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之导法探究

2020-11-28 07:42任顺增
学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兴趣激发习惯养成

任顺增

摘 要: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名著阅读,只有打牢名著阅读的根基,让学生爱上读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统编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名著阅读,每册安排了两本经典名著的阅读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名著导读,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阅读水平与综合素养。文章主要分析了兴趣激发在名著导读这一环节的作用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名著导读;兴趣激发;导法探究;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3-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66

陶行知说:“我们读《水浒传》《红楼梦》《鲁滨孙漂流记》一类小说的时候,读了第一节便想读第二节,甚至从早晨读到夜晚,从夜晚读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气读完了才觉得痛快。中国的教科书是以零碎文字做中心,没有这种力量。有人说,中国文人是蛀书虫。可是教科书连培养蛀书虫的力量也没有。蛀书虫为什么蛀书?因为书中有好吃的东西,使它吃了又要吃。吃教科书如同吃蜡,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连蛀书虫都养不成!”这段文字,陶行知先生除了批判教科书文字零碎之外,还在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要重视整本书的阅读,因为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使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读书习惯。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把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阅读策略的形成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名著导读不再作为教材附录出现,而是穿插在单元之间,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统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也指出:“语文课改有太多的经验,太多的流派,太多的措施,但是重要的要先想法改变不读书少读书的病况。读书为要,千方百计把读书兴趣的培养放到头等位置,有这方面的自觉,语文教学才能祛病健体,提高效能。”

总览近几年各地区中考语文试题,许多地方逐渐把名著阅读纳入考查范围。考查形式日趋多元,选择、填空、个性表达、批注等都有涉及。如何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呢?我以为,名著导读中读是基础,导是关键。读不离导,导指向读。努力做好读前导,读中导,读后导。即阅读初期,引导启发学生的讀;中期阅读,要督促提升学生的读;阅读结束,要整理、评价、分享学生的读。

一、读前巧妙激发阅读兴趣,克服阅读障碍

现在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在阅读选择上也有主见,很多学生对于教师推荐的传统名著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同龄人的小说、漫画、卡通作品、武侠小说、网络文学、科幻作品、穿越古装等通俗读物泛滥,这些作品通俗易懂,适合他们的阅读口味,他们从中获得自我的精神满足。名著虽为古代经典,但与学生有时代距离。有的名著在语言风格上与现代语言表述存在较大的距离,有的名著写作方法太过含蓄,往往读到一定程度才能明白其要义,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对名著敬而远之。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中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加强读前的引导和指导,灵活采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开始一部名著的阅读时,教师首先要做好引导工作。初期的导读工作,重点是帮助学生从惧怕、畏惧阅读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教师可以运用现身说法,以自己的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体会为例,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运用形象化手段,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期待。比如,《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语言半文半白,很多学生阅读初期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读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片段,如《三打白骨精》片段,让学生找到书中相关章节进行阅读,然后分组探究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异同,倒逼学生进行原著阅读。一旦进入阅读情境,学生就会多几分好奇心理,减几分畏难情绪,逐步掌握名著阅读的技巧,养成名著阅读的良好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典名著大部分是大部头书籍,因此读前制订阅读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制订阅读计划时内容要翔实,可操作性强。比如,可以具体到每天的读书时间、读书页数、亲子共读页数等。计划越详尽,对于阅读的指导作用越大。

二、读中答疑解惑,推动学生阅读

任何一种兴趣培养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主体的兴趣点必须给予较长时间的持续刺激。这样主体的兴趣才能被激发起来并得以保持、成长,才能形成兴趣的深度、厚度、广度,最终稳定下来。阅读兴趣的培养也不例外。很多学生对名著有畏惧感,即使阅读也不能持之以恒,特别是如古典名著类的带有文言句式的作品以及部分外国文学作品,学生更是谈之色变,读之生厌。究其原因,除了信息化时代的快餐阅读、网络阅读、浅阅读等影响外,有些作品背景深厚、主题深远、思考独特等也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再加上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探究习惯,被迫阅读后,难免会产生各种不理解,导致打退堂鼓,甚至产生阅读厌倦。所以,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良情绪,继续进入阅读中去。此时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个点既要指向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要和名著内容紧密相连。比如,在阅读《水浒传》时,有的学生对梁山好汉打打杀杀的英雄形象颇为崇拜,认为他们一身正气、侠肝义胆,但也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虽然他们杀富济贫,但是难免滥杀无辜,这样的行为,能算得上是英雄豪杰吗?”教师可设置一节读中导读课,引导学生梳理林冲在风雪山神庙前后的心理变化轨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善良安分,逆来顺受,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就是这样一个凡事能忍就忍的人,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奋然反抗,杀了陆谦等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这种教学导读,既解决了学生的阅读疑惑,又与名著逼上梁山的主题结合起来,推动和深化了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的新方向、新思考、新高度。

三、群体分享、交流、评价阅读成果,提升阅读质量

如果只是个体阅读,没有阅读成果的集体分享、交流、评价,那么对于名著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所偏差。教师既要尊重阅读中个体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更要强调群体阅读的力量和功效。群体的交流和分享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是一种理解的提升,更是一种共享的成长。统编教材14部名著导读,都安排了专题探究环节,这一环节,通过设计专题探究来展示阅读任务,以活动的形式助推个体阅读和群体共读,引导读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个阶段教师也要善于指导,指导的依据就是全班共同制订阅读成果的评价标准,通过自我反思、小组展示、班级汇报等形式来整理和分享阅读成果,提升阅读质量。

基于自主阅读的阅读分享,能够使学生的读书活动产生良好的效果。分享原则首先是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分享的机会;引导分享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教师要在这种分享中发挥榜样示范带头作用,不失时机地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借此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分享和运用中体会阅读的趣味。

根据不同名著的不同特点,阅读分享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故事性比较强的名著,可以采用复述作品的情节故事的方式;对于塑造的人物非常典型的名著,可以采用品评人物的方式;对于作品集式的名著,可以采用探究其艺术特色的方式。分享要尊重个体的独特情感体验和探究发现,尊重质疑和理性批判。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选择名著片段拍微电影,或者组织情景舞台剧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倡创新,最终达到让学生爱读名著会读名著的教学效果。比如,《水浒传》的阅读分享可以這样设计,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展开小组合作比赛。比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浒故事我来讲”。各组选择典型的故事和情节,先进行组内评比,然后推选一名学生与其他组展开比赛,最终评出奖次,并给小组加相应的分数。第二部分为“水浒故事大家演”。各组利用课余时间录制好本组表演的故事,先由学生投票,得票数量占一定分数比重;再由教师组成的评委打分,两相折合,得出各组最后得分,评出奖次。第三部分为“水浒人物我来评”。《水浒传》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等,无不各具神采,形象鲜明。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喜好,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记录他的人生轨迹、英雄事迹和个性特征,为人物写一篇小传。写完后互评,选出最优秀的人物小传,给其所在小组加上相应分数。最后三个部分的得分累加,得出最终小组得分,为优秀小组发奖。阅读成果的整理和分享重在鼓励学生巩固阅读成果,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提升阅读质量,为继续阅读其他名著打下基础。

四、结语

无限风光趣中求。杜威指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心理学也指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温儒敏先生指出:“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激凌。”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充斥,大部分初中学生读书兴趣不浓,对经典名著更是敬而远之。因此,无论读前、读中还是读后,都不要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只有学生阅读的兴趣得到激发,名著阅读才不会成为累人事、烦心事、应付事。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C].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1990.

[2]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J].课程·教材·教法,2016(6).

[3]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J].语文建设,2016(25).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兴趣激发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