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11-28 07:42张春祥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张春祥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单纯地为学生灌输知识,还应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点拨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今后更为持久的数学学习,也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26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公式的死记硬背,而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往往欠缺关注。这会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数学知识,却不会举一反三,也無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会大大减弱,数学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为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重要地位,要不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数学学习乃至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

在一般人的眼中,在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仅仅是运用各种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去计算各类数学问题,最终得到满意的分数。在多数人的眼中,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的关联度不是很高。不过实际情况却是,数学知识不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亦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广泛的用途。当学生具备了较为出色的数学运算能力之后,便能在日常的交易活动中或测量活动中如鱼得水。当学生具备敏锐的数学思维之后,便能在面对问题时从数学的视角加以思考和应对。

(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钻研兴趣

数学学科之所以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原因是其中涵盖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而言过于抽象,使得学生往往在面对数学习题时感到十分棘手,常常有不知从何处下手之感,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钻研兴趣。面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致力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让学生洞悉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掌握正确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由此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无趣的看法和偏见,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钻研兴趣,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将不会再表现出无奈与排斥,而是充满期待和渴望。

(三)有利于学生保持数学学习的后劲

有的小学生刚入小学时,数学学习非常优秀,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牢固,但是到了初中,尤其是高中阶段,数学学习越来越吃力,知识漏洞越来越多,这就是典型的后劲不足,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能够更多地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多地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使学生保持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优势,持久地保持学习后劲。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多加反思,通过反思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合作情境,使学生在充分交流的过程当中增强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通过课堂及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或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态度,这些都是积极有效的。

(一)带领学生多加反思,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

为了使学生具备较为出色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多加反思,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同一道数学习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解题思路入手,使学生逐渐养成数学创新思维,而不是机械地运用学到的数学公式与数学定理去僵硬地求解。做题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没看清题目要求出错,有的学生是因为步骤书写不全失分,有的学生因为计算能力弱造成计算上的错误,有的学生因为思维不清楚,没有真正理解题意。那么,出错的原因有哪些?是不是可以简单概括为马虎,或者基础不扎实呢?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多进行反思,因为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回顾学习过程,能够逐渐理清思路,发现自己的误区,也能够在此过程中训练思维。

(二)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受限,使其往往只能从一个方面来看待和审视数学问题。这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引入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所在。通过小学数学教师的调研把握班级学生的情况,再将之科学地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对数学问题的应对和求解,这样的学习形式能够使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当中面临的思维受限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原因在于:每一个合作小组都是由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组成,在合作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都会结合与运用自身的所学,去发布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同组的其他学生处于聆听状态,通过聆听获得对自身的启发,如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对于某道数学问题原来还可以采取这样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在学生处于小组交流的氛围中,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都获得了增强的契机。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第一,制订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小组合作是4-6个人进行分工、合作的讨论和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好控制,如果不加以引导,很有可能会造成合作混乱、流于形式的情况。因此,势必需要制订一定的规则并积极遵守。教师要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制订学习规则,在规则的约束下进行合作。这样能够创设更好的合作环境,使合作更高效。

第二,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观点。虽然是小组合作的形式,但也不可将学生的个性埋没在小组中,而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对错,都可以拿到小组里进行讨论和鉴别。小组长不需要固定,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进一步发挥。

(三)激發学生探知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与求知欲恰恰是数学学习最需要的。为此,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知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体来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克服思维惰性,转换思考角度,克服思维狭窄性,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性。

1.引导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发展发散思维。其实,每个人都有思维惰性,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并非学生独有。作为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因为思维的惰性是发散思维的重大障碍。比如,我们可以在导入的时候,为学生设置一些障碍,设置一些冲突,或者引入一些问题,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转换角度,发展求异思维。在课堂上,学生是紧跟着教师的思路,完全认同教师的知识传授,还是懂得质疑,能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点非常关键。教师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3.引导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启迪学生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狭窄,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或者无法进行举一反三,一题多解,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思维相对狭窄与固化。为此,教师应该不断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多想、敢想,克服思维的狭窄性,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扩展思维,增长知识。针对学生上课时、作业中、考试中呈现的错误,教师不要过多批评和指责,而应该发现这些错误中蕴含的问题——学生缺乏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为此,教师应该在知识的传授之外,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能举一反三、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4.引导学生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还要不断训练学生思维的联想性,这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为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性。比如,在求不规则图形面积时,要引导学生将这些不规则图形通过做辅助线,或者通过拼一拼、移一移等步骤转化为有更多已知条件的图形,这样能够更迅速、更准确地完成。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态度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多媒体在中小学、高校的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使课堂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也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因此,教师应该多利用多媒体这一手段,通过多媒体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态度,将抽象的知识运用直观的图片、视频展示出来,使学生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内容,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基础的构建和兴趣的维持,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了论述。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成为常态。至于如何提高效率,需要数学教师多加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税忠.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

[2]王粉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10).

[3]杨志伟.试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

[4]许立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9(3).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