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0-11-28 07:42秦长会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探索与实践生活化教学

秦长会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备受关注,为了充分体现这一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作用,许多教师积极地将更多生活化元素与不同的教学环节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性,明确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给予学生自由发挥和自主实践的机会及权利。文章站在宏观的角度,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分析对象,了解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策略及要求,以期为提高该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0)33-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17

生活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并对展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价值和生活元素大有裨益。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及要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感知的过程中了解学科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相关应用,以此实现有的放矢和学习,促进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教学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教师需要坚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关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实现有效的应用,提高个人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该课程教材与学生学习需求的联系更为紧密,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仍直接以简单的理论知识灌输为主体,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将主体时间和精力放在知识的讲解上,无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没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分析和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枯燥和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学质量与教学目标的差距较大,一部分教学资源被浪费,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要抓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元素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为基础,紧紧地围绕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将符合学生特定学情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及活动融入课堂教学环节。

二、将生活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质量及水平不容乐观,教师需要重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关注不同教学元素的使用要求及践行策略,其中考试重点和知识点的分析及研究尤为关键。教师需要在开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学生的反复练习及考试重点的分析研究相结合,掌握这门学科学习的技巧和要求,实现举一反三和活学活用。但是教师采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落后和传统,难以体现课堂教学的活力及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不断下降,无法抓住这门学科的学习技巧。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现有的思想道德教科书的内容局限性较强,只关注传统教学方法的落实,没有结合生活化元素的实施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许多学生面临较大的考试压力,直接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忽略了对不同知识点的整合及利用,难以将个人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较差。

所以,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教师需要关注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的革新,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的重难点,将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优秀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更好地揭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实践,在一个相对轻松且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有一部分学校开始重新设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着眼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条件,以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为基础和前提,积极探索全新的生活化元素。通过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及研究,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关注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与交流,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高个人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成绩。

三、搜集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要想充分体现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及优势,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来说,必须积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条件,选择与学生生活与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其中案例教学在实践应用中受到广泛好评。如果教师直接以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差异,自然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实质作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需要注重生活化元素与学科教学间的完美融合,了解不同课堂元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及实践操作技巧,其中生活资料的有效搜集及归纳整理尤为关键。

教师应该着眼于前期的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形式及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比如在学习《做负责任的人》一章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搜集勇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的相关人物故事及相关的资料素材,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良性的体验,将个人的情感因素融入生活化学习中,从而主动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家庭中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状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丰富现有的教学形式。要时刻关注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尽可能在课堂中创造和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并做好及时的引导和积极的反馈。这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互动和沟通时意识到个人的不足,从而实现自我调整和自我教育。

四、转变训练形式,关注现实生活

教师习惯性采用的一些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以教学及训练形式的有效转变为依据,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分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特征及重难点,关注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培训模式,通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印象。有一部分教师直接以解决問题、引导方法掌握为依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作业,这种机械单一的模式只能保证教学进度,难以充分体现教育的作用及优势。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分析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的真实状况,既鼓励学生在连续练习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又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水平。

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和教育背景有区别,不管区别是大还是小,都需要教师在前期做好做充足的准备工作,转化自己的教育理念,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相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围绕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分析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特殊的教学形式,综合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一章时,教师可以互联网的利弊分析为主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沟通的过程中意识到互联网与人们生活实际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信息交流、电视平台以及网购等社会现象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真实状态让学生大胆发言,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要求每一个小组长推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公开发言。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当前的教学目标重新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这样学习者可以较为主动地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在后期自主学习时调整个人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向。

五、激发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思维的激发是一个漫长而不易的过程,对教师的能力及工作要求较高。对此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反思、改进,尽己所能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将更多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关注学生自主实践与道德和法治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更好地体现这一课程的生活化元素及教育价值。提升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持续关注,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全面增强个人的学习能力,提高个人的学习水平,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以情境教学、提问教学和小组教学为出发点,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个人的逻辑思维水平。另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循序渐进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手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习惯,让其树立创新意识,从而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并寻求教师的帮助。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尤为关键,这一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对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通过对教学大纲中重、难点的分析及提炼来实现有针对性的调整,更好地体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8).

[2]孙红.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J].情感读本,2018(2).

[3]董琦.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6).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探索与实践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