳动产品

鄢雨晴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1306)

相较于传统产业的技术特性,信息产品以凝结着人类劳动的信息为生产基础,继之以现代电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手段进行加工、生产、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信息通讯产业和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而信息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价和竞争策略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信息产品的劳动特质的理论起点出发,分析信息产品的劳动特质及其价值定位,推动信息产品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发展。

一、信息产品的基本内涵

信息产品是以信息为内容经人类智力劳动加工而成的产品,也是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满足人类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劳动产品。信息产品可分为有形信息产品和无形信息产品。有形信息产品是以固定的或特定的物质载体为物化对象的产品,如电子科技信息产品、手工工艺信息产品等。无形信息产品指无特定物质载体的信息劳动产品,如课堂教学、咨询服务、广告招商等。有形信息产品和无形信息产品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通过对信息搜集、筛选和分类,加工和再加工,实现了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环节。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产品的产生和完善,有利于个人生活便捷化和促进经济产业升级化。科技发达、信息畅通的大数据时代,信息产品能够合理储存、转移、筛选、分类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资源与经济产业的结合是引领智能化时代的良好开端,这种优越性不仅体现在企业发展上,更落实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信息产品的劳动特质

(一)信息产品劳动特质的理论起点

信息产品中包含的信息劳动是其不同于其他劳动产品的根源。信息劳动,顾名思义,是以信息的搜寻、筛选、分类等为主要劳动流程创造价值,是智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为辅的劳动过程。分析信息劳动的独特性可以从劳动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视角展开。

1.从劳动者的视角看,信息劳动以脑力劳动为主

信息产品中包含着信息劳动和一般劳动,后者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进行产品的包装,运输和销售(在此过程中劳动实现了对象化或物化)。研究信息产品的劳动特质,必须从信息劳动出发,深入剖析信息劳动同一般劳动的具体差异。

从劳动者看,生产信息产品的劳动(这里指信息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有用劳动。相较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中直接生产物质资料、创造物质财富的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生产信息产品的劳动往往具备更大比例的脑力劳动或智力劳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劳动特性是人的体力劳动占更大比重,信息通讯业则倾向于人的智力开发和脑力运转。信息主要由劳动者的智力劳动而得。

2.从劳动对象的视角看,信息劳动不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

从劳动对象看,信息劳动不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劳动对象是劳动者施加劳动这一行为的客体,信息产品的劳动对象是信息。不同于加工整合后的信息,劳动对象所指的“信息”是未加工前的、以意识形态形式存在的信息本体。信息的加工以原有信息为基础,对信息本体进行整合、分析、归纳、推理,最终转向记录、调整、打印、装载等。信息产品对原有信息进行加工,最终产出的产品也是信息。

信息劳动这种抽象的劳动与其他传统劳动的差别在于:对象是否发生了转移。以烹饪为例:劳动对象是食材“鱼”,最终产品是一道菜肴。以炼钢为例:炼钢的劳动对象是铁矿石,产品最终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形态——钢。信息产品的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中并未发生质变,其原因在于,信息属于非物质存在,将信息进行加工,我们得到不同的信息;而将鱼或铁矿石进行加工后,我们不会说我们得到了不同的鱼或铁矿石。

3.从劳动资料的视角看,信息劳动中的纯脑力劳动不一定实现对象化

从劳动资料看,信息劳动并非全部实现对象化。劳动资料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运用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是联结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重要枢纽。生产棉纱的工人在劳动过程中运用的劳动资料是纺织机器,制作衣服的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凭借的劳动资料是缝纫机器,采摘粮食的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利用的劳动资料是收割机,而生产信息产品的劳动资料除了智能数据库,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则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人脑”。

人脑是信息的储存区和加工区,由信息发展成的意识是人脑特殊的机能。信息源于万事万物,获得信息或自己搜集,通过他人获得,两种方法的劳动资料都依赖于“人脑”这个特殊机器。随着信息存储方式逐渐多样化,如纸质存储和数字化存储,相应的搜集加工信息的劳动资料也多了,如纸张、笔和电脑等。尽管如此,最原始和最核心的信息搜集与加工的劳动资料是人脑。换言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即使没有任何外在的物质载体,人也可以生产信息产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不同,没有炼铁炉就无法炼出生铁。

(二)信息产品的劳动特质

1.产业结构的融合性

信息产业能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衍生出更丰富和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信息是流动的,捕捉信息和加工信息也具有非特定性。不同的产品模式需要不同的信息加工方法及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形式。信息产业与服务业相融合,人工智能服务逐渐普及服务业领域,如无人超市、智能导购、AR功能等,日常服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信息产业与金融业相融合,如智能语音机器人、智能自助终端等,提高了资金流通效率和金融领域管理服务水平,激发了多元化的金融创新,推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1]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如自助导游机等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文化消费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信息产业与汽车制造业相融合,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公交车,开创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是汽车制造业传统发展方式的伟大超越。信息产品产业结构的融合性使之可塑性强,设计形式多样,应用覆盖面广,这一点相较于一般劳动产品的固有形式显得尤为特殊。

2.产品内容的共享性

信息产品的内容具有非排他性,所有人都能共享信息产品的劳动成果。一般的劳动产品一旦经过出售将使用价值交换给了买家,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归买家所有,其他人不能享有共同使用的权利。换句话说,该劳动产品此时在法律上归属于买家,是买家的私有财产;而信息产品在产品的内容使用上是共享的,信息产品的内容是可以重复获取并且多人同时享用的。电子报刊、网络杂志、在线视频的播放都是网民共享的,不存在用户甲看过这个视频后用户乙无法观看的现象。信息产品的共享性决定了信息产品是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化的发展模式,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潮流的必然趋势。

3.信息获取的即时性

信息产品的核心要素信息是瞬息多变的,但信息产品中获取信息确是即刻的。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关键核心技术,信息产品的核心就在于信息的制作和传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获取信息的速度决定了创造价值的力度。无人超市没有营业员负责结账,超市的商品也没有条形码扫描,当消费者从超市购物完毕,手机上就会出现商品的账单待其付款。信息获取的途径不得而知,但信息获取的速度是即刻的。再如,重大新闻报道必然是实时实地的发布,各大手机新闻App平台如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腾讯新闻等都是第一时间即刻报道相关新闻事件,这是信息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重要特性。

4.产品运行成本低

相较于一般实体经济产品,信息产品运行成本较低。一般实体经济生产的产品都有固定的物质载体,如汽车、电机、空调、冰箱等工业器械、家用电器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有形信息产品的物质载体相比于一般实体经济产品更小,无形信息产品没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因此运行成本较低。信息作为信息产品的核心要素,搜集信息、加工信息成为发展信息产品的关键渠道,是信息产品运行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较低的运行成本是信息产品市场发展的一大优势,意味着信息产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与其他行业领域的合作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三、信息产品的价值定位

从信息产品的理论起点和劳动特质可知,信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信息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的过程中生产和实现了价值。既然信息产品区别于一般的劳动产品具有融合性、共享性、即时性和运行成本低这几个特质,那么定位信息产品的价值也应该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个人生产生活发展的角度分析。

(一)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视角看人类进入智能信息时代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的开端都有标志性的事件发生。或朝代的更替、或生产力水平的变化、或经济制度的变革等,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前行。信息产品的蓬勃发展,带动的不仅是信息产业这个单独的部门,更推动了全行业的融合升级,是人类文明成果在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上的充分展现。信息行业愈发展,全行业市场的灵活性、兼容性、创新性就更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有利于信息产品的市场全球化和行业国际化。信息产品的丰富和普及,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个人、企业、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进入智能信息时代的一大重要标志。

(二)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视角看人们的信息素养日益提升

信息素养的日益提升,是信息产品推动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一大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创造力的培养,而信息产业的良好发展就是保持创造力和活力的重要平台。“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3]。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体现出人们通晓信息的意识,把握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信息素养在逐渐增强。

(三)从经济产业发展的视角看产业结构智能化升级

信息产品的融合性决定了产业结构升级智能化是必然趋势,运行成本低致使产业结构组合更加多元化和灵活化。除了信息产业本身会不断升级,与信息产业兼容的其他各行业的发展态势都趋于智能化。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研发和突破,信息产业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攀升。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其他相融产业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信息产业本身的进步会促进相融产业的升级,相融产业的特性和需求是推动信息产业不断革新突破的动力。从信息产业到相融产业,从相融产业到信息产业,全行业产业结构都能得到升级,趋于智能化。

(四)从个人发展需求的视角看生活方式便捷化

信息产品创造的智能化生活模式,给个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智能化生活模式不仅在衣食住行上给予了人们便利,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餐饮服务到交通出行,从休闲娱乐到正式办公,信息产品的应用范围之广让人们足不出户便能处理身边事,坐观天下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发生转变,随机应变的处理模式和灵活敏捷的思考方式,取代固化的思想观念,人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大大提升。因此,从个人生产生活发展的视角来看,信息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对促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便捷化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劳动产品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热爱劳动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纳米产品在涂料、信息产业、材料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